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青
【摘要】音樂教育作為小學教育中的藝術類學科,其不僅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更能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對學生日后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鑒于小學生正處于愛玩、好動的年齡階段,在音樂教學中對游戲的運用便顯得十分必要。基于此,就小學音樂教學中游戲運用的意義進行分析,并提出其具體的應用路徑,希望能夠與廣大同仁共勉。
【關鍵詞】小學音樂 游戲 趣味性
小學生的年齡通常在8~14歲之間,這一年齡階段的孩子對生活有著特殊的需求,不僅好奇心重,更比其他年齡階段的孩子愛玩、愛動。為此,傳統的小學音樂教學模式已經難以滿足學生的娛樂性需求,唯有從學生的實際娛樂需求出發,推進教學工作,才能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知識的魅力。這便要求廣大小學音樂教師要盡可能利用游戲進行音樂教學,讓學生在趣味性十足的課堂上積極自主地學習音樂知識,這對提升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質量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游戲應用的意義
(一)提升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小學生有著愛玩、好動的天性,這不僅表現在其課余生活中,更表現在其日常課堂學習生活。傳統的小學素質教育未能充分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性地位,“一言堂”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學習知識時過于被動,無法對學科知識產生學習興趣。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其本身應該以實際操練為主的課堂模式更需要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需積極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和自主性發揮出來,游戲的應用能夠激發學生愛玩的天性,讓師生和生生之間產生更多的交流與互動,從而調動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并以此保證課堂教學的整體質量。
(二)提升學生對音樂的理解程度
音樂作為小學素質教育中的藝術學科,其旨在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和音樂基礎,對完全沒有音樂基礎的小學生而言,音樂的理論知識顯得格外抽象,在理解起來也比較吃力。為此,教師需要調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讓學生樂于自主探討和發現音樂知識的特點。在一些音樂節奏教學中,教師通過游戲的方式能夠讓學生身臨其境的理解,將理論知識落實到動作記憶上,進而產生肌肉記憶,這樣既能讓學生對理論知識產生理解,又能加強學生對音樂知識的學習興趣。此外,小學生在音樂課上更加注重音樂課堂的授課形式,而帶有游戲元素的授課形式完全迎合了小學生的心理訴求,從而在學習中更能提升學生對音樂的理解程度。
(三)提升學生的音樂創編能力
小學音樂教育重點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讓學生在音樂課上逐漸學會如何欣賞音樂,并感受音樂中的美學元素。然而,新課程改革后的小學美術教育亦提出了發展學生創造力的目標任務,即在音樂課堂上要引導學生學會創造美,使學生的創造力在音樂課上得以彰顯。小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少許的引導便能夠讓他們發揮天馬行空的想象,并在音樂課堂積極表現出不可思議的創造力。為此,教師一定要積極引入游戲元素,讓學生在游戲化的課堂上提高學習積極性,并引導學生對音樂進行創編,這樣學生的音樂創編能力便會不斷得到加強。
二、小學音樂教學中游戲的運用
(一)利用游戲講解樂理知識
若想在音樂藝術方面有所發展,其樂理基礎知識夯實是必不可少的。為此,教師一定要做好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樂理知識講解工作,從樂理基礎知識的強化為學生打下良好的基礎。很多小學生在剛接觸音樂課時充滿著好奇心,而樂理知識較為枯燥、抽象,若沒有做好初期的引導工作勢必會影響學生后續對音樂課的忠誠度和對音樂知識的渴望。對此,教師可以在音樂教學中融入游戲元素,讓學生在寬松愉悅的游戲環境中感受音樂樂理知識的趣味性,一方面,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例如,在《母雞叫咯咯》的教學中,其中很多的發音是重復的,為了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母雞發出的咯咯聲,并讓學生們紛紛效仿,通過這種游戲化的活動來引導學生學習音樂知識,更便于學生對抽象的樂理知識進行理解。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實效性
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保證學習質量的關鍵。為了能夠切實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教師可以通過游戲化的教學模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強調的是,合理的游戲環節能夠為課堂增添光彩,從而為學生們營造出良好的音樂學習氛圍。例如,在學習“小燕子”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投影播放一些小燕子的照片和視頻,并將背景音樂穿插為“小燕子”,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營造出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隨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將故事中關于燕子的部分表現出來,當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穿插“小燕子”的音樂,進而提高學生對這首歌曲的理解,并以此保證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三)利用游戲培養合作意識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融入游戲元素,不僅能夠為課堂本身增添色彩,更能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使得每個學生都能在正確的學習思路中前進,進而強化自身的音樂素養。通過游戲教學模式的革新能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為此,教師在音樂教育中除了要滲透游戲元素,更要積極引導學生們進行團隊合作學習,讓學生們在共同參與下分析音樂、理解音樂和欣賞音樂,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明白通過合作學習能夠更快速地解決問題。例如,在學習“鳳陽花鼓”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并安排小組之間的成員彼此搶唱,用競賽的方式學習鳳陽花鼓,并且對獲勝一方,頒發一定的獎品,這樣的游戲活動不僅增進了學生之間的感情,更能讓學生在合作中增進對音樂知識學習的主動性。
(四)巧設情景,在游戲中感受音樂
小學音樂教育需要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這是強化其音樂素養的基本條件。為此,教師一定要在課堂教學中增加游戲的活動性,讓學生在游戲中感受音樂知識的奇妙之處。對此,教師需要懂得巧設情景,即讓學生在適當的情景中感受音樂,并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看法,從而提升學生感受音樂表達的思想感情。要知道小學生的感情是十分豐富的,在音樂教學中若能為學生創設出良好的情景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能改變學生在情景中的想象力。此外,學生一旦走進教室創設的情景中后,其自身的情緒亦會產生變化,并能夠更深層的對音樂進行理解。例如,在學習《動物說話》一課,教室可以先將音樂教師布置成動物園的樣子,并準備出各種動物的道具,當正式上課后讓學生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道具進行集體活動,如模仿小動物的聲音和動作。在課堂結束后,教師亦需對學生們的課堂表現進行評價,如通過講大象走路和小鳥飛的姿勢,來引導學生感受和理解聲音的高低,從而引導學生更好地接受音樂知識的基本概念。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實施游戲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其不僅有效地打破了傳統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不足,更迎合了新課改對小學音樂教育的要求和標準。“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小學生有著愛玩、好動的天性,在音樂課堂上滲透并利用好游戲推動教學工作,能夠更有效地保證教學質量,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自主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去。因此,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積極利用好游戲推進教育工作,從而加強音樂教育實效性的保障。
參考文獻:
[1]鄭蓓儀.淺談音樂游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實施[J].黃河之聲,2019,(03) :92.
[2]畢翔.音樂游戲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9,(04):13.
[3]趙珍珍.論音樂游戲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黃河之聲,2018,(22):113.
[4]張富瑩.游戲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思考[J].北方音樂,2018,(04):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