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階段,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在為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帶來空前的變化。信息技術業已成為建構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一種有力推手。為了更好地發揮信息技術在建構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方面的作用,教師必須要找準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契合點,并以此為切入口,循序漸進地促進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本文將圍繞“利用信息技術,將靜態的教學情景動態化、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具象化、將單一的評價多元化、將滯后的作業批閱及時化”等方面,例談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教學的深度融合。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數學;深度融合
近年來,隨著教育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日益普遍。與此同時,信息技術在提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益以及發展初中學生數學核心素養方面的作用也愈發顯著。而這,無不歸功于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教學的深度融合。
靜態的教學情景、抽象的數學知識、單一的評價模式以及滯后的作業批閱等,都是建構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絆腳石,是發展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攔路虎。為了建構高效的初中數學課堂以及全面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必須要想方設法清除這些“絆腳石”“攔路虎”。實踐證明,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的巧妙運用,能夠使得靜態的教學情景動態化、能夠使得抽象的數學知識具象化、能夠使得單一的評價模式多元化以及能夠使得滯后的作業批閱及時化等。下面筆者將在理論聯系實際的基礎上,圍繞上述幾個方面,深入淺出地探究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
一、 利用信息技術,將靜態的教學情景動態化
盡管在初中數學教材中,隨處可見教材編寫者精心創設的一些教學情景,但是,這些教學情景都是靜態的。這些靜態的教學情景,在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方面的作用非常有限。學生的想象能力得不到發展,思維空間得不到拓展,他們對于相關知識的理解就會淺表化。因此,為了更好地發揮教學情景在提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益方面的作用,教師要借助于各種信息技術教學手段,適時適度地將靜態的教學情景動態化,用動態化的教學情景,舒展學生的想象之翼,打開學生的思維空間。
以人教版初中數學八年級下冊“特殊的平行四邊形”這部分內容為例,盡管教材也創設了一些教學情景,如,門窗、書本、課桌、地板磚、中國結、伸縮簡易衣架等,但是,這些教學情景都是靜態的,對于部分空間想象能力較弱的學生而言,仍然無法借助于這些教學情景,更為清晰準確地理解各種特殊平行四邊形的基本特征。為了讓學生更為清晰地認識“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等特殊的平行四邊形的特征,筆者利用多媒體課件,讓這些原本靜止的教學情景“動”了起來。如,從一開一關的門窗中,從形形色色的書本中,從排列整齊的書桌中,抽象出了一個又一個矩形;從紅艷如火的中國結中,從伸縮自如的衣架中,從隨風搖曳的菱形風鈴中,抽象出了一個又一個的菱形等。多媒體課件首先向學生展現的是動態的實物;緊接著,從動態的實物中,就會抽象出一個又一個的平面圖形。最后,學生就可以更為清晰準確地認識這些平面圖形的基本特征等。
由此可見,利用各種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創設動態的教學情景,借此更好地發揮教學情景在提升課堂教學效益以及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 利用信息技術,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具象化
數學知識是抽象的,但,抽象的數學知識與具象的現實生活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如果讓學生脫離具象的現實生活去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那么,他們的理解過程不僅會費時費力,理解結果也會淺嘗輒止。相反,如果讓學生聯系具象的現實生活去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那么,他們的理解過程不僅會省時省力,理解結果也會深入淺出。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師巧妙地利用各種信息技術手段,就可以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具象化,進而降低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的難度,增強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的深度以及提升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的效度等。
以教學人教版數學八年級下冊“勾股定理”這部分內容為例,其中有這樣一道例題:一架2.6米長的梯子AB,斜靠在一面豎直的墻AO上,這時AO為2.4米,如果梯子的頂端A沿墻下滑0.5m,那么,梯子低端B也外移0.5m嗎?盡管在這道題目旁邊也有一幅平面示意圖,但是,部分學生仍然不能夠理解如何運用抽象的勾股定理,準確解答這道題目。鑒于此,筆者利用多媒體課件,形象逼真地展現了運用勾股定理解答這道題目的完整過程。首先,多媒體課件完整地、立體化地、惟妙惟肖地展現了這道題目中所描述的情景;之后,多媒體課件將抽象的勾股定理具象化,進而顯著降低了學生運用勾股定理解答這道題目的難度;最后,多媒體課件將立體化的教學情景轉化為平面化的教學情景,引領學生準確無誤地解答了這道題目。
實踐證明,信息技術的巧妙運用,有助于學生更為深入、更為透徹、更為全面、更為具體地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進而準確無誤地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相關實際問題等。
三、 利用信息技術,將單一的評價模式多元化
當學生在解答數學題目的過程中茫然不知所措時,教師及時有效的評價能夠讓他們撥云見日;當學生在理解抽象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百思不得其解時,教師合情合景的評價能夠讓他們幡然頓悟;當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合作不夠密切時,教師適時適度的評價能夠讓他們學會合作……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評價既是教師指引學生學習方向的一根教鞭,也是教師提升學生學習效果的一把推手。
然而,因為部分初中數學教師在課堂中采取的評價方式過于單一,如,教師只是對學生的實際表現給予口頭評價,所以導致評價的“教鞭”作用和“推手”作用得不到全面發揮。教學評價的作用得不到全面發揮,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益就會每況愈下,初中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也就會被“擱淺”。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教師可以使得原本單一的教學評價多元化,進而更好地發揮教學評價的各種作用。
“班級優化大師”是與希沃白板相匹配的一款課堂教學管理軟件。這款軟件不僅有助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好地管理課堂,還有助于教師針對學生在課堂中的具體表現,對學生進行及時有效的評價。如,當學生在課堂練習中表現得消極被動時,教師可以利用“班級優化大師”中的分組PK功能,讓學生以分組競賽的形式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根據學生在分組競賽過程中的具體表現,教師還可以適時適度地給予學生一些虛擬的禮物,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等。當然,這些虛擬的禮物并不是教學評價的“終點”,當學生的虛擬禮物達到一定的數量之后,教師還可以給他們獎勵一些“免抄紙”,擁有了這些“免抄紙”,學生可以在完成某些家庭作業的時候,不用抄寫練習題的題目。又如,為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確保每一位學生能夠自始至終地緊跟教師的思路,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表及里地學習數學知識,教師可以利用班級優化大師的隨機抽取功能,抽取一些學生回答相關問題。對于回答準確、表現優異的學生,教師可以在班級優化大師中為他們點贊。當學生集贊達到一定的數量之后,教師可以再為學生頒發一些榮譽證書,給予學生一種精神激勵。
實踐一再證明,利用信息技術教學輔助手段,初中數學教師就可以對學生在課堂中的實際表現給予多元化的評價。多元化的評價,既能夠極大地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也能夠全面地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等。
四、 利用信息技術,將滯后的作業批閱及時化
作業是教師管窺學生知識短板,了解學生實際學情的一個窗口。同時,作業也是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提升知識運用能力的一條蹊徑。但是,如果學生不能夠及時上交作業,教師不能夠及時批閱作業,那么,作業的各種作用也就得不到全面發揮。
作業主要分為課堂作業和課后作業。初中數學課堂作業,大部分學生都能夠當堂完成,教師也能夠對學生的課堂作業進行及時批閱。但是,家庭作業就大不相同了。因為大部分初中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都相對比較弱,所以倘若教師只在設計家庭作業方面下功夫,而不在檢查家庭作業方面想辦法,那么,學生在完成家庭作業的時候,必然就會敷衍了事,作業質量就會大幅下降,作業的作用也就會大打折扣。
有鑒于此,初中數學教師可以巧妙地利用一些信息技術手段,督促學生認真完成家庭作業,并對學生的家庭作業進行及時批閱等。
比如說,自從學校推行釘釘辦公軟件以來,筆者發現釘釘班級工作群中有一項“家校本”功能。于是,筆者就嘗試利用釘釘班級工作群來督促學生保質保量地完成家庭作業,并對學生的家庭作業進行及時批閱。首先,筆者會在釘釘班級工作群中發布當天的家庭作業;緊接著,當學生完成家庭作業之后,可以將作業用智能手機拍成照片上傳到釘釘班級群中的“家校本”里面。讓學生將作業上傳到“家校本”中,一則能夠防止學生互相抄襲作業,再則能夠方便教師批閱學生的作業。最后,教師可以利用一些碎片時間,及時批閱學生的作業。對于一些書寫工整、思路清晰、完全正確的作業,教師可以將其評選為優秀作業,并分享到班級釘釘群。此舉,不僅是對一些認真完成家庭作業的同學的一種褒獎,也是對一些作業潦草、敷衍了事的同學的一種鞭策。此外,對于一些有錯誤的作業,教師可以“打回訂正”。而對于一些提交作業不及時的同學,教師可以或群發釘釘消息、或手機短信等,提醒他們及時提交作業等。
顯而易見,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初中數學教師可以將原本滯后的作業批閱過程及時化,進而更好地發揮作業在查缺補漏、夯基固本、拓展延伸、運用實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總而言之,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是教育信息化時代的一種必然趨勢。巧妙地利用信息技術,初中數學教師就可以將靜態的教學情景動態化,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具象化,將單一的評價方式多元化以及將滯后的作業批閱及時化等。置身于動態的教學情景,聚焦于具象的數學知識,借助于多元的評價方式,受益于及時的作業批閱等,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益就會穩步提升,初中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也會得到逐步發展。
參考文獻:
[1]霍鵬飛.淺談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教學的深度融合[J].山西電教,2014(4).
[2]魏永峰.淺談信息技術和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融合[J].教育界,2016(19):191.
作者簡介:
金壽華,福建省龍巖市,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濯田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