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煥裕
班級作為學生的主要成長環境,如何做好班級德育教育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班主任作為一個開展班級工作的主要領導者,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層面都起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班主任在班級管理的德育工作中更是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班主任工作不斷加強的背景下,班主任應把德育工作放在班級管理的首位。本文從德育工作內容出發,就班主任如何在班級管理中開展德育進行探究。
一、注重協調師生的關系,促進班級和諧發展
班主任工作要注重協調師生的關系,認真研究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行為特征,以“尊重學生,嚴格要求,平等相待,亦師亦友”為特色,對班集體常規管理貫徹“勤下班、嚴管理、細規則、實效果、活方法”的理念。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要“以德服人、以德育人”,常常以通俗而蘊含哲理的語言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談話時選好切入點,抓住共同點,尋找共鳴點,把握興奮點,擦亮閃光點。教育他們“先做人,再做學問”,善于將德育內容穿插到班級管理過程中,從思想、生活、學習上幫助學生,注意培養他們的正確人生觀、世界觀。作為一名教育者,我在對待學生上,不僅注重他們的成績,更注重對于他們思想品質的塑造,個性品質的養成。在執教期間,我通過自己艱辛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許多品行兼優的學生脫穎而出,2010年國銳同學被評為“廣東省優秀學生”,2009年楚紅同學獲得第一屆宋慶齡獎學金。
二、堅持以生為本,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歷代教育家都提出“為人師表”“以身作則”“躬行實踐”的教育方法,這說明了教師的行為示范對學生具有很強感染力。班主任作為班級管理工作中德育工作的組織者和直接實施者,應該把德育工作從簡單的說教中解放,以生為本,以身立教,以德育人。教師的理想追求、思想道德、言行舉止都對學生具有熏陶與潛移默化的影響。要當好一位班主任,必須首先認真對待自己的執教學科,以認真負責、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去感染學生。在與學生的交往中,嚴格要求自己,處處以身作則,通過自己的思想品德和言行舉止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所謂“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正人必先正己,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學生,通過德育的品德力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三、加強學生的心理疏導,實現差生的轉化
卓越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心理學和教育學對教師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應發揮積極的作用,使學生產生道德體驗,獲得道德認知,形成道德意識,加強道德信念,實現自我道德超越,同時還可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促使學生健康成長,不斷實現自我。班主任工作還要注重情感引導,講究適時調控。與學生交心,做學生的知心人,讓學生感到既是老師,又是朋友,要從生活中多關心學生,體貼學生,想辦法解決學生生活上的困難,才能解開學生心中的“結”,排解學生的不良情緒,引導學生克服心理障礙。我曾經教過的某學生,高中進校時是一名班里的后進生,他對自己的學習缺乏信心,心態失衡,時常被悲觀、憂郁、孤獨、緊張等不良情緒困擾。作為一名班主任必須要面對全體學生,特別是注意重視和提高后進生,發展他們的個性,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于是我在摸清該名學生的心理情況后,經常找他談心,引導他要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一切困難,樹立信心。我從他的實際情況出發,因材施教,加強輔導,幫助他解決了學習上的具體問題。在我的引導下,該同學學習態度發生轉變,學習主動、認真、刻苦,成績快速提高,從年級排名三百多名進到年級排名幾十名。在他前進的腳步中,2006年高考如期而至。某學生最終考出一個出色的成績,考上了985院校,被華南理工大學錄取。
四、注重協調學生與家長的關系、促進教育資源的合理整合
學生品德形成的影響因素有多種,其中家庭教育在個體品德形成過程中至關重要,僅僅依靠班主任的努力是無法達到完滿的效果,這會導致學校教育難以開展。因此道德教育不僅應與學校各方面緊密相聯,還應追溯到家庭,與整個社會互相關聯。這就需要班主任盡力整合各種力量,不斷尋找各種德育資源,有效找出德育新突破口。
在處理學生與家長之間的關系時,由于存在觀念等方面的不同,往往存在許多意見的分歧,若問題不加以解決,就不利于學生的教育。例如,某學生由于家長忙于工作而長期缺乏溝通,為了獲取家長的關注,故意在學校“制造問題”,家長忽略孩子成長需求,認為孩子學習能力差甚至“在各個方面與他們反著來”的現象。學生在校表現不好或是存在行為問題,需要班主任和家長雙方的共同努力引導。為了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效率,許多班主任通常是以家長會或電訪的形式與家長溝通,而家訪不僅有利于班主任與學生和家長的溝通,更有利于班主任能力的提高。在家庭教育中,大多數家長往往過度看重成績的好壞,名次的位置,輕品德,忽略情感教育,只關注孩子“成才”而不是“成人”。作為班主任,要經常進行家訪,走進學生家庭與家長和學生面對面商談,增強彼此溝通并同時化解予盾,使學生和家長關系融洽。
總之,德育工作作為班級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學校教育的基本目的,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學校的教育工作起著導向、動力和保障作用。因此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應注重協調師生關系,關心問題學生,加強學生的心理疏導,同時也要注意協調學生與家長的關系,整合資源,利用靈活手段,迅速有效地處理班級事務,并保證學生能夠在和諧、積極向上的班級氛圍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作為班主任一員的我堅信,“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獲”。當我看到所帶的班學生學有所獲時,所有的辛苦與汗水都化作一股清澈的甘泉流入心中,立即化為強大的工作動力,使自己能以飽滿的熱情,更努力地投入到德育工作中去。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