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本武
摘要:文章通過對會計學與經濟活動之間關系的分析,對會計學在經濟社會中的促進作用和經濟對會計學的推動作用,做了一定層次的探討,并提出了一些獨到的觀點,期望給人們以啟迪。
關鍵詞:會計學;經濟活動;關系;促進;推動;密切
會計作為一個獨立的行業分支,是與社會經濟活動緊密相連的。
從歷史上看,隨著人類經濟活動的日益復雜化,逐漸誕生了會計,會計的發展對社會經濟活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該行業的基礎支撐知識體系,便是會計學。會計學是一門實踐的科學,是隨著社會實踐的不斷前行和經濟活動的復雜演變,不斷得以更新的體系。當前,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會計學也在進行著多方面的調整過程,其對于社會經濟活動的契合度原來越高了,對于經濟活動的指導控制和調節功能也越來越強了。兩者關系密切,相互影響,彼此促進。本文以會計學與經濟活動之間的相互聯系為探討內容,在簡述當前會計學總體情況的基礎上,從多個方面對兩者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的分析,以期能夠讓人們對此有更深的認識。
一、會計學發展的當前概況
作為一門具有較強社會實踐性的學科,會計學的發展與經濟之間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并且,會計學理論的發展水平與其對應的社會經濟水平之間成正比例相關關系。
當經濟活動發展到一定規模時,需要有專人對經濟活動進行核算和管理,會計便由此產生。會計學逐漸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體系,相關理論也日益完善,并不斷實踐著與其他學科間的充分融合。對于會計學,在注重理論發展的同時,也在社會各個層面強化了人們的會計實踐進程,以完成會計相關體系系統的社會性協調發展。
不僅如此,在現代科學技術與會計學的融合下,會計學的信息化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越發明顯,會計學專業分類也越來越精細,會計學的工作也越來越細致,會計學促使會計行業在向精細化和社會化方向上不斷發展。
二、會計學與經濟活動之間的密切聯系
事實證明,會計學的發展與經濟之間有著明確的適應性關系。關于會計學與經濟之間相互影響的研究,不僅要側重與會計學對經濟的作用,還需要強調經濟對會計學的反作用,只有如此全面地看待問題,我們才能夠更加全面的了解會計學的社會學意義和價值。所以,辯證地看,兩者之中的任何一方發生變化,都會對另一方產生一定的影響,具體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討論。
(一)會計學對經濟活動的促進作用
為在一定時期對國民經濟情況進行評價,一般使用會計學的各種方法對相關信息做量化處理,通過科學合理的量化流程,借助合理的運算過程,就能夠對社會經濟的階段性發展做出較為客觀的評判。
第一、從經濟規劃角度,利用會計學能夠對社會經濟的發展情況進行有效地監控。此方面,人們還可以根據指標的變化,及時發現其中出現的異常,甚至可以為經濟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預先擬定相應的解決預案,調整政策和規劃,這已經成為現代會計的重要職能之一。同時,在現代經濟發展中,利用會計學可以構建多種組織的經濟發展模型,可以借此對未來經濟發展的演變模進行模型化研判,可以保障經濟規劃的合理性和科學性。
第二、從微觀運行角度,會計學的原理和方法可以幫助企業更好地完成對自身經濟情況的分析判斷。企業還可以利用會計學相關知識,了解行業中其他同行的經營狀況,通過量化對比研究,從而使企業在市場競爭的工作著力點得到改善。譬如,利用會計學相關規則,企業可以根據評價競爭對手的經營情況、規模、運行結構等經濟數據,從而掌握競爭對手的生產經營成本和財務風險狀況,為自身在競爭中有的放矢,避免參與盲目競爭,提高運作效率。可以預見,當前社會上會計學業務的需求,涵蓋了幾乎所有的專業會計師事務所、企業、政府部門、事業單位及各種非盈利組織。正因為此,會計便做到了其掌握的是一個團體或者行業的經濟數據,這也是其價值之一。
第三、充分利用會計學知識,能夠對有限資源的科學化配置。在當前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制度體系下,資源的合理化配置,不僅能夠提高各類資源的利用效率,還可以使資源所創造的經濟效益達到最大化,也會使資源使用過程更為科學合理,這便是會計學對于經濟運行路徑最優化的積極推進。因此,利用會計學的理論方法,可以對不同資源配置下的經濟活動的效益進行評估,從而選擇出最優的資源運行方案。
第四、社會經濟不斷發展會導致會計體系需要處理大量的信息。信息量和信息范圍的不斷加大,這也給會計從業學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會計學便不斷衍生相應的會計技能和核算技術要求,才能完成日益復雜的核算工作。
第五、會計學參與就業的團隊。從會計學業務在企事業單位中的地位和作用來看,會計人員已成為企業發展不可或缺的人才,企業必須依靠會計人員來維持企業的正常運轉,會計人員在企事業單位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些特征也進一步奠定了會計學在我國的堅實發展基礎。所以,會計學正成為日益熱門的教育領域專業,在各種類型中的教育領域里,都有會計學專業的一席之地。
(二)經濟活動對會計學發展的推動作用
跟其他理論體系一樣,在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與之相適應的會計學理論方法,往往與實踐均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這是正常的。經濟活動對會計學的影響,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探索。
第一、單式記賬法的誕生。自然經濟階段,在社會生產力處于較低的水準時,人類經濟活動的種類較為簡單,為適應經濟活動業務中的量化需求,人們研究出了單式記賬法,這雖然是一種初級方法,但是用了會計學的雛形在里面。這是與早期的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并延續了很長的一段歷史時期,經濟活動的業務內容決定了會計的誕生和發展。
第二、復式記賬法的發展。自從工業革命以來,社會生產力快速發展,經濟活動的內容日益豐富化,復雜化,人們認識到,單式記賬法在實踐應用中的局限性越來越明顯。為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則需要對傳統會計學理論進行發展,逐漸從單式記賬法發展到了復式簿記的會計方式,并且開始到推廣。同時,更加復雜的經濟關系為復式記賬的演算方式做了一定的社會活動之基礎,人們通過對社會經濟活動中各項內容的準確記錄,為經濟活動的演變提供了重要的數據依據。
第三、經濟融合階段的新情況。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時代背景下,會計學的地域性問題得以暴露。一些國家和地區注重專業理論知識在會計學中的比重,而一些國家和地區傾向于國際商業策略在會計學中的比重,有的國家和地區則注重專業人員的管理思維體系規范。當前,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迫切需要有一種具有全球性化的會計學理論體系,指導世界各國參與到全球融合的經濟活動中來。
第四、政策的積極推動作用。政府的相關政策措施,可以激勵對會計學體系的建設深度,以進一步提高會計學的水準,推動會計學體系的建設與發展。從會計業務的工作內容和范圍評判,會計核算的范圍越來越多,已經呈現出國際化的發展趨勢。會計學相適應的法律法規也在進一步完善,這為會計行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近年來,人大常委會通過的《會計法》等法律,是會計行業在未來的根本性約束條款,為會計學促進經濟發展提供了法理構架。
第五、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現代會計核算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尤其是在電子信息技術普及之后,會計學發展獲得了多方面技術上的支撐,已經不再僅僅依賴以往紙質的賬本簿記,而是逐漸形成了規范化的電算化會計操作體系,更多地依靠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主,在高效率快捷性上有了巨大的進步,這是會計行業發展的新特點。雖然會計學的工作手段有了明顯的的進步,但會計核算的工作內容和指導經濟工作的根本要求,并沒有發生實質性的變化。這是以科學理論體系對會計學業務加以約束和規范的時代需求所決定的。
第六、會計學發展源自社會需要。會計學理論不斷完善是以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為指引的,在社會經濟關系也在不斷發生變化的前提下,與之相適應的會計學體系,必然亦步亦趨地跟隨著發展的。并且,在過去較長的一段歷史時期,任何一種會計學理論的完善,都經過了不斷的嘗試與探索過程,有的更是經歷曲折與反復一路走來的。
總而言之,會計學作為一種商業語言,一種行業體系,在經濟活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今后,它的發展,不僅為適應中國外向型經濟迅速發展的形勢,也為全球化的經濟融合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所以, 會計學對現代經濟起到了良好的科學支撐作用,經濟進步又促進了會計學的科學發展,兩者相輔相成,是皮與毛的關系,不可或缺。
參考文獻:
[1]徐戈森.會計學的發展趨勢以及面對的問題[J].黑龍江科學,2017(05).
[2]馬子婧.淺論會計學屬于管理學而非經濟學[J].科教導刊(下旬),2016(07).
[3]高英杰.會計學若干理論問題探討[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03).
[4]陳德剛.論會計學的雙重學科屬性 [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09(04).
[5]方敏.經濟學與會計的關系研究 [J].山西財政稅務專科學校學報,2011(03).
(作者單位:山東藍帆化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