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增艷
摘 要:民辦高校作為我國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其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育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在新課改的影響下,民辦高校也應做到與時俱進,從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等多方面對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改革和創新,以適應時代發展需求,優化人才品質。文章就將重點對國內民辦高效思想政治教育的革新和創新進行分析探討,以供借鑒。
關鍵詞: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與創新
思政政治教育是加深人們思想意識、樹立正確價值觀念,提高整體素質的重要內容。在高校教育中,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對于培養四有新人有著重要意義。不過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現今民辦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上還存在著部分落后現象。為此,就有必要加大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創新,以適應教育教學要求,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一、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意義
(一)實現民辦高校辦學目標
新形勢下,民辦高校要想獲得更好的發展,增強自身的競爭實力,就需要加大學生思想素質及能力的培養力度,與社會實現有效對接,提高就業率。而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完善學生思想素質的重要手段,加大對其重視力度,結合高校自身的實際情況及發展要求,不斷實行教學理念及模式的創新優化,這對于實現民辦高校的發展目標,達到人才培養目的有著重要意義。
(二)增強民辦高校市場核心競爭力
民辦高校是為適應教育市場發展需求而建立的,這就說明其會受到市場變化因素的影響而存在一定的改變。為此,民辦高校要想加強自身的競爭實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是非常必要的,其可將教師與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及創造性激發出來,并在現有資源基礎上,完成深度的挖掘,實現與各方的有效協作,從而鞏固民辦高校在市場中的競爭實力,促進其進一步發展。
(三)為民辦高校發展方向提供引導
民辦高校在教學及發展中,需要落實黨的各項方針政策要求,并結合黨的思想指導,實現人才培養目標,進而為社會輸送更多綜合型人才,促進國家的可持續前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將黨的各項思想及政策灌輸給師生的重要方式,其可在教學中幫助師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加深思想意識,增強師生的社會主義信念,從而更好的引導民辦高校發展,為其指明前進方向。
二、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民辦高校學生思想層面的問題,具體如下:
(1)大學生價值觀扭曲
在大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無論是家庭環境、校園環境,還是社會環境,過度注重個人利益,都會導致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出現扭曲。在錯誤的思想價值觀念的引導下,部分大學生將“唯我主義”“唯利主義”作為人生發展目標,久而久之使其誤入歧途。
(2)大學生自我主義過重
部分大學生請假不分時間,哪怕是生活瑣事,也會在半夜請假,完全無視對他人正常生活的干擾;在人員密集的區域,做出過分親昵的舉動;在公共場合無所顧忌的大聲喧嘩,根本不顧及其他人的感受;隨意丟棄垃圾;不計后果,任性妄為等等。思想決定行為,行為體現素質,造成這種局面的根本原因就是大學生的自我主義思想過重。
(3)大學生責任感淡化
部分大學生更加注重個人的學習成果、個人的進步以及個人的榮譽,集體意識淡薄,集體觀念弱化,集體榮譽感不足,缺乏奉獻精神與責任感。
(4)大學生人生目標模糊
部分大學生在校期間,對學業規劃缺乏重視,盲目從眾,渾渾噩噩的過日子。更有甚者,連畢業條件都不清楚。這種人生理想與奮斗目標模糊的行徑,是對生命的不尊重、對教育的藐視以及對自身的不負責任。
三、導致民辦高校學生出現思想層面問題的主要誘因
(一)價值觀導向偏離
當前,市場經濟的繁榮發展與現代科技的不斷進步,極大的滿足了人們的物質需求。然而物質層面的跟進速度與精神層面的富足飽和缺乏協調性與均衡性,人們的思想價值觀念出現偏差。尤其是生長生活在物欲橫流的時代環境下的學生,極易受到不良社會風氣的侵蝕,導致其價值觀扭曲。而且一旦這種錯誤的價值觀形成,是很難在短時間內進行轉變的,甚至會促使個體作出危害公眾財產安全的不當行徑。
(二)家庭教育方式不合理
當代社會的家庭結構以“4+2+1”形態為主,即四位老人,兩位父母和一個孩子。由于老人和父母對獨生子過度溺愛,使其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不良習慣。客觀來說,孩子的自我意識較強,很少顧及其他人的感受,即便是長輩、親人、朋友。與此同時,孩子往往又能夠很精準的抓住家長的心理弱點,使用各種手段讓家長滿足自身的一切合理性和不合理性的要求。從家長層面來說,嘴上斬釘截鐵,但實際行動流于形式。歸根究底,還是源自于家長強烈的溺愛心理。
由此可知,不恰當的家庭教育方式,會誤導孩子的價值觀念,影響孩子的良好發展。而這種負面影響往往會延伸到大學期間的人際交往中。由于孩子的自我規劃能力、自我約束能力與自我管理能力較差,最終出現交往危機。
(三)盲目崇拜應試教育
多數家長盲目崇拜應試教育,甚至膚淺的認為只要投入的時間、精力和資金多,就可以取得好成績,考入理想院校,贏得光明的前途。但這種單純注重應試教育,忽略德育教育的思想,使得學生出現“成績占優,品德低劣”的不利情況。更有甚者除了學習,對于其它任何事情都感到索然無味。我們試想,如果一個人只是學習成績優秀,步入社會后,能否立足,能否成為品德完備的高素質人才。
(四)德育教育落實不到位
德育教育應是貫穿學生的整個成長過程的,而且對于不同成長階段,要有不同的德育教育內容和側重點。對大學生來說,德育教育應以理想信念教育作為主導內容。然而縱觀高等教育階段的德育教育工作開展現狀,其均以習慣引導、行為指導為主導。這使得德育教育內容深度與大學生的思想認知深度缺乏協調性,反映出高等教育階段的德育教育“補課”現象。一方面體現出早期德育教育工作的缺失,另一方面德育教育內容的淺顯度極大的削弱了學生的積極性。
四、提升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策略
(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在民辦高校的地位
(1)堅定不移的貫徹和落實黨政指導方針
共產黨思想的先進性、純潔性有利于引導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黨委應準確掌控高校辦學方向,以及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核心內容,將高校打造成為培養綜合型、技能型人才的堅實陣地。各民辦高校要積極引導大學生從思想意識層面、行為舉止層面認可并接受主流的、正向的價值觀,促使其主動承擔集體責任和社會責任,不斷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突破自我,體現自我價值。
(2)加大思想政治教育投資力度
經費是教育發展的磐石。各民辦高校的教育經費主要用于加強校園環境建設、完善基礎配套設施和優化師資力量等方面,在思政教育方面的投入較為匱乏。在新時期背景下,各民辦高校需做到統籌兼顧,一方面完善原有的教育保障體系,優化調整原有的教育模式,另一方面引進教學設備,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總而言之,各民辦高校必須加大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投資,以期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二)創建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環境
(1)完善校園媒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民辦高校的宣傳方式逐步呈現出多樣化、個性化的特征。各民辦高校需積極打造集校園新聞報道、校園貼吧論壇與學生社團信息于一體的網絡平臺,從而調動學生參與校園管理的積極性,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覺悟,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
(2)全面推行網絡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互聯網是時代發展與科技進步的產物,同時,也是民辦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具。各民辦高校要深度挖掘利用互聯網的優勢作用,一方面,注重思政教育導師的引導帶頭作用,另一方面,兼顧輔導員的協助作用。此外,招募思想覺悟高、綜合能力過硬的學生干部作為網絡監督管理員,凈化網絡環境,正確引導學生。
(三)完善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1)明確民辦高校性質與特點
當代大學生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思維活躍、接受能力強。為此,各民辦高校應結合大學生特點,不斷強化大學生思想道德素養,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與此同時,順應時代趨勢,建立健全的民辦高校教育管理機制,不斷加深思想覺悟。
(2)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注重自我教育
教育最突出的特點就是雙向性。這種雙向性具體體現在學生既是教育的支持者,也是教育的受益者。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接受程度與成長進度,是教學成果的體現形式。
自我教育的本質是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自我調節、自我約束與自我學習開展有效的學習活動。當代教育工作者的核心目標就是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引導學生明確社會定位,培養學生的自我約束管理能力。
(四)以創新為主體,加強綜合素質教育
(1)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創新教學方式
民辦高校學生知識水平差異較大,為此,思政教師要采取多樣化、個性化的教學方式,加強課堂的趣味性,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與此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不斷改善學生的實踐水平,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
(2)加強文化建設,營造校園文化氛圍
首先,在政治思想教育方面,端正態度,促使學生養成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其次,通過打造精品社團,充分發揮社團的組織引導作用,增強學生的集體意識和責任意識;最后,發揮民辦高校團、青年聯合會的模范帶頭作用,推動校園文化的順利發展。
(3)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師資隊伍
一直以來,民辦高校教師隊伍都是比較松散的,而且優秀教師流失嚴重。對此,各民辦高校應當全面分析原因,并且采取切實可行的改進措施,穩定師資團隊,加強師資隊伍管理。一方面摒棄原有的臨時聘用體制,強化師資力量;另一方面加強輔導員專業化管理,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政工師資隊伍。
再者,各民辦高校要根據實際情況,積極開展教師培訓活動,促進專業知識培訓、職業素養培育與心理健康輔導的有機整合,以此增強教師的組織協調能力,改善教師的心理素質,優化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為大學生思政工作提供優質的服務。
五、結語
綜上所述,為促進民辦高校的持續前行,使其滿足現階段教育教學的發展要求,在實際工作中,應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建立完善的教學體系,優化教學內容與方式,且深化師生的思想意識,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讓民辦高校嚴格按照黨的思想方針開展教育工作,以此徹底完善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為社會發展貢獻力量,且更好的推動民辦高校的開展,加強我國人才儲備力量。
參考文獻
[1] 王功名.淺議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實施[J].教育現代化,2017(20).
[2] 劉軼文.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改革新思路[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10).
[3] 李霜霜.民辦高校在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個性化模式的構建探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10).
[4] 張爽.民辦高校農村學生思政教育的特點和規律[J].山西農經,2017(20).
[5] 管清濤.“兩學一做”在吉林省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J].南方農機,20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