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曉斌
摘 要:國家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實現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目標,廣播電視行業也迎來了新的機遇,廣播電視無線發射臺站的建設和發展也得到了極大的關注。臺站的安全播出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尤其是在“重保期”期間,己成為一項政治任務。本文結合工作經驗就廣播電視高山臺站怎樣做好安全播出工作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安全播出保障;制度建設;機房;業務培訓
隨著技術不斷的進步,作為廣播電視節目傳輸、覆蓋重要手段的高山臺站迎來重要發展時機,按照國家廣電總局的統一部署,2020年底廣播電視發射臺將關停所有的模擬頻道,全部采用數字信號發射廣播電視節目,這對廣播電視無線發射臺站的工作是一次極大的機遇和挑戰。
一、廣播電視無線發射臺站現狀
長期以來,廣播電視無線發射都定位為公共文化服務,主要是滿足人們無線收聽收看節目,業務單一,關注度不高,各級電視發射臺都歸屬于地方管理,為當地群眾服務,處于各自為陣、各自為戰的階段,發展也不均衡,廣播電視無線頻率資源沒有得到充分的整合和利用。相較于無線通訊等其它行業的發展還較為滯后,廣播電視無線發射從管理模式、資本投入、資源的深度開發運用上,還有很多的不足,沒有建立起國家層面的服務管理體系和技術運行標準,這些問題在短時期內還不能得到很好的解決。在即將轉向數字化發射的過渡時期,很多臺站還沒有做好技術儲備和配套建設的跟進工作。
二、建章立制,強化安全播出責任管理
安全播出是高山臺站的立站之本,是生命線,安全播出工作也是一項極為單調、枯燥、乏味的工作,長時間堅守在高山上,重復相同的操作,難免出現思想滑坡、意識松懈的情況。因此高山臺站的安全播出管理也是一項長期的過程。一是健全機制,成立安全播出領導小組,領導親自掛帥,分管領導或主要負責人擔任值班領導,全面負責每班次的安全播出工作,并逐級簽訂責任狀,以強化職工的責任意識,杜絕工作中出現任何松懈、麻痹、推諉現象的發生,同時要多方位加強播出節目的監聽監視。二是健全制度。規范管理,制定《機房管理制度》、《值班工作制度》、《機房衛生制度》、《交接班制度》,以此作為職工的工作規范,做到有章可循、有規可依,確保正常的工作秩序;制定《機房值班巡機制度》,要求值班人員按時巡查設備,認真登記每一臺設備的運行數據,填寫好值機日志,以便及時掌握設備的工作狀態。三是規范操作。隨著事業的發展,對安全播出要求的提高,機房內供電系統、制冷系統、通風系統、監控系統、前端設備、信號源等逐步更新、完善,必須對各項設備進行有序管理,對設備的開關、正常維護、檢測維修、用電規范等方面進行嚴格規定。可以繪制臺站設備的《信號流程圖》、《開關機操作流程圖》和《設備故障維修指南》等相關資料,以規范設備的操作流程,杜絕工作因操作不當而引發責任事故。同時,若出現設備常見的故障現象,值班人員可在最短的時間內,查閱《維修指南》就能方便、快捷地解決,極大地降低了停播現象發生。四是應急保障,制定《安全播出應急預案》,針對臺站信號源、設備故障、電力故障、突發事件、自然災害等有可能發生的事件,制定完備的應急保障預案,定期演練,讓每一名職工都能熟練掌握,確保突發事件中能從容應對、合理處置,降低對臺站的影響。
三、完善設施,鞏固廣播電視無線發射陣地
建立完善的臺站設施和配套設施是確保安全播出的必要條件。
(一)信號源。當前廣播電視無線發射臺站轉播的節目主要分為三個層級,即:中央級、省臺級、本地級。中央級節目及省衛視都己上星,只需安裝衛星天線就能接收,而其它節目信號多為光纜傳輸。為了確保信號源的穩定,應采用多路信號源接入,以備切換。衛星信號為防日凌干擾和節目換星的影響,要接收兩個衛星的信號(中星6A、中星6B)。靠光纜傳輸信號的要有備用線路,最好還有微波信號作為備份(微波受地質條件影響小)。
(二)發射機房。發射機房要做等電位接地,各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屏蔽線就近與等電位地相連,地面鋪防靜電地板,以防感應雷的毀壞設備和電磁場的干擾。機房應在密封狀態以防外界灰塵進入設備內堆積,確保發射機干凈無塵。機房內要安裝空調,有條件的可以安裝中央空調,以防夏季機房內溫度過高損壞。發射機運行中會產生大量熱量,機房內要安裝通風管道,將風冷式發射機的熱量通過主管道排出室外,風力較弱的要在排風口加裝排氣扇。機房內布線較多,但要規整有序,方便檢修,可以在墻上安裝走線架走明線,也可以在地板下穿套管或線槽走暗線。走線中一定要將強電弱電信號線分開。
(三)發射系統。根據《廣播電視安全播出管理規定》,按照發射臺的覆蓋范圍和影響程度,將發射臺安全播出保障等級分為一級、二級、三級,保障等級越高,對技術系統配置、運行維護、預防突發事件等方面的保障要求越高,有條件的發射臺應提升安全播出保障等級。在發射系統配制上,電視發射機應按1+1方式配置,調頻發射機應按1+1或N+1方式配置。值班人員要堅持巡機,觀察、記錄發射機的工作狀態,密切注意溫度、通風狀況,經常用手觸摸下硬饋間的轉接頭、與法蘭盤的接頭是否有溫度變化,在監測系統沒有預警的情況下,或許能提前感知故障隱患。
(四)監控系統。監控系統即要監視進入發射機的信號源,也要監控轉播出來的信號是否一致。結合現代的監控技術手段,還可以將機房溫度、濕度、發射機運行狀態、配電三相輸出電壓等納入到監控系統中,出現數質偏移立即告警,能有效地確保臺站運行安全。
(五)供電設施。臺站供電大多為農村電網,通常供電不穩定、線路長,如遇上刮大風、暴雨暴雪天氣,很容易停電。所以要保障臺站供電,應保證有兩路供電,最好取自兩個不同的變電站,如能有一路是專線更好。臺站還應配置自備電源(應急發電機),必要時啟用。
配電載荷要保證一定的冗余,配電系統做好多級防浪涌保護,以防止直擊雷、電源引雷對設備造成損壞。三相電輸出要平衡,以防零線帶電后造成某一相電壓升高,對設備造成損壞。
(六)防雷接地。做好臺站地網對高山臺站避免雷擊,確保安全播出非常重要在晴熱干燥的天氣下不定期檢測臺站地網接地電阻,電阻質應小余3Ω,大于3Ω則說明接地不良,應當維修。主要采取增加地網的面積和密度,使地網接地良好,以防雷擊時產生的大電流因電勢差而竄入機房毀壞設備。
四、培養人才,為安全播出提供強有力的技術保障
隨著我國電子科技不斷發展,廣播電視無線發射技術己由原來的電子管、全固態模擬發射機發展到在的采用數字發射機發射數字信號,在有限的頻帶內能轉播更多的節目,這無疑是一次革命性的技術飛躍。但我們還要看到我們隊伍人才的不足,技術人員知識更新嚴重滯后于技術的發展,影響到臺站的安全播出。高山臺站的人才培養刻不容緩。
(一)做好技術的傳幫帶。高山臺站的從業人員大多都沒有經過專業的系統學習,有些是學習相關的專業,知識結構不全面,實際工作能力還需長時期的歷練、融合,因此傳幫帶是高山臺站培養技術力量最有效地手段,臺站也要積極鼓勵、適當安排,創造條件。
(二)開展單位內部的培訓、技術交流活動。組織業務骨干授課,加強職工的業務培訓;開展技術交流活動,探討工作中經常遇到的技術問題,相互交流心得以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從而提高整體的業務水平。
(三)加大人才引進力量,選派技術骨干,參加國家、省級主管部門組織的業務技術培訓,為臺站的發展,提供人才的保障。
五、結束語
在新形勢下,怎樣做好廣播電視高山臺站的安全播出工作,這是一個沉重而又復雜地課題,即需要人才的保障,又需要一系列相關措施和配套設施的保障。這需要我們在工作中不斷總結、不斷提高、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