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琴
摘要:儒家文化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構成部分。在我國歷史上,它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心,而且在某種層面上創造了中華民族的民族氣質和民族自信。它用一種客觀現實的理想觀念渲染著民眾的行為舉止。儒家思想文化在個人和國家等層面對民眾的思想觀念起到指導和滲透作用。從個體角度思考看,儒家優秀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在于它可以使民眾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社會角度思考,儒家優秀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在于它可以讓民眾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國家的文化軟實力,促進世界的穩定和發展。儒家優秀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實現要從加強宣傳力度、確保資源利用、擺正思想觀念。
關鍵詞:儒家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價值
一、研究綜述
在國內,從整體層面上思考,馮友蘭在《中國哲學簡史》闡釋了孔子與儒家優秀文化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確認了儒家文化在中國歷史發展中的地位,還闡明了孔子在政治和人格塑造上的影響;韋政通在《中國思想史》說明了儒家優秀文化的發展過程,采用客觀現實來闡述儒家優秀思想文化,當中詳細的指出了孔子以及其重要觀點的發展進程和文化作用。從個人層面上思考,國家對儒家優秀文化的研究特別詳細,例如周桂鈿學者在《挖掘儒學的現代教育價值》指出中國儒家優秀文化對現代教育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國外,儒家優秀傳統文化的研究也到達了一個發展進步的層面。很多國家推廣孔子的“和為貴”、“和而不同”的思想觀念,學習儒學優秀思想文化。美國學者杜維明在《人性與自我修養》中將儒家優秀思想文化擺在世界文化思潮的背景中去思考,強調如何把傳統優秀思想文化和我國現代化結合,闡述了儒家優秀思想文化的現代價值和儒家優秀文化進步的狀況,描述了當代新儒學理論觀念的基本框架,在西方國家有重要的渲染力。現在世界大多國家全部建立了孔子教育學院。孔子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標志,是中國傳統觀念的領路人,現在已被全球民眾所認可。
二、儒家優秀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
(一)塑造世界觀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價值是指導個體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也就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也就是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當馬克思主義科學的世界觀的全面確立,才能夠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儒家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大量的樸素唯物論和辯證法,與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比較,具有許多的一致性。《論語·先進》當中的“季路問事鬼神。子曰: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堅決地否認了鬼神思想的存在,確認了唯物論的物質第一性原則。《孟子·滕文公上》當中的 “無恒產者無恒心,有恒產者有恒心”,指出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這一理論。儒家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觀念非常多,有利于人們進一步意識到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和認識到科學正確的世界觀。
(二)構建人生觀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心還在于塑造個體正確的人生觀。由于個體的思想觀念的差異,進一步引起不一樣的人生觀。馬克思主義的人生觀需要個體塑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為了國家的進步富強和百姓的安居樂業,樹立個體正確積極的人生觀。儒家優秀文化是一種政治道德倫理,它的本質是修身律己和服務大眾。在國家社會層面,儒家優秀文化的人生觀提倡的是《禮記·禮運》所闡述的“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它們的大同思想觀念和共產主義思想有很大程度的切合性;從個體與他人的聯系上,倡導《論語·雍也》中表達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觀點;從個人與社會的角度上,倡導《孟子·盡心上》所描述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和范仲淹提倡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大無畏精神。儒家傳統繼承者曾鮮明的反對享樂主義和拜金主義的人生觀。在《易經·乾卦》所闡述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蘊含著鮮明的反悲觀主義的人生思想觀念。在儒家文化的天下為公、大公無私的人生觀的渲染下,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愛國主義的先進知識分子。當代宣揚儒家優秀傳統文化,主旨是為了樹立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的人生觀。
(三)培養價值觀
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任務中還有價值觀的塑造。人民必須主動宣揚社會主義的集體主義價值觀,集體主義價值觀需要人們處理好個體利益與整體利益、局部利益與全體利益和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之間的關系。儒家優秀文化中的家國情懷倡導把個體利益放在國家與社會的整體利益當中,堅決否定自私自利的個人主義價值觀。儒家傳統文化又稱之為集體主義文化,繼承的核心是無私奉獻與大公無私。中國歷史上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因此大禹的大公無私舍己為人的精神成為了儒家優秀文化中的正確價值觀。至于只關心個體利益忽視整體利益,儒家文化繼承者給予了強烈的批判。比如,商紂王為了個人享樂而使國家動蕩不堪,最后被周武王取而代之。在我國,馬克思主義傳播的初期,由于儒家優秀文化中的整體思想、愛國情懷與馬克思主義集體主義的深度融合,讓廣大民眾在紛亂的西方文化價值觀中明確地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除此之外,儒家優秀文化中“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大無畏的愛國價值觀,大大幫助了當代人們培育集體主義的文化價值觀。
三、結論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包括很多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本文以儒家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作為出發點,從現今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中發生的現實狀況實施深度探究,發掘問題同時嘗試提供具有有效性的實際處理方案。發揚儒家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要從個人和社會等層面開始,與此同時,正確使用宣傳、維護以及端正態度等高效方法,用來發揮儒家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本文對儒家優秀思想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實現做了基礎的探究,還處在開始階段,以后會繼續彌補和完善儒家優秀傳統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相關內容,希望能夠符合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發展的需求。
參考文獻
[1]祝志君.儒家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探究[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8.
[2]劉麗娜.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析[D].東北師范大學,2018.
[3]李東陽. 論思想政治教育的儒家文化底蘊[D].西安工業大學,2018.
[4]張江波. 儒家仁學思想及其當代價值研究[D].蘭州大學,2017.
[5] 胡善珊. 儒家優秀文化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聊城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