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時代與日俱進,會計電算化課程改革儼然已經成為會計教育界的一個焦點。本文對當前會計電算化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學情等問題進行分析與探討,為會計電算化改革方向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議。
【關鍵詞】會計電算化 ? ERP ?業務流程
一、《會計電算化》課程問題分析
(一)教學目標錯位
國內很多人錯把會計電算化的功能定位成實現會計業務的自動化,教學目標上僅要求學生能夠掌握某種財務軟件的實操即可,忽視了會計信息系統所涉及的管理會計、財務內控、供應鏈管理、資源管理等各方面的內涵,學生畢業后崗位適應能力有限,無法成為合格的EPR人才,削弱了用人單位的滿意度。
(二)財務教學軟件選擇的困境
適合ERP環境的國內財務軟件集中在金蝶和用友,國外流行的軟件則更注重產業鏈和會計信息系統的集成一體化。
國外一體化的ERP軟件雖然是大型企業的首選,但一直無法成為高校首選的教學軟件,主要源于以下幾個方面1)教學軟件的漢化推廣度低;2)管理復雜度高,學習課時長,對學生知識層面要求高,;3)售價高昂。
另外,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成熟,管理信息化一日千里,財務軟件也在不斷更新換代,而高校從成本出發,對教學軟件的采購常常僅限于單次購買,不注重后期的升級開發。
基于以上兩個因素,國內會計電算化教學模式下的學生無法構建前沿學科的知識體系,更也無法掌握國內財務軟件最新的發展動態。
(三)教學方法單一,側重ERP系統中的財務模塊教學
會計電算化課程一般采用理論講述和實踐演練兩種方式,模塊包括系統管理 、總賬、工資 、固定資產、報表編制等,主要是涉及財務模塊電算化的操作,目的是使學生能掌握初始化操作及記賬 、登賬等電算化的基本能力,和立足于實現業務財務一體化的操作流程,并掌握物流與資金流統一的內控原理,這種教學模式忽視了圍繞財務軟件過程中業務流程導向的重要性,學生無法站在業務端層面考慮問題,雖然在操作層面沒有問題,但卻不利于培養管理型財務人才。
(四)缺乏“雙師型”教師,教學質量無法保障
會計電算化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并且知識更新速度快,只有“雙師型”教師才能更好匹配會計電算化的教學,而當前我國高校的教師實踐經驗普遍比較缺乏,基于繁重的教學與科研任務,在企業頂崗實習的條件不成熟,會計電算化專業的教學質量無法得到保障。
(五)學生知識架構和課程要求相距較遠,且普遍存在重操作輕理論的情況
會計電算化課程有兩個特點,一是專業涉及面廣,需要多門專業基礎課程做支撐,二是課程內容多,課時量較大,且軟件業務操作具有連貫性特點,學生須按照業務流程進行逐級操作,學生缺勤對教學效果影響大。專業涉及面廣意味著這門課程適合安排在大學高階階段,但學生在大四階段往往都面臨求職和考研等引發的外界干擾因素,精力無法集中且缺勤情況嚴重,導致課程流于形式;若放在大三階段,學生知識架構層面和課程要求又會產生差距,從而導致學生普遍產生重操作輕理論的傾向。
二、《會計電算化》課程改革方向
(1)明確教學目標。會計電算化教學目標可以分解為知識層面和素質層面。知識層面應認識到會計電算化課程的重要性,熟悉會計電算化的理論框架,了解電算會計的規范及流程,掌握財務軟件及涉及的業務模塊的操作要求及其原理;素質層面需要培養學生較強的規范意識及管理思維,和持續不斷的知識重構能力,建立起適應會計電算化崗位的應變能力,以及協作和溝通等方面的職業能力。
(2)通過實訓基到地與財務軟件公司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學校可以協調當地的財務軟件公司,合作建立實訓基地,為學院提供軟件產品的更新換代,一方面軟件公司可以借助學校促進軟件推廣工作,培養熟悉自己軟件產品的大批會計人員,同時軟件的更新也可以通過實訓基地加速試用進程;另一方面,學生可以掌握最新的研究成果,接觸到會計電算化的前沿技術,實現校企雙贏。
(3)業務流程導向下的會計電算化教學模式。業務流程導向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實現:①紙質單據流轉模擬,讓學生了解各部門的協作和單據的傳遞,從而針對企業業務流程在認知上形成基本的鋪墊;②引入ERP沙盤實訓,通過沙盤模擬,學生在輪崗過程中深刻體會到企業管理體系分工細致、權責分明的特點 ,掌握業務信息和財務信息之間實時傳遞和監督管理的原理,深刻體會ERP系統的內涵。
(4)培養“雙師型”教師要采用頂崗實習和社會招聘兩步走的方式。培養“雙師型”教師要分兩步走。一方面實踐指導教師要經常深入企業頂崗實習,通過頂崗實習借此了解軟件在企業中的應用以及實施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并對其進行歸類匯總,帶回學校研究改進措施并在教學中進行模擬驗證,最后再回歸企業做好實踐總結;另一方面學校要大力招聘有社會同行經驗的管理人才作為“雙師型”教師的儲備,實踐證明這些管理人才一般比研究型人才具有更高超的軟件實戰技能、更豐富的實踐管理經驗和社會工作體會,不但能有效改善學校的教師結構,而且擁有相對更前沿的知識結構以及更高的技術更新的學習能力,并且可以把企業的先進文化帶進學校。
(5)通過翻轉課堂、沙盤演練等方式提升學生學習熱情;改善考核評價方式提升會計電算化理論培養力度。
三、結語
綜上所述 ,在信息化時代的背景下 ,社會對會計電算化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應用性和實踐性應該成為會計電算化課程當下的培養重點。會計電算化教學基于自身特點,一直都是個不斷變化、動態的研究領域,今后還會在課程考評、課程設置、基于職業崗位能力教學體系構建等方面做進一步探索和研究。
參考文獻:
[1]吳玉萍.《ERP供應鏈管理系統》課堂教學改革設計方案[J].教育教學論壇,2018.
[2]黎靜.高校財會專業ERP模擬實訓教學探討[J].商業會計,2014.
[3]衛強.高職財會專業開展ERP沙盤模擬實訓探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0.
作者簡介:劉松青(1978-),女,福建仙游人,福建工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