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聞
摘 要:隨著互聯網的快速普及,網絡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購物。結合互聯網背景,分析了農產品的網絡營銷方案和策略,指出互聯網背景下農產品營銷的意義。結合我國目前農產品營銷現狀,提出促進農產品網絡營銷的方案。
關鍵詞:互聯網;農產品;網絡營銷體系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08-0066-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3.7;F724.6? ? ? ? 文獻標志碼:A
目前我國農產品普遍存在流通不暢、供求矛盾等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在農村發展電商企業,建立精準扶貧發展策略和產品研發的發展方案。
1? 促進農產品網絡營銷發展的因素
1.1? 農產品網絡營銷的優勢
全面脫貧攻堅戰打響之后,針對農村部分地區的農產品建立起了多渠道的產品營銷鏈條,并且國家出臺了相關的政策優惠。針對農產品的網絡營銷提出了改進方案,對農村地區開展全面脫貧。在部分農村地區,針對農產品的生產和營銷,以國家號召或企業聯動等方式,帶動了農產品的營銷和發展。目前,農產品的營銷渠道不斷增加,而且網絡營銷的成本很低,能夠吸引消費者。以前,在農產品的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還有中間商收取一定費用。在網絡時代下,農產品的生產商可以直接和消費者建立起交互型的營銷模式,這樣既有利于提高農產品生產者的收入,同時也可以滿足消費者的實際需求[1]。
1.2? 政府的政策引導
在農村地區建立了多項優惠政策,同時國家還建立了國際促銷、國內促銷的農產品展廳,對農村地區的農產品進行展示推廣。另外,國家還號召相關企業進行農產品的宣傳和營銷推廣,農業部加強了對農村各地區農產品生產者網絡營銷工作的培訓,強化了農產品生產者的營銷知識,擴寬了農產品網絡營銷渠道。
1.3? 網絡用戶數量的增長和基礎設施的建設
過去農產品主要依靠中間商的大規模收購,在網絡時代下,拼多多、淘寶、天貓等多個平臺都可以作為網絡營銷的媒介平臺,幫助產品生產者進行網絡營銷。結合網民的實際需求,如今農村地區的網絡設施和道路交通設施等基礎設施不斷建立起來。同時也建立了信用網站和信息網站,帶動了農產品的銷售。基礎設施的建設也提高了農產品銷售過程中物流流通的便捷性[2]。
2? 制約農產品網絡營銷發展的因素
2.1? 法規環境因素
結合目前網絡營銷的實際發展情況來看,一些網絡營銷法規問題迫切需要解決,包括網上交易的市場準入原則、電子支付。由于互聯網是一個開放性的媒介平臺,人們可以在上面發布各種信息,但同時也會出現盜用個人信息、非法交易或是欺瞞詐騙等行為,為此政府部門需要不斷完善立法條款,通過法律保證網絡營銷工作的開展[3]。
2.2? 網絡營銷環境因素
目前電子支付體系和物流配送體系不斷完善。與此同時,農產品營銷平臺、信息平臺以及建設平臺也在不斷完善。在農產品的營銷中,電子商務營銷占了大部分,但是由于制度不健全和平臺設施存在問題,導致很多農民在網絡上銷售產品時,信息化平臺建設不完善,農產品銷售遭遇瓶頸。除此之外,傳統的營銷觀念制約了網絡營銷的發展,在農村地區,農產品網絡營銷信用體系還未建成。國家對于網上消費詐騙等違法行為的監督體制不夠完善,因此需要不斷地健全法律法規和基本條例[4]。
2.3? 經營模式
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在不斷加快經濟結構轉型的過程中,調整優化了農牧結構,在種植業上提高循環種植理念,養殖業上也實現了機械化生產,在整合了資源人力和政策的基礎上,有效地推進了美麗鄉村的建設。部分地區逐步形成了以家庭適度規模經營生產為標準的經營理念,在種養一體化的全產業鏈生產模式下,采取可持續性健康發展理念。另外,農產品生產經營有很多種方式,包括集約型經營和生產商以個人或家庭承包經營。但整體來說承包經營范圍還較小,沒有形成很多規模較大的生產基地。這種各自為政的經營理念和小生產的經營方式,不利于產品的集約化生產,同時也會讓產業整體的經營水平呈現出下滑趨勢[5]。
2.4? 缺少標準化體系建設
當地利用網絡的積極性較差,網絡普及率較低,再加上進行農副產品開發時,缺少了標準化體系的建設。產品的生產加工和最后的運輸都是需要專門的質檢標準的認證。
農副產品在農村種植和飼養的相關農副產品,都要經過食品安全檢,沒有品牌、沒有包裝的產品是無法進行銷售的。尤其是生鮮產品的要求更高,這就加大了農村地區農產品的配送難度。
3? 我國農產品網絡營銷的對策
3.1? 定價策略
互聯網的商用網站成功案例很多,在遵循互聯網定價原則基礎上,要始終秉持低價定價原則。農產品屬于必需品,因此在整個消費過程中彈性不足,需要降低售價,以獲取市場份額。從目前農產品的發展來看,農業生產者要樹立農產品的品牌意識,擴大品牌效應。要使包裝更加精致,同時提高農產品質量,使其逐漸占領市場。
3.2? 政策支持
近年來,大部分農村地區實現因人制宜的發展戰略,加強政策導向。當地政府充分結合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手段,科學分析當前市場發展的情形和產品的價格走向,明確市場發展前景,發展具有顯著特色的產業項目。在產業發展過程中融入共享理念,引導貧困農戶和新型的營業主體相互合作,加大電子商務培訓和網絡營銷知識普及。
3.3?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部分地區可以建立標準化和清潔化的生產模式,大力推動糧改飼和旱改水工程。建立以綠色發展為核心的生產和經營理念,加大了水稻蔬菜等農產品的種植面積,并且建設多個種植基地,以部分蔬菜為主要的核心示范區,加快基地的標準化生產,打造各種品牌蔬菜。與當地合作社結合,積極探索水稻等的生產種植方式。同時通過沼液等有機肥料的灌溉,有效提高農田保育效果,減少了污染,在保證了產品質量的同時,也提升了食品的安全性,確保了蔬菜和水稻等農產品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3.4? 引導農村電商規范化發展
對于農產品銷售來說,要不斷提高農產品的生產和售后服務,不斷完善農產品的追溯體系。加快農村電商行業的發展,尤其是發揮行業自身的技術推廣、交流合作的作用,建立起農產品的網絡零售服務點。不斷加大電商行業的宣傳力度,組織電商行業,對企業進行宣傳。利用新媒體和兩微兩端進行專題報道和農產品的技術交流,開展論壇。加大對地區特色農產品和電商的發展力度,建立起必要的誠信體系,維護網絡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引導農村電商規范化發展。
4? 結束語
結合當前農產品網絡營銷發展現狀,可以利用互聯網,建立起“互聯網+”的營銷模式。在此基礎上擴寬營銷渠道,調整產品價格,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更好地促進農村地區農產品的生產與銷售。
參考文獻:
[1]張小慧,李華,牛薌潔.我國農產品網絡營銷現狀及發展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20(6):265-266.
[2]雷宏澤.基于“互聯網+”的農產品網絡營銷體系構建模式探究[J].現代營銷(創富信息版),2019(7):239.
[3]侯銀莉.“互聯網+農產品”型網絡營銷體系構建模式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9(1):68-70.
[4]何敏.電子商務時代農產品網絡營銷體系構建模式研究[J].信息記錄材料,2018(7):198-199.
[5]梁廣東.“互聯網+”背景下黑龍江省農產品網絡營銷體系構建[J].黑龍江畜牧獸醫(下半月),2017(9):285-287.
(編輯:周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