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松平
摘 要:紀檢監察工作具有較強的精細性,明確精準要求,把握各項內容細則,才能提升工作的針對性,真正為人民負責,發揮出基層紀檢監察工作的真正作用。必須堅決貫徹落實精準要求,經過全面的整合監督,提升基層紀檢監察的治理效能。基于此,本文對基層紀檢監察機關落實精準要求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體措施,希望能推動紀檢監察工作實現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基層;紀檢監察;精準要求;實踐
紀檢監察工作復雜精細,對工作人員、工作方式、工作態度等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必須有效落實精準要求,依規治黨,依規履職,把握強化思維、發現問題、研究政策、嚴厲處置之間的關系,逐步提高基層紀檢監察機關的政治能力和工作水平。只有樹立認真負責的態度,增強監察工作的原則性和戰斗性,科學精準的做好監察監督工作,充實基層機關的內在力量,才能真正對黨負責、對人民負責,對歷史負責。
1 當前落實精準要求存在的問題
1.1 精準發現不夠“明”
一是職責界限較模糊。改革監察體制,紀檢監察機關的職責更重,由于思想認識的不足,未能清晰辨別監督的具體職責內容,忽視了監督的途徑方式,思考比較片面,基層紀檢監察機關的監督力量相對分散。二是工作導向不明確。一些基層紀檢監察機關內部分工不明確,或者僅僅停留在口頭層面,往往決策部署多,自主查辦案件少,接收到較多的受理信件,但是處理不及時,回應群眾次數少,對群眾不夠關心,監督的主動性大大降低。三是方式方法不明了。在基層紀委監察機關履行監督職責的時候,各個環節之間的關系比較復雜,往往會忽視重點步驟,缺乏常態化的處置措施,對監察監督工作的處理方式嚴重欠缺,日常監督的可視化效果不足,追查線索中存在表層化與雷同化現象。
1.2 精準懲處不夠“專”
一是思想觀念不專一。一些基層紀檢監察機關未能明確“三轉”要求的具體內容,很多人按照傳統思維辦案,審查調查工作粗放落后,線索發現不及時,消化問題不徹底,未能深入監督涉案人員,階段性結果的利用效果不理想,懲處的落實度較低。二是懲處重點不專注。不能深刻理解監察監督的重點,未能領會穩中求進的方向,下層員工對“兩個維護”理解片面,存在事不關己的態度,并且缺乏大局意識,對“三大攻堅戰”工作的跟進不及時,逐漸出現重心偏離的現象,大大削弱了預期的震懾作用。三是紀法貫通不專業。新時代下,必須加大對腐敗案件的精準處置力度,目前一些干部對新業務新要求的學習存在差距,黨紀政務處分運用規則不明確,紀法銜接生硬呆板,嚴重影響了監察監督的效果。
1.3 精準施治不夠“深”
在基層紀檢監察工作中,需要逐步推動從治標為主向標本兼治轉變,但是存在一定的問題。一是腐敗規律研究片面。不能深入開展審查調查工作,整體性和系統性嚴重缺乏,忽視了“懲”與“治”有機結合,錯誤認識了監察監督工作的重點,未能綜合研判重要檢舉事項,忽視了所查處案件的內在關聯。二是政治生態研判不深透。不能深入研究本地本部門出現的新情況,研判政治生態問題不透徹,治標不治本,制定的措施缺乏可操作性。三是主體責任落實不深細。當前,一些黨委(黨組)態度消極,怕擔責、不擔責,缺失廉政教育觀念,日常教育管理流于形式,形成相互推諉、趨炎附勢的不良風氣。
2 進一步精準扎實開展工作的著力點
2.1 找準關口,集中發力,精準發現問題
紀委監察的首要職責是監督,必須牢記自身的使命,堅持把監督挺在前面,通過監督找準基層紀委監察的關口,健全監督工作會商機制,改善監督監察的方式,成立高質量監督檢查小組,與巡察組相互結合,明確各個部門的職責權限,探索新的監督方式,對日常監督工作進行商定研究,在全面討論的基礎上,形成全面的任務清單,提高“四個全覆蓋”的地位,按照同一步調向同一方向合力發力。積極發現問題,將此作為紀委監察工作的第一關口,借助現代先進的信息化手段,建立信息化系統和信訪舉報平臺,覆蓋整個紀檢監察系統,打造監督前沿陣地,給予對接相關部門更多職能,進一步開拓外部信息資源,挖掘信息的內在價值,在查詢與共享的基礎上,實現各種信息的互聯,經過全方位的整合,深層次探究問題的內核。要堅持關口前移,預測問題的發展趨勢,突出問題導向,實現一線工作法,派駐紀檢組下到基層,統計梳理監察對象,把握廉政風險,采取談話函詢、走訪調研、檢查調查等方式,綜合分析收集的線索,加強對問題的研判,對準重點問題,開展“點穴式”巡察,擴展監察監督渠道。
2.2 紀嚴于法、紀法貫通,強化精準懲處
紀檢監察工作的一貫要求是保持高壓態勢,必須提高監察工作的標準,重視監察紀律,將其作為頭部工作,加大政治紀律案件的查處力度,一旦出現違反“六項紀律”的現象,必須堅持“四種形態”,提高監察監督的精準性,增強執紀工作的效果。充分運用第一種形態,做好查找問題的整套計劃,采取談話函詢的方式,細化問題線索,對后續跟進措施進行完善,增強基層紀檢監察工作的紀律性,高壓控制可能出現的腐敗行為。要充分發揮紀檢監察體制改革后紀委監委合署辦公優勢,加大紀律和法律的使用力度,緊緊握好這兩把戒尺,將紀委監察與法律工作相互貫通,實現兩者的有效銜接,建立健全案件查辦工作協作配合機制,細化問題的移送和調查工作,尤其重視涉及財務的案子,嚴格懲處職務犯罪,增強監察的法制性。同時,突出審查調查工作的全局性,完善問題線索協查督辦機制,對于精準研判和快速流轉問題,加快線索處治的速度,對收集到的線索進行整合,實時跟蹤督辦重點線索,保障線索問題處理的準確性。精準拔除政治生態的弊端,將民生領域、扶貧領域、腐敗領域作為重點對象,通過一系列有效的專項治理措施,強化基層內部的廉潔性。
2.3 懲治結合,融合推進,突出精準施治
把握“懲”和“治”之間的關系,站在辯證統一的角度,通過全面化的調查研究,為審查工作奠定基礎,針對不同領域、不同部門、不同崗位違紀違法特點,找準腐敗問題的來源,擴充廉潔辦公的路徑,深化紀律性內容文件,對體制機制中的漏洞進行總結,在此基礎上,建立完善的規章制度,對惡性成果進行懲治,以標本為研究對象,深化治理的合規性。找出反面典型例子進行通報,起到良好的警示作用,發揮被查處違紀違法干部懺悔錄的作用,將黨員干部組織在一起,增加公職人員旁聽典型案例活動,通過典型案子的查處,警示內部的全部人員,體現出優質的教育效果。樹立大局意識,加強整體研判,從整體進行謀劃,協調常規檢查與定期檢查的關系,將各項業務進行聯系,做好對細節問題的探討,派遣專業人員進行謀劃,做好細節處的指導,合理處置各方面線索,全面準確分析“樹木”與“森林”狀況。為增強問題的研究力度,可以定期撰寫政治生態報告,定時記錄相關數據,在總結問題的基礎上,逐步推動修復凈化政治生態。制定并完善政治生態考核辦法,層層分析各級各部門政治生態建設成效,建立綜合評價機制,從嚴治黨,推動縱深化發展。
3 結束語
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在更大范圍整合運用監督力量,提升基層紀檢監察機關監督能力”。我們要深刻領會把握,堅決貫徹落實,把加強基層工作擺在重要位置,通過不斷探索實踐,落實落細監督力量的整合運用,聚力提升基層紀檢監察機關監督能力和治理效能,推動紀檢監察工作實現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紀檢監察機關處理檢舉控告工作規則[N].人民日報,2020-02-04(001)
[2]李仰哲.紀檢監察機關要突出政治監督定位[N].學習時報,2019-04-19(003)
[3]韓亞棟.自覺踐行紀檢監察機關初心使命[N].中國紀檢監察報,2019-07-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