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祥云
摘要:當今社會,教育信息化已經成為衡量高等教育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指標。快速發展的信息技術一方面改變著人類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同時也改變著高校的教學模式。高等院校的應用型俄語人才培養是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高校的俄語人才培養必須在精準辦學定位的前提下,構建科學合理的生態課堂,優化課堂生態環境,深化教學改革,積極構建應用型俄語人才的生態化培養模式。
關鍵詞:應用型俄語 生態化 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H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07-0043-02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社會對俄語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尤其是最近十年,高校俄語教學和現代信息技術緊密相連,基于網絡技術的大學俄語生態課堂教學模式在全國范圍內得以推廣,高校俄語教學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在生態課堂教學環境中,教師、學生、課堂環境之間發生著復雜的交互作用,教師負責產出信息并將其傳授給學生;學生負責理解、加工這些信息,并通過各種方式反饋給教師,以此實現生態系統中的信息流動。由于現代信息技術在高校俄語課堂中從輔助教學地位逐漸走向引領教學的狀態,致使長期處于穩定狀態的高校俄語生態課堂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出現了課堂生態結構和功能的失衡。可以說,信息技術運用于外語教學的巨大優勢決定了大學俄語課堂必須科學、合理地將信息技術與俄語教學整合起來,堅持生態、系統、有效的原則,構建生態化的俄語人才培養模式。
一、國內高校俄語教學現狀
先進的現代化信息技術為優化課堂教學提供了無限可能,也為課堂教學實踐提供了技術保證。因此,分析課程與信息技術整合過程中產生的不利因素、尋找構建大學俄語課堂生態系統平衡的優化策略對外語教學非常重要。目前我國高等院校基于課堂和網絡技術的大學俄語課堂教學改革有近十年時間,計算機漸漸變成大學俄語課堂教學不可分割的部分。與此同時,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理念、教學活動,以及學生學習策略、教學評價標準等諸多教學要素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在信息技術與大學俄語教學整合的過程中,一些不協調因素導致大學俄語教學生態系統的失衡。具體表現在:
1.俄語課堂教學模式相對單一
在課堂上教師習慣于傳統的以教為主、以學為輔的教學模式,注重精讀教學、語法教學和課文的講解,學生在課堂上處于被動學習和被動接受的狀態,對教學活動的參與度較低,課堂缺乏平等和諧的語言生態環境,學生的實際需求得不到真實反映。這種教學模式無法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難以實現學習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的生態目標,也無法做到教、學、用三者之間的有機結合。
2.傳統課堂教學模式難以做到以人為本、因材施教
在傳統課堂教學實踐中,因教學條件、教學資源、教學環境等方面因素的制約,教師無法根據每個學生的興趣、優勢、需求、能力等方面的差異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無法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難以實現因材施教,不利于廣大學生俄語能力的提升。
3.多媒體教學設備沒有物盡其用
隨著科技的發展,多媒體數字設備和網絡授課等形式被更多地推廣和應用。這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俄語教學方式,激發了學生學習俄語的積極性。但是,部分教師對計算機信息技術的應用不夠充分,昂貴的設備被當成錄音機或放映機,導致計算機信息技術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發揮;還有部分教師為了能吸引學生,制作的課件一味追求新奇性和趣味性,這種片面的追求趣味性效果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學生實踐操練的機會,抑制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的發展,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
4.缺乏科學的語言評估手段
以往的教學評價形式過度強調學科知識體系和高校俄語的等級考試,忽視人文素質培養,將考試、測驗等作為評價的主要形式,忽略了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和學生學習方法的調整,缺乏對俄語教學各生態因子的多元化的動態評估手段,破壞了師生之間的平等和自由,也無法激發師生之間語言教與學的積極性。
二、生態化俄語人才培養教學模式的構建
計算機網絡進入到外語教育領域,必然使傳統的教學模式、課程體系和教學理念、教學評價標準等方面發生變化。在生態學的視角,從學生、教師、教學環境等生態要素出發構建的生態化俄語人才培養模式是高校俄語人才培養的一種更為實用的模式。
1.優化教學內容,樹立生態教學的目標
高校俄語教學中通常將“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等方面的俄語綜合運用能力,尤其是聽、說能力,使學生在今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能夠用俄語進行有效地交際”作為俄語人才培養目標。為達到這一要求,各高校的生態俄語教學首先要優化教學內容,根據教材精選知識,除了以往的聽、說、讀、寫、譯等方面能力的培養外,還應加強對學生的學習策略、語言文化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的培養,鼓勵學生多渠道、多領域獲取學習資源,開展個性化學習,加強對學生技能的培養,真正實現“學以致用”。
2.改進教學方法,構建以生為本的生態課堂環境
在注重學生需求的同時,應兼顧學生的個性發展,將教學與學生發展真正統一起來。按照“生態學原理”,在課堂上教師負責協調并監督學生的學習活動。可以采用任務型教學方法,通過小組討論、合作等形式,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把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結合起來,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堂上要鼓勵學生“多動腦”“多提問”“多參與”,把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啟發式、討論式為主的課堂教學,突出學生的主體意識,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寬松自主的學習環境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他們的學習更富有成效,構建充滿活力的俄語生態課堂。
3.構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框架
為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學生應充分做好課前預習,熟悉教學內容,獲取學習信息,努力提高俄語語言水平,課堂上盡量避免處于被動的聽課狀態,實現和諧共生的課堂生態環境,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課后可以向學生多推薦一些優秀的俄文電影、俄語歌曲、俄語新聞,鼓勵學生和留學生交朋友,等等,盡最大可能給自己創造俄語學習氛圍;教師也應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增進情感。通過建立微信群、QQ群,微課堂和課后訪談等形式,獲取學生反饋意見,及時跟進改善措施。
4.建立合理的生態教學評價體系
生態化的多元教學評價體系的建立至關重要。合理運用多種評價方式,將終結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有機結合,真正做到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策略多維化、評價內容多樣化。對學生的綜合評價應包括學生自我評價、教師評價、同學之間互評等多種評價方式,可以更加客觀地反映學生學習情況。對教師的評價應包括教師自我評價、學校管理者評價和學生網上測評,做到最大限度地客觀、公正;學期期末的學生總體評價應包括課堂表現、平時成績、作業、期末考成績等幾個方面;同時應建立學生學習檔案、跟蹤問卷調查、進行訪談、平時測驗等。評價體系的優化應做到真實可信,根據學生層次和學校辦學特點,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具有各自辦學特色的多維度、立體式的評價體系,切實提升評價質量和評價效果。
三、結語
應用型俄語人才的生態化培養問題是目前高校俄語教學改革的熱點,它直接關系到我國應用型俄語人才培養的成敗。探究網絡環境下的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方法、構建學生自主學習策略、構建信息化外語教學生態系統、優化俄語教學框架是大學俄語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是提高大學俄語教學質量和效果、提高大學俄語教學實效的根本保證,這一改革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柴樹虹.地方高校大學英語生態教學模式構建策略研究[J].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17(6).
[2]薛秀晶,武曉霞.《大學俄語課程教學要求》改革[J].中國俄語教學,2010(8).
[3]劉長江.信息化語境下大學英語課堂生態研究[M].廣州:世界圖書出版廣東有限公司,2014.
責任編輯: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