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民法總則 意定監護制度 理解 構建
作者簡介:張黎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庭。
中圖分類號:D92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4.010
我國的民法總則對成年監護制度進行了補充,對成年監護制度的意定和法定制度都進行了修正,確立了監護權的歸屬要尊重當事人意愿和最有利于當事人的兩大原則,順應了我國目前的老齡化社會的需求,也對原有的成年監護制度進行了補充。
(一)意定監護制度的含義
監護制度分為意定監護制度和法定監護制度兩種,其二者是相對而言的。法定監護制度是依照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來決定監護權的歸屬、監護內容以及相關內容的變更及終止,監護人和被監護人都沒有自主選擇的權利,必須遵從法律的規定。而意定監護制度相較于法定監護制度而言,更偏向于尊重監護人和被監護人的意愿 [1]。在成年人還有完全的思考能力,能夠明確的表達自我意思的時候,就將未來可能發生的監護事務達成合意一致,決定未來監護權的歸屬,在其意思表示不清晰時,法院就可以根據之前達成的合意選定意定的監護人,在監護合同生效后,該監護人則為意定監護人。這種制度更有效的尊重了監護人和被監護人的自我意志,也更能保證被監護人日后的生活水平。
(二)意定監護制度的性質
意定監護的性質包含于監護制度的性質之中,主要有權利和義務兩種性質。首先是權利,監護人由依法履行監護權的權利并受到法律的保護,同時監護也是一種身份權,是證明監護人可以代表被監護人身份的權利,監護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做出一些決定的權利。但監護權又與普遍意義上的權利不同,一般的權利,當事人可以考慮放棄,但就監護而言,是不可能進行放棄的,這也就有了意定監護制度的第二個性質,義務。監護對于監護人而言是一種強制性的義務,在我國傳統的監護制度中,監護人必須承擔監護被監護人的責任,同時也無法得到任何的利益,致使監護人要承擔被監護人的監護責任,造成了經濟和精神上的很大壓力。在意定監護制度中,可以提前就監護人的權利義務關系進行規定,既可以使監護人更好的根據意定監護合同中規定的內容履行自己的規定,監護人也可以擁有獲得報酬的權利等權利,在保證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的同時,也減輕了監護人所要承擔的壓力,意定監護制度比傳統的監護制度的權利義務關系要更加的明確。
(三)意定監護制度的功能
意定監護制度除了擁有維護被監護人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彌補被監護人行為能力的不足等一般監護制度擁有的功能外,還有充分反映本人的意愿和緩解家庭養老壓力兩個特殊功能。在監護制度設立以來,被監護人的思想和意愿就不太被人重視,這也是很多國家都采取法定監護制度的重要原因之一,監護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安全和處置被監護人的財產,被監護人本人的意愿一般不作為考慮[2]。在意定監護制度當中,未來的被監護人和受托人將在被監護人意識清醒、意思表示清晰明確的時候,根據被監護人的意愿,就未來的監護事務,包括人身安全的管理和對財產的處理進行提前的規劃,也是被監護人根據自己的情況就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進行的預先安排,是完全尊重本人的意愿的。
同時,意定監護不要求被監護人一定要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認定,被監護人在意定監護開始后依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一些法律行為,充分的反映并尊重了被監護人的意愿。
我國目前的《老年人權益保護法》第十二條規定,老年人養老以居家為基礎,家庭成員應當互相關心和照料老年人,禁止對老年人實施家庭暴力。這種規定與我國傳統的儒家思想有著很大的關系,父母將子女撫養成人,子女自然而然的就應該在家中對老年人的生命財產安全進行保障,同時提供精神上的疏導,不把老年人安置在自己家中養老甚至是一種不孝的體現。家庭養老無疑有很大的優越性,家人之間的血脈親情也很濃厚,也可以緩解整個社會養老的壓力,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各個方面都日新月異,傳統的家庭養老的方式已經逐漸顯現出一些問題。
首先,現在的家庭與原來的傳統家庭在人數上有很大差別,很多家庭只有一個子女,子女一人卻要負擔父母兩人的養老壓力,對于子女來說,養老壓力過大。
其次,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不想生育,對沒有子女的年輕人來說,在他們老的時候,家庭養老的方式就更變的不太可能實現。
再者,隨著社會和經濟的快速發展,很多年輕人都會到其他城市尋求發展,而老年人更愿意待在自己的家鄉,老年人往往無法和自己的子女生活在一起,即使子女按時給父母打錢在經濟上為父母的養老提供保障,但也無法陪伴父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都沒有辦法很好的照顧到。
最后,現在年輕人的工作壓力本身就很多,各種社會支出也很多,也會花費更多的心力到自己的子女身上,對老年人的監護會受到各個方面的壓力,從而導致家庭監護不周。在目前的社會中,虐待老人、“啃老族”的現象頻頻發生,很多老年人也知道自己的子女辛苦,不愿意給子女添麻煩,在雙重的作用下,大家的思想觀念都逐漸發生了改變,很多老年人都不再期望家庭養老[3]。所以,意定監護制度既可以遵循本人的意愿,也可以降低家庭養老的壓力。
我國之前的《民法通則》中只有四條關于監護制度的法律條文,主要涉及的對象是未成年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問題,但這種監護制度往往保護的是對監護人的權利義務,并沒有法律條文明確的規定對被監護人進行保護,所以在實踐中,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經常受到侵害。再加之現在社會老齡化狀況日漸嚴重的趨勢,對于成人的監護制度不應該僅僅只是針對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精神病患者,而更應該把成年人監護的重點放在老年人的身上,尊重當事人自己的意愿,推動監護制度進行改革。
我國《民法總則》中將成年監護制度進行了進一步的完善,確立了成年監護制度的兩個基本原則,分別是最有利于維護被監護人的利益和切實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愿[4]。對于能夠完全表達自己的意愿的成年人,應該把遵循他們本人的意愿放在第一位,因為每個人都會把自己的利益做最大化處理。對于不能完全表達自己的意愿或者存在一定的認知障礙的成年人,應該要補足他們的不足之處,幫助他們表達自己的意愿。意定監護制度也使老年人在被監護的同時,也能根據自己的意愿進行一定的法律行為,讓其可以選擇是否參加到社會基本生活當中。
我國目前的《民法總則》中對于現行意定監護制度的規定仍有很多不足,比如其只規定了意定監護制度的基本原則,并沒有提及意定監護所需簽訂協議的性質,也沒有關于如何實現意定監護的具體措施。由于意定監護制度的特殊性,使其必須遵循成年人本人的意志,成年人本人與其選定的監護人之間簽訂監護合同,所以監護合同的性質和合同中的內容都需要有明確的規定,并且合同生效的條件,誰進行監督和管理都有待改進。
其次,《民法總則》中并沒有明確規定意定監護監督的實體制度和具體程序[5],雖然里面有兩條法律條文概括性的對監護人的職責和監督監護人行為進行了規定,但這些規定都過于籠統,只是原則性的規定,沒有實體制度和具體程序,這就導致即使成年人本人與預選定的監護人達成一致合意簽訂了意定監護合同,合同未來的履行和監督都會受到很大影響,最終導致的結果也會使損害被監護人本身的合法權益。《民法總則》中規定,被監護人的父母擔任監護人的,可以通過遺囑指定監護人,這就導致有的人會認為未成年人的父母可以通過遺囑制定未成年人的監護人,而被監護人的父母能夠通過遺囑為成年且需要監護的本監護人規定意定監護人,都是值得進一步探討的。雖然法條中規定的是未成年人,但其具體保護的應該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成年人,但如果其父母已經年老或者已經沒辦法繼續擔任監護人或者自我意識已經不夠清晰了,就會選擇為自己的子女通過遺囑的方式指定監護人,這樣的行為是否恰當就有待商榷了。但既然法律規定了父母可以通過遺囑的方式為自己的子女選定監護人,那也應該允許父母通過協議為自己的子女選定意定監護人,在父母失去監護能力的時候,由預定監護人承擔監護責任,保障被監護人的人身和財產安全等情況。
意定監護制度可以最大限度的遵循當事人的意愿和利益,是現在社會中監護制度的首選,有很大的優越性,但我國目前對于意定監護制度的了解還不夠全面,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還不夠完善,仍需要做很大的改進。
參考文獻:
[1]李國強.我國成年監護制度運行中的問題及其立法修改趨向[J].當代法學,2014,28(6):72-79.
[2]徐云云.論我國成年監護制度的完善[D].山東大學,2014.
[3]湯小芳.民法典編纂視野中的成年意定監護制度[D].華僑大學,2017.
[4]楊立新.我國《民法總則》成年監護制度改革之得失[J].貴州省黨校學報,2017(3):23-29.
[5]馮浩,樸宇芊.我國現行成年監護制度的反思與完善——兼評《民法總則》成年意定監護相關條款[J].長沙大學學報,2019,33(1):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