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少婷
摘 要:本文闡述了思維導圖應用于高中班級團體心理輔導的原理,并聯系實例,寫出思維導圖應用于高中班級團體心理輔導的實踐應用。
關鍵詞: 思維導圖;團體心理輔導;原理;實踐應用
一、問題的提出
高中階段,僅僅通過教師的語言引導,并不能很好地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特別是一些情緒方面的心理問題。筆者在班會課中使用思維導圖對班級進行團體心理輔導時,意外地解決了較多學生的心理問題。
二、原理
思維導圖是著名心理學家東尼·博贊發明的一種思維方式和工具。用思維導圖進行學生輔導,原理類似于繪畫心理輔導,而思維導圖比一般的繪畫心理輔導效率更高。畫者能快速畫出自己的內心世界與想法,讀圖者能清晰明了地看出畫圖者的思維。
1.思維導圖適應中學生心理特征
高中生正處于青春發育時期,他們的情緒很容易出現過度的興奮、激動、傷心、絕望,而這些情緒的表現又極為不穩定,加上面對高考等壓力,高中時期心理上的情感波動會比較大。
相對于語言表達,畫思維導圖的過程中,用形象思維更容易讓學生表達自己,更容易透露“閉鎖”的信息,而不是被“輔導”。人們對繪畫的防御心理較低,不知不覺中,就會把內心深層次的動機、情緒、沖突、價值觀和愿望等投射在繪畫作品中,有時也可以將早期記憶中被隱藏或被壓抑的內容更快的釋放出來,并且開始重建過去。[1]
2.思維導圖是潛意識的表達
思維導圖,能使畫圖者不知不覺地將自己的潛意識投射到作品中,畫圖者的情感隨著思維導圖表達出來。潛意識是難以用言語表達的,但是思維導圖可以把潛意識內容以發散的形式視覺化。
人通過視覺,聽覺和感覺,這些吸收性功能的器官長期接受的信息經由大腦的處理,在儲藏到潛意識細胞中,一旦外界某些東西觸及到了大腦的意識閥,潛意識便會源源不斷的涌現出來。[2]? 而思維導圖巧好就是“觸及”大腦意識閥的工具,因為思維導圖的原理與人腦結構和工作的原理相似,其它利用關鍵詞、線條、圖像、顏色等,使人的左右腦并用,發揮全腦潛力。
3.思維導圖是一種非語言性心理治療
圖畫是人類治療心理的一種藝術方式。繪畫心理治療過程包括心理治療和創造兩個平衡的過程。[3]? ?思維導圖用于心理治療,可以將混亂的思緒和不解的感受通過思維導圖的關鍵詞和發散分支,用線條連接進行梳理,找出自己出現問題的原因,理清自己的思緒。也可以把自己復雜的情緒,通過顏色、圖像、代碼等宣泄出來。由于思維導圖能清晰地展現畫圖者當時的思維,當畫圖者對自己的“心底藍圖”清晰明了之后,便可以接著添加分支,用建設性的力量幫助自己處理不良的情緒、心理創傷、愿景等,進行自我完善。
三、實踐應用
1.全班共同制作思維導圖
全班共制思維導圖,一般是班主任規定中心詞,派選幾個代表寫出與中心詞相關的關鍵詞,然后每個同學可以根據關鍵詞進行延生或發散。全班共同繪畫思維導圖,能有效地影響某些學生自我概念或想法,借助班級共同體的力量,解決個人的問題。在畫思維導圖的過程中,每個畫圖者既是求助者,也是幫助者。例如在以“考試”為中心詞的思維導圖中,大多數同學在關鍵詞“緊張”后面用線條添加 “睡不著”“吃不下”“煩躁不安”“出汗”等內容,其他同學看到他們寫出這些“緊張”的想法后,心理反而放松了,因為他們知道,原來大家都會考前緊張,其實考前緊張是一個正常不過的現象。
2.小組合作制作思維導圖
小組合作制作思維導圖,可以是學習小組為單位,也可以是宿舍為單位,或者教師指定的小組。團體思維導圖繪制,能使組員相互交流與溝通,甚至可以化解組內矛盾,提高小組凝聚力。在小組合作畫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學生會有所改變,從別人畫的關鍵詞去延伸自己的思想,能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待問題;通過別人添加的思維分支,認識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在互動補充內容分支的過程中,學會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
筆者曾經帶班時出現女生宿舍冷暴力的情況。了解其原因,其實只是女生之間的小矛盾日積月累引發的,導火線是被冷暴力的女生偷用了別人的洗發水。筆者借班會課開展宿舍小組合作畫思維導圖的活動,給定的中心詞是“家”,規則是:每個舍員在別人看不見的情況下各寫一個關鍵詞,每個關鍵詞都要有所有舍員共同發散的分支。令人意外的是,這個冷暴力宿舍在畫到一半的時候,竟然抱在一起大哭起來了。
女生后來向舍原說出自己的故事:小時候父母離異,奶奶獨自把她帶大,前幾年奶奶出世了,她只能寄養在舅舅家里,舅舅也有自己的小孩。平日里就只有她自己一個,她沒有自己的家。大家聽到她故事后,都流下淚水,也許是覺得自己平日里沒有理解她,也許是覺得她可憐。宿舍的緊緊一抱,化解了大家心中的不滿與敵意。一幅思維導圖解決了宿舍冷暴力的問題,是意想不到的效果。
3.個人獨立完成思維導圖
個人獨立完成思維導圖是班主任理解學生內心、性格、成長經歷的最好時機。一幅思維導圖勝過千言萬語。畫圖者的所用關鍵詞、顏色、配圖、分支的多少都在呈現著他的內心世界。在畫圖的過程中,學生可集中精力,安全、自由、順暢地表達自己,而不受任何干擾去隱藏或者改變自己的想法,在思維導圖中盡情表達、宣泄情感與情緒。學生完成某個思維導圖主題后,讓學生以自愿形式,在全班面前分享和分析自己的思維導圖,讓自己內在的情感、愿景等得到別人的關注。
收集的全班的思維導圖后,我發覺其中一幅很特別。我裝作偶然地找那個學生解讀她的思維導圖。“老師,我偷偷的告訴你,其實我經常自己一個人躲著哭,在我的世界里都是下雨天”。我接著問她:為什么哭呢?原來她家庭不和,爸媽為了生兒子經常吵架,她覺得世界上沒有人在乎她……在講完她所有的思維導圖解讀以后,她的嘴角開始上揚,眉頭放開而不是一直皺著。她告訴我,她的心情變好了,她覺得世界上有人理解她,有人會關注她。這就是思維導圖的力量。
參考文獻
[1] 張振娟.繪畫在心理治療中的作用及其應[J].中國臨床康復,第十卷,第26 期:120-122.
[2] 姜松華等.潛意識與繪畫創作,美術與設計[J].理論探討:51-52.
[3] 塞冬.心理失衡繪畫治療.保健醫苑.醫普園地[J]: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