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梁良
摘要:作文是學生具備基本全面語文能力的重要體現,而初中是培養學生優秀作文能力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學生的語文素質已經積累到了一定的程度,但是學生還是面臨著只會欣賞不會落實的寫作困難,這也是教師所苦惱的問題。所以,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就成了當務之急。
關鍵詞:中學語文;作文教學;困境;對策
1引言
初中語文教師應采用多樣化的寫作教學策略, 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學生的寫作實際應用的能力,通過指導學生背誦、開展合作討論、開展豐富活動以及認真設計評價等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2中學語文作文教學困境分析
作文是考試中最容易讓學生忽視的一個環節,大多學生認為作文的分差不是很多,于是對其不加以重視,這是極其錯誤的想法。再加上很多學生對作文都失去了興趣,這使得作文的教學工作更加難以開展。以下就是作文的教學工作中最常見的問題:
2.1學生寫作積極性不夠
學生長期以來,總是被教師要求從父母、國家等一些敬仰和尊敬的方面進行寫作,而這些比較深情的話題,并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培養出來的。這樣的教學也會限制學生的自由發揮和想象空間,以及對生活多方面的思考。長此以往,就會使得學生對于寫作的興趣不斷在減弱,產生畏懼心理。教師單一的評價也會讓學生變得被動,從而產生厭煩情緒,不能達到好的引導目的。
2.2學生自身語文積累不足,無從下筆
初中正是學生汲取語文知識的大好學段,但是現在的學生的文章的閱讀量明顯下降,這由以下幾個原因造成:首先,教師的宣傳力度不夠,沒有強調學生進行大量閱讀的好處;其次,教師的閱讀教學不到位,學生在課堂上不能充分地理解文章,無法在文章中吸取自己所需要的寫作手法和好詞好句了;最后,受到現代信息化時代的沖擊,大多數初中生都沉迷于手機、電腦和平板,在業余時間將上述活動作為主要的娛樂方式,用來閱讀的時間很少。學生沒有閱讀的意識,就不要妄想擁有大量的閱讀積累了。
2.3學生寫作與生活聯系不足
創作來源于生活,生活是創作的靈感源泉,如果寫作脫離了生活就會變得空洞、無聊、淺薄。而現在的大部分教師為了迎合應試的要求,導致寫作教學時也變得不再生活化,使得學生的寫作內容與生活脫節,在文章中沒有自己的理解,沒有真情實感,缺乏自己的思想。使得學生的文章沒有內容,同樣不能無法取得好的分數。
3中學語文作文教學困境的解決及對策
3.1構建寫作教學情景
教學情景的構建是強化指導工作效果的重要方式,在作文教學中尤其是指定作文寫作主題的教學中,通過構建與作文主題相符合的寫作教學情境,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作文主題的感知度與理解度。在一定的情景中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學生的寫作靈感會得到有效的激發,從而更好的構建寫作思維與整體思路。以“坐進觀天的青蛙與想吃天鵝肉的癩蛤蟆”為主題的作文教學為例,教師可根據這個主題的實際內容即現實與夢想的重要性,構建相應的教學情景。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這一情景中進行話題討論,讓其從中找到自己的寫作觀點,并在討論中構建自己的寫作思路。為提高寫作情境構建的有效性,教師可利用多媒體等設備播放相應的故事,從而構建相應的情景加深學生的理解。如播放青蛙坐井觀天與癩蛤蟆與天鵝的故事情節,從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作文的主題。組織學生對其內容進行自主討論,使其對青蛙的形象形成一定的認識,然后通過分析癩蛤蟆想吃天鵝與如何吃到天鵝的話題進行討論,從而對其充滿理想的形象進行理解。學生在討論中會對認清現實與懷抱理想形成自己的認知,這樣學生可以從中找到自己的觀點,或是時刻認清事實,或是懷揣夢想、或是在現實的基礎上建立夢想。學生只有明確自己的寫作觀點,才能建立正確的寫作思路,保證寫作質量。
3.2素材積累生活化
作文教學與生活密切相關,與大自然密切相關,它是學生進行創作的源泉所在,能讓學生文思泉涌。因此語文老師需要積極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積累素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積累。第一是字詞的積累。字詞是組成文章的重要結構,因此初中語文素材積累生活化應該從字詞開始。首先積累在生活中經常用到并且容易讀錯、寫錯的字和詞。第二是一些名句和經典片段的積累。初中語文作文不需要華麗的詞藻堆砌,但是如果在生活中積累名言警句,會使得學生創作思維不斷激活,增加對于作文寫作的興趣。第三是需要引導學生積極融入社會與生活,并且觀察社會現象,增強對于生活的感悟。初中語文老師應該培養學生即興觀察的能力,學會思考周邊的生活,這是積累素材的重要方法。比如說觀察生活中的細微變化與人物的形象表現,觀察大自然的花鳥魚蟲以及自然變化等等,感悟與思考周邊的人和事,通過思考與感悟,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
3.3開展豐富活動,擴展學生視野
活動性的課堂廣受學生的喜愛,因為單調的課堂有時會讓學生感到無聊,而構建多樣性的課堂教學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要不斷擴展學生的視野,傳統的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性較低,而生動高效的教學課堂則可以通過辯論賽、演講比賽、讀書會等形式激發學生更多的靈感。比如,教師在提出一個話題作文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開展一場辯論賽,學生在對這個辯題進行討論的時候會更能明晰自己的觀點,從而提煉出正確的觀點。這樣的生動的教學形式比直接灌輸式的教學更能讓學生接受,課堂的輕松愉悅程度也更高。例如,在講解朱自清《春》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就提出了開展“讀書會”的寫作課堂,即將閱讀與寫作相融合,學生可以通過課文收集其中的好詞好句,并在“讀書會”收集其他描寫春天的句子,這樣學生的語言技巧與寫作素材都能大大增加,學生在寫作時可以得到更多的樂趣。
4結束語
總而言之,作文教學一直以來都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作文能力的提升是學生語文素養提升的重要體現。在初中語文的寫作教學中,由于學生積極性不高、知識積累不足等因素的影響,學生在寫作方面的進步十分有限,所以教師應當通過豐富作文教學形式、構建寫作教學情景、開展豐富活動,擴展學生視野等方式,不斷豐富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提升學生作文水平。
參考文獻
[1]杜紅偉.基于生活化理念改革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亞太教育,2019,11:105.
[2]張麗琴.思維導圖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亞太教育,2019,10:118.
[3]范妍妍.作文選材從“觸動”開始—談初中語文作文選材教學[J].才智,2019,3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