王桶?梁麗嬌
摘 要:教師被賦予一定教師懲戒權后,引起了社會的廣泛熱議,隨之也會引發一系列教育問題,教師不能理解懲戒權與體罰以及其他的變相體罰的一些界限,導致很多老師將懲戒權使用過度。致使一些不必要教學事件,因此合理使用教師懲戒權尤為重要。
關鍵詞:教師;懲戒權;建議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推動整個國家教育不斷進步需要廣大教師辛勤的付出,樂于奉獻。家長與老師之間的矛盾也是存在的,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師懲戒不合理,如何合理使用教師懲戒權變得至關重要。
1 懲戒
對于懲戒這個詞我們可以將這個詞分開看,懲的意思就是懲罰自己或者他人的過錯,戒的意思就是讓自己或者他人不在犯同樣的錯誤,以此來警戒。而在《規矩與方圓》的書中對懲戒是這樣定義的:“懲戒—通過給學生施加某種影響,使其感到痛苦或羞恥,其發起悔改之意,從而達到矯正的目的[1]”。我國對教師也賦予了一定的懲戒權。《教育法》第28條規定:“教師享有對對學生進行處分的權力”[2]。《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定》第16條:“班主任有采取適當方法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的權利”[3]。可以看出中小學教師對學生還是有一定懲戒權的。
2 合理使用教師懲戒權的建議
2.1 國家法規方面的建議
根據我國的各種關于懲戒權的法規和各種體罰的法規來看,最明顯的缺點就是并沒有具體到某一處,比如說什么樣的行為才能進行懲戒,并沒有細化這么明顯,更多的只是要求教師不能去體罰學生,教師體罰學生會受到什么樣的懲罰,但是又要求教師對犯錯的學生進行懲戒。但懲戒的細則并沒有寫在法規上。那么此時明細的法規變得非常重要,比如韓國的教師懲戒權,就會劃分得非常的明細,例如教師打學生只能打學生的屁股和收板,并且規定打學生的教鞭不能超過100厘米,其厚度不能超過一厘米,這顯然是一種細化的表現。例如美國的規定更加的詳細,什么樣的事情可以進行體罰都有明文規定。所以建議國家應該把相應的法律法規進行細化,學習別國的先進經驗以及規則。這樣對教師合理使用教師懲戒權顯得重要。
2.2 社會方面的輿論建議
每次關于教師體罰學生的一些新聞被爆料出,很多網民就會對此進行瘋狂的討論,對于這些不了解事情的網友來說,我們不能貿然進行評價,公開的進行這樣的輿論那樣的輿論,這樣不僅會給學生、家長、教師、學校都會造成極大的壓力。新聞媒體不能對教師懲戒學生的現象過分夸大為體罰學生,要進行如實的報道。并且新聞媒體需要正確引領網民去看待此類問題,在如今信息發達的時代,媒體應該讓網民們知道懲戒對學生的各種各樣的好處,教師的某些行為是為了學生的健康發展。更不能將懲戒學生宣講成體罰學生,所以新聞媒體的觀點也是至關重要的。
2.3 學校方面的監管建議
學校是孕育學生的地方,承載著國家的教育大梁,為了更好的實施教師的懲戒權,以及不免讓懲戒權變成體罰這些不好的影響,學校對教師的監管變得及其的重要。例如,我們可以成立專門的懲戒權小組,制定一些關于懲戒權的條條框框,當然這些條條框框只屬于自己學校,專門監管教師的懲戒權的使用問題。同時,各班的班主任需要將這些條條框框轉移給學生,可以讓老師在懲罰學生時,全體學生都參與進來,體現懲戒權的民主性。當然我們還可以實行當教師懲罰學生時,教師必須向上級進行申請,申請是否可以懲罰,如果能達到懲罰的標準,就懲罰,并且派專門的人員監督教師懲罰學生,并要錄像以及書面的一些記錄過程,交由專門的懲戒小組進行保管。這樣一系列的監管體制,就能很好的發揮教師的懲戒權,杜絕教師懲戒權變體罰。
2.4 教師方面的素養建議
教師應該提高自己在法律方面的素質,必須要了解什么是懲戒權,什么是體罰,雖然兩者的最終目的是一模一樣的,但兩者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會造成不一樣的影響,所以教師必需把握好兩者一個度的問題。教師不能一味地去追求成績,而更應該關心學生的心理發展,如教師將學生懲罰完之后,應該關心學生的心理變化狀態,可以單獨與學生進行談話,這樣就能很好的避免學生的心理陰影,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告訴學生,老師體罰實質上是為了糾正你的某些錯誤,并不是老師討厭你或者是不喜歡你,這樣就能充分的了解到學生的心聲,使得教師的懲戒權能夠充分的發揮出來。
2.5 家長方面的建議
家長望子成龍,心疼自己的孩子理所當然,學生在學校如果受到來自老師的懲罰,請家長必須理性的看待這樣的問題,不能動不動就找學校,讓學校這樣的賠償那樣的賠償。我們需要將事情的緣由搞清楚,必須聯合老師以及學校將這種事情妥善的處理,而不是魯莽的將事情搞大,這樣對誰都沒有好處。也希望家長能夠正視教師的懲戒權,不是所有的懲戒都是體罰,學生有錯誤當然需要糾正,只要教師的懲戒在合理的范圍內,希望家長還是要接受,古話說得好,黃金條下出好人。需要家長配合學校、老師關于懲戒學生的工作,這樣才能真正意義上去實施教師的懲戒權。
3 總結
教育無論是在家長眼里還是教師眼里,都是至關重要的存在,我希望本篇文章能夠幫助教師,家長正確的認識教師的懲戒權,以便營造更好的教學環境,更好的學習環境。
基金項目:重慶三峽學院與萬州區中小學聯合開展教育科研專項課題(GHZ-2017-13);重慶三峽學院校級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JGYB1821)。
參考文獻:
[1] 勞凱倫,鄭新榮.規矩與方圓:教育管理與法律[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1997:268-269.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1995:9.
[3] 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定,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