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潔妮
摘 要:新課改背景下,倡導教師在教學中以學生為本,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同時要求教師注重課堂教學的啟發性和趣味性。因此,教師應摒棄傳統教學弊端,在課堂教學中竭力施展各種教學手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問題引導法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基于此,本文對問題引導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中的實踐與思考展開了分析研究。
關鍵詞:問題引導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前言:
數學是小學教育階段的一門重要學科,不僅知識內容邏輯性較強,其內容之間聯系也較為緊密。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明確教學思路,合理應用問題引導法,精心設計課堂問題來確保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時效性,以此減少小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跟不上教師思路等現象發生。
一、問題引導法在教學中的應用原則
結合小學生特點和教學需要,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問題引導法應遵循以下原則:
第一,問題引導法的實用性原則。主要是指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設計問題要突顯教學主旨,與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相吻合,這樣才有利于發揮問題引導法的效用,進而滿足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需要。
第二,問題引導法的創新性原則。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問題引導法的創新性是指教師設計問題應具有創新元素。具有創新性的引導問題,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吸引學生課堂注意力,從而配合教師完成課堂教學內容,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與自主探究意識,促進課堂教學質量提升。
第三,問題引導法的趣味性原則。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源泉,教師設計具有趣味性的課堂引導問題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能夠調動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欲望。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問題引導法時,可以根據學生興趣愛好設計問題,配合趣味性的問題引導,讓學生對教學內容始終保持學習興趣,從而最大程度發揮出問題引導法的作用[1]。
二、問題引導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中的實踐與思考
(一)科學合理設計課堂問題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很多教學環節都可以應用問題引導法,這就需要教師提前設計課堂問題。科學合理的課堂問題能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首先,在設計問題之前,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需要,根據問題難易程度和學生實際學習情況來設計引導問題,從而避免思考時間太多而浪費課堂寶貴時間。一旦引導問題難度偏高,不僅學生難以接受,也會在很大程度上阻礙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同時,引導問題過于簡單,對于中上等學生而言,提不起學習興趣,會慢慢地失去思考問題主動性,使其不能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師設計課堂問題時,要重視問題難易程度,需因材施教,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個體差異,設計不同難度問題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學習需求。其次,教師在設計課堂問題時,還要考慮到提問時間、思考時間與回答時間,這需要教師對課堂具有較強的掌控力,以及課堂問題設計的合理性。另外,科學的課堂問題設計,還要對不同教學環節進行分析,從而在不同教學環節導入不同課堂問題。比如在課前導入環節,問題引導要具有一定的啟發性、趣味性,利用趣味小故事可以激發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興趣,帶有疑問的問題引導,能夠調動學生的探究欲望,使其更加專注的投入到學習之中。最后,教師在進行課堂問題設計時,不要被課本教材內容限制,可以通過多種渠道搜集整理問題,從而使課堂問題設計來源更加廣泛,加強課堂問題設計的創新性,這樣既能開闊學生知識視野,還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二)積極引導學生思考問題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問題引導法的意義在于教師可以通過問題引導來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在授課過程中竭力施展教學水平,合理應用問題引導法來提高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學習《角的初步認識》這一課時,教師可以根據角的定義和角的特點,采用兒歌的方式加強學生對角的識別與認知。兒歌內容可以是“角的頂點尖,角的兩邊直,不尖不直不是角”。通過學習兒歌,教師針對學生掌握情況,對學生提出問題,并配合實體模型教學工具,讓學生辨認那些圖形是角。在學生辨認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憶兒歌內容,并適當引導學生討論角的組成要素。隨后教師可以繼續引導學生同桌之間互相討論,討論角的特征,討論身邊哪些物體中有角。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可以對教學內容有更深刻的思考,可以有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三)注重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問題引導法的另一個意義在于教師可以通過問題引導來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想要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就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
例如,在學習《觀察物體》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身邊資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培養學生對問題的分析與解決能力。此時,教師可以拿起身邊的黑板擦,讓學生仔細觀察后,對學生進行提問“請大家說一下我手中的黑板擦有幾個面?”。此時有的學生會說1個,有的同學會說4個,還有的同學會說6個。學生回答完以后,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查黑板擦有幾個面,最終得到6個面是正確答案。隨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并讓之前觀察錯誤的學生說出自己判斷的方法,教師可以對其做出客觀評價,并說出錯誤出現在哪里。最后,教師要傳授學生正確的觀察與判斷方法。比如標記法,就是查完1個面后做1個標記,這樣就不會出現遺漏和重復;再如相似法,就是尋找一個與黑板擦相似的物體,例如學生將身邊的鉛筆盒比作是黑板擦,然后查鉛筆盒的面數,這樣就等于是在查黑板擦的面數。此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遇到問題時要沉著冷靜,找到問題正確的分析方法和解決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總結:
總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問題引導法,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效率具有積極促進作用。在設計問題時,要考慮問題難易程度和學生個體差異,注意思考與解決問題在課堂中占用的時間,加強課堂問題設計的創新性。在問題引導時,要注重培養學生思考問題能力、分析問題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這樣才能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另外,合理應用問題引導法也有助于增加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周鄧偉.問題導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天津教育,2019(16):93-94.
[2]吳新麗.問題引導教學法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8(34):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