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
摘要:淮劇《小鎮》通過朱文軒為代表的小鎮人在巨獎誘惑面前出現群體性道德底線失守,到惶恐不安、愧疚反省并自我救贖,再到與朱老爹兩代人之間道德傳統的傳承,維護并重塑了小鎮的道德形象,反映了當前社會道德建設的重要、艱難,極具探索創新精神,成為現代戲創作的經典之作。
關鍵詞:《小鎮》 ? 道德 ? 失守 ? 回歸 ? 重塑
中圖分類號:J905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20)07-0179-03
徐新華創作的淮劇《小鎮》已成為現代戲的重要成果和經典之作,曾獲得多項國家級大獎。其通過小鎮道德楷模與典范的朱文軒因家庭突遭變故冒領巨獎而陷入了心靈的不安、愧疚與自省、救贖的艱難過程,表現出了對良心的追問,對誠信的堅持,也反映了作為道德重鎮的小鎮在道德上曾經的失守與重構,最終實現小鎮的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反映出該劇在思想內容上的深刻性。誠如論者所云:“《小鎮》是一臺難得的好戲,是當下觸及靈魂、凈化人心、倡導自我反省、自我覺悟、自我教育、強化道德重建的好戲。”[1]
《小鎮》是遠近聞名的道德重鎮與高地。小鎮人崇禮尚德、民風淳樸,這從劇中不時出現的“人之心,性本善”的朗誦聲中,高懸在鎮口的那口鑄造于宋代刻著“清白至重”古訓的大鐘上,就會感受到小鎮重視道德倫理的悠久歷史傳統和濃烈氛圍,從鎮民自豪的述說中可以感受到其對小鎮講究誠信、樂于助人的精神風貌的自豪,以及小鎮人為其樂善好施、民風淳樸的傳統而發自內心的驕傲。多年前曾在此受過救助的一位外鄉人如今已成富商,特地懸賞五百萬來小鎮尋找當年的救命恩人,這既證明小鎮人拾金不昧、樂于助人的優良傳統絕非虛構,然也由此成為對小鎮人道德考驗的試金石。不幸的是,作為小鎮道德模范與代表的朱文軒竟然未能經受得住巨獎的巨大誘惑,做出了“冒領巨獎”的荒唐之事,在誠信的道德防線面前失守。無獨有偶,作為小鎮頭面人物的書法家、企業家等,也同樣做出因冒充救助者而遭人指責的尷尬之事。“小鎮”人竟然未能經得住這次巨獎的嚴峻考驗而出現群體性道德淪陷的不光彩事件,使得小鎮的道德形象與傳統由此受到嚴重損害。實際上秦副鎮長早就發現小鎮“近來世風漸混沌,人心不古失良純”的民眾道德滑坡現象,正是市場經濟負面效應導致的物欲橫行、拜金主義盛行的反映和表現,這既是在社會發展、轉型之際必須高度重視的問題,進而提醒我們必須做到經濟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深刻道理。
朱文軒是一位人們心目中德高望重的老教師,一生甘于清貧,兩袖清風,濟困助人,樂善好施,受到人們的尊重與敬仰,堪稱小鎮道德的楷模和代表。然就是朱文軒,卻在家中突遭變故,兒子小軒替人擔保貸款生意失敗債主潛逃而使得其須承擔包括利息在內的五百萬的巨額債務,在妻子苦苦哀求,兒子以死相逼,以致家庭面臨破碎的種種無奈和萬般逼迫之下,雖在五百萬巨獎誘惑面前也有過猶豫、彷徨,但最終還是妥協、失守了,向朱老爹發出了自己是當年那個救助者的訊息。顯然,冒充救助者的謊言終究有悖于其“良心”和堅持“誠信”的道德原則和底線,這一步的最終邁出,盡管有些無奈與艱難,使得其多年來所建立起來的道德楷模的高大形象在瞬間垮塌了,因為其在道德防線面前失守了。“平生第一次把心昧,平生第一次把心違,平生第一次把心累,平生第一次把心虧”,這一“冒領”“欺騙”行為使得其魂不守舍、惶恐不安,既受到了良心的嚴厲譴責,也由此陷入心靈的糾結、矛盾、苦惱與掙扎之中而不能自拔。對朱文軒這位小鎮的道德模范來說,其道德防線的失守似乎是瞬間發生且偶一為之的事情,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說還是有其遭家庭變故而情有可原的成分,然也正是此,才更反映出這一問題的嚴重性。連小鎮人所敬仰、尊重的道德模范都這樣了,不免使人感到寒心和悲哀。在當今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也使得物欲橫流、社會道德嚴重滑坡的現實社會中,究竟有多少人能抵擋得住這巨獎的誘惑,還真不好說。這才是我們所面臨的嚴峻現實之所在。
說小鎮人道德的群體失守與淪陷,是否太嚴重了,不符合小鎮人的具體事實,否。要知道,朱文軒道德防線的最后失守,絕不是其個人現象。在朱老爹宣布“冒領者名單”時,朱文軒還以為就是自己一個人,覺得這一個肯定就是自己;當聽到“又一個”時,他已經有點懵了,覺得他人怎么也會這樣;再聽到“自稱三十年前救助企業家的人還有……”時,他已經有點堅持不住了,居然出現了群體道德失守、淪陷這樣既荒唐透頂又不可思議的嚴重情況。這才是最令人難受、擔憂的嚴重社會情況,令人不寒而栗。要知道,這些人都是鎮上的頭面人物啊,他們居然都這樣做了,這只是那冒出水面的冰山啊,那水面下的呢,簡直不敢想象,但由此可知小鎮上有多少人想冒領巨獎的絕不是少數,只是因為他們暫時還不具備撒謊、冒領的資格和條件,因為他們明知是不會有人相信的。這一冒領巨獎事件已不僅僅是朱文軒等幾個人因經不住巨獎誘惑而出現的道德底線失守的群體事件,它要比多年前那個撿到糧票而未能及時歸而留下深深遺憾而敲響警鐘的個人事件不知要嚴重多少倍。可謂是小鎮人在巨獎的考驗面前是完全、徹底的失敗了,也是集體淪陷了。這不僅是《小鎮》所表現和反映出來的真實情況,也由此大大增強了作品拷問人物靈魂、進行道德反思的社會廣度、深邃程度與強大力度。難得的是,當“冒領”騙局被揭穿后,把那些原本小鎮上的林林總總的頭面人物搞得一個個灰頭土臉的,頗有一種“早知今日悔不當初”的悲切感受,是因為他們已經認識到自己冒領巨獎的行為舉止已經在群眾中所留下的丑陋形象與貪財丑名,使得其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和千夫所指的對象而為人所憤慨、譴責,故他們才欲打算悄悄離開小鎮,最后老死他鄉,因為其覺得自己再無顏見江東父老了。他們的自我懺悔,自我反思,自省自責,更進一步深深地觸動了朱文軒那深感愧悔而痛苦掙扎的靈魂,促使其最后勇敢地走出心理的陰影,公開地向民眾袒露真相,以求得鎮民們對自己道德失守的荒唐舉動的諒解。
難能可貴的是朱文軒對自己的靈魂進行了嚴肅拷問和自我救贖。朱文軒畢竟不是普通群眾,自發出自己是當年救助者的虛假信息后,心靈便從此不得平靜安寧,因為他不僅受到來自其心底深處的良心的譴責與批判,而且還來自于對自己這樣一個道德模范、代表人物居然在誠信問題上弄虛作假的震驚和不安。他從開始心靈的惶恐不安,發展到心靈扭曲的莫大痛苦。他為此而自責自嘆、自我反思、自我反省,認為是自己撒謊、欺騙了小鎮,其根源則是“貪”字,是“貪,讓人失根本,貪,讓人妄念存,貪,讓人心思亂,貪,讓人神智錯”,為此而深感慚愧與后悔,既欲向社會袒露真相,又怕自己從此難以見人,進而陷入靈魂的自我掙扎之中。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斗爭,遂決定主動向社會承認錯誤。盡管這其中還遭到了朱老爹親自出面,讓他從維護小鎮道德形象的大局出發,并以自己多年來以行善贖罪的舉措來勸說其隱瞞真相,但朱文軒已從企業家、書法家們欲遠走高飛,朱老爹以行善贖罪而躲避人們的指責、批評中吸取教訓,不愿終身生活在那種“遮遮掩掩戰兢兢、躲躲閃閃失魄魂。退不能退,進難進,不像鬼來不像人”的滿是陰霾的灰暗生活狀態中,遂決定要“卸一個如山負重,求一個輕輕松松”,過一種坦坦蕩蕩的正常人的生活。經過幾天的心靈煎熬、折磨與拷問,勇敢而堅定地選擇走當眾懺悔的坦白之路,向社會公布真相,由此得到了鎮民的諒解和尊重,完成了心靈的自我救贖與回歸過程。這種失而復得的對道德的堅守,不僅更加的真實,更是多么的難能可貴!朱文軒經歷了一場靈魂的洗禮,猶如鳳凰涅槃、浴火重生一樣,以自己的知錯就改的勇氣和坦陳,再次維護了小鎮的道德形象和聲望,并以自己心靈深處的嚴肅拷問和自我救贖的壯舉,就像朱老爹那再次敲響的雄渾鐘聲一樣,讓人們引以為戒,絕不可再重蹈歷史之覆轍,由此也完成了作為道德重鎮的“小鎮”的自我更新與再造重構。一個人不能永遠不犯錯誤,但貴在能及時認識錯誤、改正錯誤,尤其是知錯就改,這要有一種“知恥近乎勇”的精神和勇氣。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道德是人的立命之本,誠信則是人的安身之根。朱文軒“誠誠懇懇,說出真相,真真實實,袒露胸膛,磊磊落落,心明膽壯,為了小鎮,重塑信仰,靈魂救贖,責任擔當”,完成了一個大寫的人格塑造,主動承擔起小鎮新的道德構建的歷史重任,不僅表現出其強化個人自律、約束的道德回歸與重塑,還展現出一種更加積極而強烈的道德建設責任擔當與精神文明建設的強烈使命感。朱文軒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贏得了鎮民們的理解和支持,眾人也為朱文軒的浴火重生而欣慰,為小鎮的道德的回歸、重塑而欣喜。劇作家“希望通過朱文軒的沉淪和自救,寫出道德自我完善的艱難,寫出知恥而后勇的可貴,寫出自我救贖和道德擔當的可敬”[2],可以說其這一目的達到了。在朱老爹和朱文軒身上還體現了小鎮的道德傳統的傳承。多年前,朱老爹曾因“糧票事件”而維護了小鎮的道德榮譽,并以敲鐘來警示后人;現如今,朱文軒勇于當眾承認過錯,鎮民們向朱文軒高呼致敬,表達對他的尊重和諒解,使小鎮的道德形象得到保護,用敲鐘來表示小鎮的道德傳統在兩代人之間的順利傳承。朱老爹更是為朱文軒的既有勇氣、又有擔當的精神和責任所感動,“兩代人在小鎮道德失范和重建的大是大非面前終于肝膽相照,朱文軒的思想高度和朱老爹的思想厚度,達到了雙璧生輝的亮度……它自然地獲得自身的榮耀和社會的尊重。”[3]亦如王馗先生所云:“對于淮劇而言,《小鎮》是一部成功的新創作品,顯示了這個劇種在現代戲創作中的里程碑意義;對于中國戲曲而言,《小鎮》 同樣是一部成功的經典力作。”[4]愿作者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創作出更多的精品佳作來。
參考文獻:
[1]徐培成.淮劇《小鎮》震人心[J].劇影月報,2016,(03):51-52.
[2]徐新華.我的小鎮[J].劇影月報,2016,(03):19-20.
[3]薛若琳.兩代人的鐘聲——評淮劇《小鎮》[J].劇影月報,2016,(03):6-9.
[4]王馗.淮劇《小鎮》的道德世界[J].劇影月報,2016,(03):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