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幾年我國高等教育得到了進步,教師隊伍建設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機遇,師德建設作為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環節,需要學校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師德建設。教師自身師德建設屬于我國教育內涵式發展的重要體現,同時師德也是高校隊伍建設的主旨。青年教師作為高校教學的中堅力量,需要其具有較高的素養,為高校青年教師隊伍師德建設奠定基礎。
關鍵詞:新時代;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
總書記指出高校內部強化師德建設能夠培養出高素質教學隊伍,還可以對社會起到引導作用,倡導社會尊師重教。所以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學的基礎就需要教師將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落實。高校應該建立長效機制,并弘揚宣傳教育精神,為學校文化制度做出保證,將立德樹人理念在教師工作中充分貫徹。
一、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內涵和研究創新點
總書記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指出,想要強化師德建設就需要堅持教和育相統一,教師需要以身作則,平衡學術自由和學術規范,引導高校教師以德立身,以德施教。高校內部青年教師思想素質和道德觀念對學生未來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也決定著人才培養質量。強化并改善高校師德建設工作可以有效提升高等教育質量,推動高等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培養出一批有一批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保證。提升高校內部對青年教師的師德建設可以全面貫徹黨的教育基本方針,還可以強化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滿足學生政治教育需求。教師自身的思想素質和職業水平直接影響到學生能否健康成長,也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在新時代下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研究需要始終以高校青年教師實際情況為基礎研究參照,在實際研究的過程中其時代性也相對較強。所以在研究師德建設的時候需要從不同方面實現突破,首先應該強化高校教師的針對性,不能始終以傳統教師共性來研究,需要以高校教師自身差異,年齡差異為基礎,跟上時代發展腳步。青年教師在高校中屬于思維密集性群體,對于外部環境的感知能力相對較強,所以這也使其容易受到社會環境變化產生的影響,在這時如何構建青年教師師德培養也成為了需要研究的問題。研究結果需要具有足夠的可操作性,借助對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現狀進行了解,提出一些具有建設性的策略,不斷增強高校青年教師的師德建設的有效性。
二、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問題凸顯的因素
新時代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問題凸顯的原因不但包含主觀因素還包含了客觀因素,想要實現有效的師德建設就需要深入分析影響師德建設的因素。首先,教師作為普通人,教師也有普通的道德性和經濟性,當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產生沖突的時候,就表現為教師成單獨的教育義務和實際經濟收入存在差異,從教育產生發展進程來分析,教育發展史上對于教師的道德要求較高,而教師的實際經濟收入卻相對較少。目前高校青年教師在市場經濟環境下,資源配置中,市場起到了較為重要的作用,在市場的驅動下,教師身上也產生了身份認同危機,在行業中經常會做出偏向個人價值的選擇,這也降低了教師職業的神圣化。高校青年教師正處于起步階段,這時其生活,教學都存在一定壓力,這也使教師被迫選擇一些高收益的副業,這也降低了教師在高校教學中的貢獻。其次,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系統性較弱,高校總是過于樂觀的看待師德建設現狀,這也使高校在意識上降低了對師德建設的重視程度,在實踐中,對于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的重視程度也不斷弱化,沒有實際操作性,無法為高校青年教師的師德建設提供一定的制度參考。最后,師德是教師對教學道德規范和道德標準的認同,基于個人職業道德在實踐中展現出來。教師的靈魂就是師德,這也是目前高校青年教師最重要的素質之一,師德建設需要教師將師德規范內化為職業責任和職業情感。高校青年教師之間的差異性除去外在因素之外,還和其內在師德建設有著非常重要的關系。但是目前高校教師在教學中忽視了職業道德和教學的一致性,這也在實際教學中體現出輕育人,不誠信的現象。
三、強化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的策略
(一)將目光放在黨的領導上
青年教師其師德建設對國家意識形態安全有著非常重要的聯系,也關系到了我國特色主義建設事業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因此高校青年教師在師德建設過程中性需要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只有這樣才能正確掌握高校辦學方向,為社會意識形態的正確性作出保證,實現國家社會和學校的同步發展。高校發展呈現出一定的差異性,在遵循黨的政策方針的基礎上,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需要基于各個高校黨委,掌握全局方向。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應該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實現獨部門和工會雙管齊下的建設局面。高校內部黨委是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的主體,學校黨委在師德建設中也有著較為重要的地位。高校黨委應該認識到該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對學校青年教師群體師德現狀展開一定的調查研究,并科學分析師德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結合我國師德建設設計制定出屬于我國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的規劃。青年教師師德建設需要高校黨支部將其落到實處,抓好基層學術組織和教學組織建設。在黨支部工作中融入師德建設,更好的規范支部生活,提升師德建設的活力和積極性。首先,需要吸納一些青年教師加入黨組織中,并在黨組織關懷下提升支部內教師之間的聯系,進一步提升支部凝聚力。青年教師對需要自覺愛黨,增強其黨性和個人政治素養。其次,應該定期開展師德建設活動,黨支部內部可以開展一些師德理論交流和座談,以特色理論和理想正確引導高校青年教師,使其能夠帶動身邊的青年教師,使其認識到師德建設對育人的重要性,促使其自覺參與到師德建設中來。
(二)將目光放在思想政治教育上
總書記在有關教育的系列講話中指出,將師德師風作為新時代的教師素質以及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是首要任務,還提出了一些師德建設內容標準,鼓勵教師需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學,構建新時期的師德理論。總書記表示當下需要始終遵循師德建設,不斷強化總書記思想教育對新時代高校青年教師的教育作用。總書記肯定教師的基礎作用,并堅持以中華文明為源頭,將高校教師的職業放在傳播真理的位置,對于教師的傳道受業作用給予了高度肯定。在實際師德建設中需要突出教師職業的高度,讓青年教師具有一定的職業自豪感,教師在教書育人中需要不斷播灑種子用心澆灌。其次總書記還重點關注教師自身的成長和發展,提出要改善教師待遇,進一步維護教師權益。這也讓教師的主體性得到了相應的提升,滿足了教師的基本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增強教師的職業認同感,使青年教師可以在樹立職業自信的基礎上滿足自身的職業理想。總書記指出青年教師對國家和民族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強調國家對青年的殷切希望,新時代高校青年教師需要結合其群體性特點,激勵青年教師將立德樹人作為自身的職業堅定信念,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不斷奮進。
(三)將目標放在環境優化上
高校師德建設需要以教師工作環境為基礎,校園是教師師德外化的主要場所,高校青年教師需要以其整體性特點為基礎,基于學校管理手段,實現校園環境和氛圍的合理營造。校園文化作為一種軟文化,具有一定的熏陶氛圍,高校在實施師德建設的時候,需要以青年教師所處的學校環境為重點,不斷強化教育風氣和學習風氣,強化校園內部的時代特點和學校特點,發揮高校文化建設功能。新時代下,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中的主要環節就是培養人文情懷,這也是高校青年教師的價值追求,使其能夠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人文精神讓青年教師始終以民族未來和國家命運為追求,致力于人才培養教育,對學生智力開發和塑造。人文關懷體現在教師以人為本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始終尊重學生,了解學生需求,給予學生信任和道德培養。青年教師人文情懷在培養的過程中,要將師德文化建設氛圍營造效果發揮出來,和環境教育相比,思想道德灌輸的感染性和滲透性相對較強,借助強化高校師德文化建設可以顯示出高校對于師德的重視程度。青年教師也需要認識到師德的意義,在踐行師德價值觀的過程中實現心靈的洗滌,陶冶自身的情操,推動自身道德品質的不斷提升。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需要始終堅持深化師德建設機制分析,并建立長效機制,更好的解決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問題。致力于師德建設問題的分析和解決,以問題為導向,切實開展師德師風教育活動。始終堅持學習教育相互平衡,完善師德建設監督體系,優化師德建設內容。為高校青年教師做出正確引導,使其能夠自覺規范師德學習,從而實現行知合一。
參考文獻
[1] 吳駿,梁立珉.新時代加強高校輔導員隊伍師德師風建設的思考[J].長江叢刊,2019,44(01):198-199.
[2] 陳希.新時代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路徑探析[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9(02):15-18.
[3] 魏影.新時代高校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研究[J].蘇州市職業大學學報,2019,30(03):76-78.
作者簡介:趙海光(1982- ),男,回族,湖北襄陽人,講師,高級職業園長,原任武漢商貿職業學院教務處副處長,創業學院院長,繼續教育學院院長,現任武漢商貿職業學院實驗實訓中心主任,武漢市SYB創業導師,湖北廣電特聘創業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