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可馨
[摘要]數學作業是教和學之間的啟承點,教師可以通過實踐活動來實現對教學過程的把控和反饋,是完成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想要作業發揮其最大的效益,除了教師要合理、科學的布置作業,學生認真、用心對待作業以外,作業講評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高質量的作業講評,不僅是完善教師教學方法的有利手段,使師生之間接收精確的信息,加速信息反饋的節奏。也是幫助學生鞏固沒有掌握好的知識點,第一時間發覺并且糾正當下留存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作業講評;有效方法
一、作業講評現狀分析
在小學低段,作業的修正基本是教師全包全攬,因為教學任務繁重,在平時的教學中,絕大多數的教師會根據作業批改時的印象,將作業中錯誤率比較高的題目勾選出來,然后講評課中再逐題講解。這樣不做具體統計的方式可以為教師節約大量的時間,但是必然也將導致教師不能更為透徹對錯題對學生進行分析。
小學數學上新課的頻率比較高,為了進一步鞏固知識點,每天都會有適量的練習。大部分教師鑒于學生對剛寫的作業印象會比較深刻,所以有時沒有根據實際情況分析,都是“做完即評”。每天進行作業講評,勢必會擠壓上新課的時間,不僅對教授新課有一定影響,同時,教師也會有緊迫感,難免有時會草草了事,導致講解不到位。
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通常會認真準備新授課的教學設計,但是作業講評課大多數采取就題講題,沒有經過精心的教學設計。正因為教師也沒能正確對待作業講評課,因此,其教學效果也就可想而知。面對各類數學課型,無論是教師亦或是學生都會認為作業講評課是最無趣、最沒有挑戰性的一種課型,覺得這是在“炒冷飯”。而這樣觀念的產生,是因為教師覺得作業講評課是重復強調過的知識點,學生則更武地認為作業講評課就是“訂正作業”課。這便造成大部分的作業講評課學生的課堂專注度或者積極性明顯不及新授課。
二、提高作業講評有效性的方法
做好作業批改的記錄、分析。只有真正了解了學生出錯的原因,才能在前期階段為講評課做好充足準備。對錯題進行分析記錄,一方面可以找準學生具體問題所在,另一方面通過對錯題的深入分析,有利于教師的專業成長,教師還可以對錯題的分析記錄存檔并進行定期的整理,為日后的教學做準備。將來再對該知識點進行教學時,可以有的放矢,從源頭杜絕錯誤。
合理安排作業講評時機。不是做了作業就一定需要講評,如果完成情況良好的作業,只有個別學生出錯,可以單獨輔導,從而節約課堂時間,提高課堂效率。如果出現的錯誤比較集中,則根據實際情況做出科學選擇,根據講評時間,大體可以做出以下分類:
(一)及時講評
如果作業中差錯率高,并且嚴重的缺乏知識技能。對后續的學習會造成影響,此類講評應該盡快解決。在“青浦實驗”的四大原理中,其中一個原理是“反饋原理”,通過“只有一本練習本”體現教師及時批改、講評的重要性。同時,因為學生對于剛做好的作業尤其是做錯了的題目印象深刻,及時講評也能得到更好的講評效果。知識技能缺陷的及時講評對后進生來說尤為重要,可以夯實基礎、增強自信。
(二)延時講評
此類作業中的錯誤,對于后續學習沒有直接的影響,出現錯誤的主要原因是學生題目理解偏差,審題不夠仔細,思考不夠深入導致的錯誤。這類錯誤,可以在教學時間相對充裕的時候再進行講評。如果時間緊張,為了完成任務而進行的講評課,難免會草草了事,講解不透徹。同時學生也需要有自己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教師可以通過二次批改,了解學生的訂正情況,如果學生能夠自己獨立思考訂正,往往也不需要講評。自己思索和參悟后獲得正確答案的效果通常比教師講評后而得知更佳。
(三)定期講評
定期講評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解決錯誤問題本身,而是希望通過一段時間積累,整理出系列的錯誤,能夠在分析錯題中有所提高,有所突破。教師也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備課,寫出有層次的,詳細的教學設計。通過對學生錯題的整理,可以總結出相同類型習題的典型錯誤,進而指明習題講評的方向。
(四)精心設計作業講評內容
數學作業中學生容易犯錯的題目,多半情況是學生對概念理解不充分導致的,因此,教師在講評時,不僅要講解題的方法還要向學生明確說明易錯的原因,從而達到講評的有效性,爭取做到錯了一次便不會再錯。可以從確定教學目標開始。擬定教學目標的可主要依據有以下兩點:一是作業中普遍存在的有共性的問題;二是作業中難度較大,學生失分嚴重的問題。明確目標后,再進行認真備課,可以對一次作業甚至是多次的作業進行梳理。備課的時候要注意,哪幾個問題是為了解決哪個易錯知識點,而要完成對這個知識點的深刻理解需要設計幾個梯度的練習。然后分析課型,確定教學結構。作業講評課應該根據作業中出現的典型問題和普遍問題進行梳理突破,結合知識中的重難點進行鞏固,克服知識中的盲點。最大程度上提高在課堂上教學的效率,基于以上目標,課堂的教學結構分為以下四種,這幾種結構也并不是孤立使用,可以結合知識點和教學需要進行復核使用,靈活建構。最后優化作業講評的課堂形式。一方面注意集體講評一般都是針對學生共同出現的題目來講解,這類題目數量不多,不需要花費很多的講評時間,學生容易集中注意力,效果好。在集體講評上,教師可采取錯例分析法,將學生出錯頻率最高的題目書寫在黑板上,明確指出出錯的地方,指引學生找原因,這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新課標的要求;在數學課上要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使學生印象深刻,避免重蹈覆轍。先示范錯誤的解題思路,使得學生能夠深刻理解,最后給出正確的解體思路。另一方面講究延伸促進。創造新穎的解題形式,擴展學習思路,傳統的解題思路對于能力較強的學生來說沒有非常大的意義,對于能力較弱的學生來說,也會因形式老套而不被接納,因此在傳統解題思路的基礎之上,教師適當地加入一些具有創造性且新穎的解題形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加深知識點的理解,還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可以從多個角度去考慮問題。
當前的數學作業講評中,學生存在主動參與性不高、信息反饋不及時的問題,教師存在局限于只講解題目本身、一言堂等問題。如何提高作業講評的有效性、讓反饋信息在老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充分傳遞,培養學生養成自主參與、敢于表達的習慣。
1.自主反思。小學的數學作業基本涵蓋了當天課堂知識,本單元知識或者是本冊的大部分知識。因為不同的知識點考察的難度不同,考察的層次也不同,相應的課型也不同,因此單純的教師講,學生練的模式不能滿足多種作業講評,這對作業講評的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學生作業下發后,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作業情況進行初步反思與梳理。為了提高效率,可以在班級規定,根據不同的錯誤原因,在相應的題號前做出相應的標記,引導學生積極的思考,讓學生對自己的作業進行整理,并將錯題分門別類,對于自己無法解決的或者有困惑的問題在教師講解的時候也能聽得更加認真,有更為深入的思考,對自己錯題的記憶也越發深刻。
2.課后延伸。只有當學生可以編寫出類似的題型時,他們才算真的消化了知識點,這樣的話不僅可以解決原本的問題,更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從本質上拔高自主學習的能力,這種方法可以被看作通過轉變思考角度來進行思維的提升,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經過一段時間的錯題積累,請學生自主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易錯題的編寫,教師定期整理學生自主編寫的易錯題,選取編寫題目完整、有層次的題目匯編成卷,并且在每道題的前面,寫上編題學生的姓名,出題學生看到大家做的試卷是自己出的題目,成就感滿滿,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