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紅
摘要:玩水玩沙是孩子的天性,在我們開展了玩沙玩水的系列活動中,幼兒以沙、水為基本材料,用鏟子、模型、水管、小桶、等工具,通過自身的想象,進行各種建構和構想。既鍛煉了幼兒的積極性、自主與主動性又發展了他們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在玩沙玩水游戲中,幼兒的興趣得到了滿足;在游戲中幼兒們不斷感知、體驗、探索、操作中誕生了一個個有趣的游戲故事。同時在教育活動、區域活動、親子活動中也收獲頗多。其實基于安吉游戲環境下,每一位幼兒都是一個個游戲的高手!
關鍵詞:玩水玩沙;體驗;探索;游戲;想象力;創造
1主題起源:
這個話題最初源于一次幼兒園游戲場地的命名活動,在過程中呢,孩子們除了給各個游戲場地賦予許多好聽又有趣的名稱之外,特別是在沙水區,他們聯想到了自己的實際生活,展開了一次別開生面的討論。我們班的傅米恒小朋友跟大家分享他爸爸媽媽帶他去海南三亞旅游的有趣故事,提到他們在大海邊游泳、踏浪、拾貝殼、挖沙洞、搭沙堡;宥嘉小朋友也補充說,他曾經光腳踩在沙灘上,感覺腳底癢癢的,很奇妙;還有套著泳圈在海里游泳的時候,一不小心喝到了一口海水,味道居然是咸咸的;就這樣,孩子們圍繞著沙、水的話題進行了彼此的分享與討論。隨后也有小朋友向我們提出,“老師,我們好想去玩一玩外面的沙水樂園呀!什么時候才能輪到我們?”面對著孩子們濃烈的興趣、好奇心與探索的欲望,我們認為這是真正符合本班幼兒需求的共識,所以我們牢牢抓住這次大好的教育契機,與孩子們一同開啟了“玩沙玩水”之旅。
2 主題說明: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幼兒在活動中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踐操作,不斷地探索自然以及周圍的事物,同時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本園自推行安吉游戲以來,不斷地改善和創設游戲環境、解放幼兒的游戲時間、空間、以幼兒為主體,把游戲的自主權還給了幼兒。教師與幼兒相互談論、交流、分享游戲故事,總結共性問題,捕捉孩子在發展中的敏感性,從而生成了新的符合幼兒興趣、需要的課程。
沙和水是大自然給予孩子們最好的禮物,玩沙玩水是孩子們的天性。沙子因其松散、細小、可塑性強等特點被孩子們所喜愛,水也成了他們必不可少的游戲素材。沙子和水能夠吸引孩子們的關注、激發他們的興趣和探索的欲望,而其中也蘊含著豐富的科學探索與學習的契機。在有趣的玩沙玩水游戲中,培養對沙、水的喜愛之情,激發對周圍環境的科學探索欲望、培養環保意識,并且激發幼兒的思維、想象力以及創新能力。這些正是我們選擇“玩沙玩水”這個主題的原因所在。
3 生成的主題目標:
3.1 感知水和沙的基本特性,享受玩沙玩水的樂趣;
3.2 學習掌握一些簡單的科學方法,如實驗、統計、記錄等,動手動腦并體驗探究的快樂與滿足;
3.3 初步了解日常生活與沙水自然環境的親密關系,知道珍惜和保護環境,形成初步的環保意識。
4 ?行動路徑
4.1安吉游戲(戶外活動)
對于幼兒的多次探索,就問題與發現,我們進行了總結歸納,分成四類探索:分別是:
初探: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曾經提出過“感官教育”,就是說通過視、聽、觸覺來滿足幼兒的各部分的敏感期,而觸覺尤為重要。這一點跟我們的玩沙玩水不謀而合。幼兒通過手等方式感知、接觸干沙、濕沙、水,了解它們的基本特性;還有對于各種游戲材料的探索;以及使用各種工具玩沙戲水,比如挖沙坑、建沙堡、做出各種沙子造型。通過發展手部觸覺感知,促進幼兒手、眼的協調力以及大腦的發展。
二探:經過第一次的游戲故事分享之后,幼兒通過討論,提出了幾個共性問題。比如:第一,這個干沙子、濕沙子遇水的前后變化形式是不一樣的。
總結出:干沙松散、質地輕、不易成形;濕沙易結塊、質地重、易塑形。體驗到了沙水的千變萬化的一面。小朋友模仿小豬佩奇跳水坑;期間有的幼兒還會穿著雨靴來淌水坑;甚至有的幼兒就是喜歡繼續往里加水。總之,這個大水坑引起了大家的極大的好奇與關注。游戲分享中,我跟大家提出來,跳水坑、淌水雖然好玩,但是也會造成某些問題。有些小朋友就提出來說:水坑就像一大灘積水潭,會造成路面堵塞。然后他們一起討論出了解決辦法,比如可以在旁邊挖些溝渠、支流進行疏通,所以就可以看到現在的水道工程。在活動中可以看到,幼兒的游戲以及問題言語也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同時呢也吸引了更多的幼兒參與其中。較之前幼兒學小豬佩奇跳水坑事件到現在齊心協力挖支流并啟用各種水管等材料幫助引流;從之前不了解水流方向,到了解水的流動規律并成功解決積水問題;從之前的“純玩、純high”到現在的投入地解決真問題,幼兒相互配合、交流、共同合作,建造出了屬于他們的“小天地里”的水道工程構景。這就是一種成長。
4.2幼兒繪游戲故事與班本游戲故事推進
經過一系列的玩沙玩水之后,再回到班級中進行游戲故事分享,幼兒們通過講述自己游戲中經歷的精彩、有趣,然后再來一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一起經過討論發現真問題,得出共性的問題,商討解決辦法,從而推進游戲的進一步的發展。期間教師提供的照片和視頻是符合幼兒興趣、已有經驗、具有直觀形象性的。接下來是幼兒繪游戲故事,而且我們認真保留幼兒的繪畫故事痕跡,將他們制成書籍和畫冊,并在我們的主題墻上深入做好班本游戲故事推進及更進。
4.3教學活動
基于幼兒的已有經驗、興趣,經過安吉游戲中玩沙玩水的戶外活動。我們通過晨間談話、午飯后閑暇時間與幼兒交談,共同制定符合本班幼兒實際情況的思維導圖。(附思維導圖)從已知經驗、未知經驗、我們的行動。從而生成了富有本班特色的教學活動:活動一到活動六。
5 ?反思與收獲
5.1從幼兒角度:
要根據幼兒的年齡、身心發展特點,以及幼兒的性格、興趣、需要、已有經驗來組織幼兒的活動。活動內容直觀形象,易于幼兒接受與理解。在玩沙玩水中,幼兒充分釋放了游戲的天性,甚至在“臟玩”中釋放無盡的探索欲與好奇心。
5.2從教師角度:
營造自由、寬松的氛圍;提供充足的材料、場地、時間、空間,豐富材料的種類、數量以及各種可能的玩法,盡量做到最優化。 并鼓勵幼兒、家長參與進來,豐富材料與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