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秋 李志勝
【摘 要】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人才特別是高層次人才,對開拓新技術、引領新產業起到至關重要作用。只有不斷集聚高層次人才,才能構筑自主創新高地。文章通過分析研究姑蘇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引進情況,透析領軍人才政策作用,為兄弟城市提供借鑒。在此基礎上,建議蘇州市要繼續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優化創新創業環境、創新體制機制改革。
【關鍵詞】蘇州市;領軍人才;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
為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部署,加快推進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產業科技創新高地的建設,充分發揮產業領軍人才在集聚中高端產業、實現經濟中高速發展等方面的引領作用,近年來,蘇州市大力引進、集聚帶項目、帶技術、帶資金的高層次人才來蘇州創新創業。目前,全市自主申報立項市級以上領軍人才2 341人次,其中引進姑蘇創新創業領軍人才計劃人才(簡稱姑蘇領軍人才)1 206人。
1 研究背景
當今世界的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競爭,人才已經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資源。牢固確立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全面聚集人才,著力夯實創新發展人才基礎。科技領軍人才是建設創新型國家、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最重要的人才資源,所以作為人才金字塔的頂尖,科技領軍人才的數量和質量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一個地區科技人才的層次和質量、競爭力的大小和科技水平的高低等。陳文等人通過分析研究江蘇省內58項領軍人才引進培育政策后發現,各類政策貼合時代要求并不斷優化,以便能挖掘出更加優異的人才,然后提出未來江蘇的科技領軍人才引進與培育政策體系6個優化方向。本文通過研究蘇州的姑蘇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引進情況,透析蘇州領軍人才政策,為兄弟城市提供借鑒。
2 姑蘇領軍人才引進基本情況
自2007年實施姑蘇創新創業領軍人才政策以來,全市共計引進立項1 206人。其中,創業類人才1 092人、創新類人才114人;擁有博士學歷或學位952人、碩士學歷或學位248人。十億級企業超過30家,上市或新三板掛牌34家,540多家企業列入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行列,占全市有效高企業總數的12%,27家人才企業入選蘇州首批獨角獸培育企業名單,占培育企業總數的71%。本報告以2016—2018年引進情況為例,展開具體分析。
2.1 人員數量分析
2016—2018年,全市共引進姑蘇領軍人才465人,其中創業類人才392人、創新類人才73人,具有博士學歷或學位的有357人。這3年分別立項125人、146人、194人,呈逐年上升趨勢,年均增長24.6%。工業園區、張家港、昆山位居人才引進前3位,占引進總數的50.8%。生物醫藥與醫療器械、新一代信息技術和高端裝備制造3個產業領域是人才集聚的主要方向,分別集聚115人、111人、100人,占引進人才總數的70.1%。
2.2 教育背景分析
蘇州市立項的465位姑蘇領軍人才畢業于全球202所高等院校,其中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3所院校的畢業人數位居前3位,合計達到106人,占引進人才總數的22.8%;具有海外院校教育背景的有171位,占引進人才總數的36.8%。近3年,中國院校畢業生年均增長27.1%、海外院校畢業生年均增長20.3%。這說明蘇州的創新創業人才具有較好的教育背景,擁有系統的知識儲備,在未來的創新創業道路上能夠創造出更多的價值。
2.3 區域分布分析
立項的465位姑蘇領軍人才中有一半以上的人集聚在工業園區、張家港和昆山,47.1%的人集聚在蘇州四轄市。近3年來,工業園區年均增長39.7%,張家港維持在25人左右,昆山2017年增長73.3%,高新區2018年增長88.9%,常熟與吳中維持在15人左右,太倉、相城與吳江維持在10人左右。此外,工業園區、張家港、高新區、昆山4個地方均吸引了23個以上城市的人才到本地創新創業。接下來要抓住“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機遇,優化方式方法,做好高端人才服務工作。
2.4 產業集聚分析
近3年來,蘇州市在生物醫藥與醫療器械、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3個領域集聚的人才,超過總立項數的70%。其中,生物醫藥與醫療器械人才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年均增長40.0%左右;新一代信息技術2017年同比增長50%;高端裝備制造2018年同比增長63.0%。工業園區以生物醫藥與醫療器械(44.6%)為主;張家港以高端裝備制造(27.6%)、新材料(22.4%)、新一代信息技術(19.7%)為主;昆山以新一代信息技術(32.4%)、高端裝備制造(26.5%)為主;高新區以生物醫藥與醫療器械為主(38.5%)。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蘇州產業集聚帶動人才集聚的優勢開始凸顯,以才引才的效能在增強,接下來需要繼續完善相關產業政策,細化產業人才服務舉措。
3 思考與建議
當前,蘇州發展正處在歷史新階段,高質量發展是蘇州未來的發展方向,推動蘇州高質量發展,科技人才是決定性因素。近年來,蘇州始終把人才優先發展作為主戰略,人才企業對蘇州經濟發展的貢獻正逐步顯現,全市人才總量超過276萬人,高層次人才突破24萬人。目前,市、縣兩級累計引進資助6 200多名高層次人才在蘇創業,在人才企業的示范帶動下,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代表的“新經濟”正蓬勃發展,成為蘇州經濟社會發展新動能。
人才是科技創新的第一資源,人才工作力度小,科技創新的方方面面就會出現瓶頸。蘇州高校資源少,高端人才還是以引進為主,但蘇州全市年均引進人才16萬人左右、姑蘇領軍人才每年引進人才數還不到200人、市級人才專項資金僅1億元左右。而深圳全市年均引進人才24萬人左右,僅2017年1年就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高達958人,人才專項資金2019年要突破70億元。從項目吸引角度看,蘇州對立項的姑蘇領軍人才給予最高250萬元的安家補貼,給予引才企業最高50萬元引才獎勵;而深圳對杰出人才安居,可選擇600萬元獎勵補貼,也可選擇面積200 m2左右免租10年的住房,并鼓勵企業海外攬才,對成功引進特定高端人才或團隊的,給予最高200萬元獎勵。
接下來,建議蘇州切實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建立長效穩定的人才專項資金投入機制,繼續深入實施姑蘇領軍人才計劃,繼續堅持按照不問年齡、無論東西的選才導向,以業績論英雄、市場選英才,集聚各路人才來蘇州創新創業。要聚焦先導產業發展需求,加快引進一批具有引領性、原創性、突破性技術的“高精尖缺”人才和團隊。要尊重人才成長規律,構建完備的人才梯次結構,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人才團隊。進一步完善省、市、縣三級聯動機制,鼓勵引導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積極開發科技金融產品。
參 考 文 獻
[1]習近平.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EB/OL].http://www.xinhuanet.com//2018-05/31/c_1122919614.htm,2018-05-23.
[2]李穎.天津市科技領軍人才培養政策研究[D].天津:天津科技大學,2012.
[3]陳文,胡翔,李燕萍.江蘇省科技領軍人才引進與培育政策演進脈絡——2003—2017年政策文本內容分析[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8(23):43-51.
[4]蘇州市工業園區企業發展服務中心.姑蘇創新創業領軍人才計劃實施細則[EB/OL].http://sme.sipac.gov.cn/,2012-09-11.
[5]馬珍珍,劉巍.借鑒深圳特區經驗創新雄安新區人才體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9(31):77-79.
[6]陳遠鵬.深圳:融全球智力建“人才特區”[J].小康,2018(8):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