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課程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鑒賞教學能夠為高中生提供美學體驗,使學生在較大的文化課學習壓力下得到心靈的放松。為探索體驗式教學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本文通過分析體驗式教學在音樂鑒賞中的價值,結合當前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的實際情況,提出以時代潮流豐富教學內容、以信息技術豐富教學方式、以背景文化拓展教學厚度與以生本理念完善情感教學的策略,供讀者參考。
【關鍵詞】高中教育;音樂教學;鑒賞教學;體驗式教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951?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8-0179-01
【本文著錄格式】李娟.體驗式教學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北方音樂,2020,04(08):179,181.
在高中音樂課程中,音樂鑒賞部分與聲樂、器樂部分擁有同樣重要的地位,是完善高中生音樂綜合素養培養的必備內容[1]。一直以來,高中音樂教師在鑒賞教學中都忽略了學生體驗,誤認為鑒賞教學是一種理論式的教學,沒有讓學生親身體驗音樂帶來的獨特感受。在新時期教育中,高中音樂教師應把握好鑒賞教學,采用體驗式的教學模式,帶領青春正盛的高中生領悟音樂之美。
一、體驗式教學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體驗式教學主張教師帶領學生通過體驗具體情境的方式完成教學中情感與思想的傳遞,是一種高度適用于鑒賞類教學的教學方法[2]。具體而言,體驗式教學主要通過復現鑒賞作品的創作背景或描述情境,讓學生與創作者達成通感,在體驗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間接,以促進其相關認知能力的發展。對于高中音樂教學來說,體驗式教學模式的出現可以有效改變以往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使音樂鑒賞對高中生音樂思維的促進作用發揮出來,滿足素質教育需求。
一方面,體驗式教學可以讓學生感受更加多元的審美內容。在過去的高中音樂鑒賞課堂上,教師主要通過自身的講述向學生展現音樂的美感,由于形式較為單一,稍有不慎就會陷入到枯燥的境地,學生難以產生鑒賞興趣[3]。與之相反的是,體驗式音樂鑒賞可以向學生提供多元的展現方式,帶領學生分別從不同的途徑鑒賞音樂作品,使學生獲得豐富的審美內容。
另一方面,體驗式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自主學習能力。與傳統音樂鑒賞課堂不同的是,體驗式教學強調學生個人的鑒賞感受,看重學生在鑒賞中的獨特體驗,教師則充當引導角色,不必對學生加以嚴格的約束[4]。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有所增強,高中生也可以站在自身原有理解的基礎上,結合課堂學習中獲取的新技巧,自主地鑒賞音樂作品,準確地提高音樂自主學習能力。
二、體驗式教學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的應用方法
(一)靈活調整教學內容,跟隨時代潮流
在世界藝術史上,音樂是最古老也最具有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早已寫進了人類基因中[5]。體驗感是音樂鑒賞關鍵的基礎之一,高中音樂教師若想讓學生真實地體驗音樂作品的內涵、形成良好的鑒賞習慣,就要從培養學生的興趣做起。因此,在設計音樂鑒賞課程時,音樂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體驗感,可以采取融合時代潮流的方式,用學生熟悉并喜愛的音樂作品更新鑒賞庫,靈活地開展體驗式鑒賞教學。
例如,在高中音樂鑒賞課堂上,教師可明顯地感覺到學生對于古典流派的音樂作品鑒賞興趣不足,在此類鑒賞課上音樂教師可采用“新老結合”的形式,將時下流行的音樂作品穿插入古典音樂作品中,給予學生減弱枯燥情緒的機會。在帶領學生鑒賞德國作曲家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音樂作品,如《馬太受難曲》與《b小調彌撒曲》時,由于音樂作品中的宗教氣息較為濃厚,教師很難讓學生靜下心來體驗其中的內涵,便可采用融入流行因素的方式,讓學生欣賞現代樂團對巴赫作品的改編版演出視頻。除此之外,音樂教師也可讓學生欣賞由洛考·哈勒姆改編,莎拉·布萊曼演繹的《a Whiter Shade of Pale》,當學生沉浸在動聽的樂聲與歌聲中后,教師再告訴學生這是改編自巴赫的的《D大調第三管弦樂組曲》,如此學生就會更加融入并產生體驗感,體驗式鑒賞教學也可以更迅速地產生效果。
(二)科學運用信息技術,豐富鑒賞方式
音樂鑒賞是一種主觀體驗,高中音樂教師若是在課堂上只使用播放簡單音樂素材與口頭講述的方式教學,就無法為學生帶去真實的體驗感,這也是體驗式教學應避免的教學方式。因此,在現代化教育快速發展的當下,高中音樂教師應該合理使用信息科技提供的教學工具,以多種方式展現原本單一的教學素材,使學生在多種感官的刺激下形成綜合的、深度的體驗,從而對音樂作品產生獨特的見解,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例如,在展現鑒賞作品時,音樂教師可以廣泛搜集相關的電影作品片段或音樂短篇,讓學生在具有人文情懷的氛圍中理解作品的意圖,在相關情境中再度體驗音樂作品的情感。
(三)結合歷史文化知識,增加欣賞厚度
藝術是相通的,許多音樂作品由于文學或美術作品的衍生而產生了更加吸引人的魅力,高中音樂教師若是能夠在鑒賞課堂上為學生介紹音樂作品相關的歷史文化知識,就可以提高學生對音樂精髓的理解。
例如,在帶領學生鑒賞《白毛女》這首歌曲時,音樂教師可以搭配電影《白毛女》電影的片段,借助電影情節對解放前華北農村生活的描述,為學生講解歌曲創作背景,讓學生“回到”那個階級對立的年代,體驗喜兒一家遭受地主壓迫最終勇敢反抗的情境,使學生順著電影角色的心路歷程感悟音樂作品的時代意義。通過這種代入式的體驗方式,高中生不僅可以從音樂創作技巧方面鑒賞音樂作品,更可以結合具體的時代背景產生更加寬廣的感悟,使音樂鑒賞變得更有質感,使鑒賞課堂更有厚度。
(四)尊重學生個性差異,完善情感體驗
在“因材施教”教學理念的影響下,新時期教育規定基礎教育要“以學生為本”,包括音樂在內的所有學科都需要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以有效調動學生情感的方式開展教學。因此,在設計音樂鑒賞課堂時,音樂教師必須要照顧到學生的情感,選擇適合高中生的鑒賞作品,引導高中生在鑒賞中發揮自身的獨特作用,將音樂課堂打造為符合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場所。隨著互聯網科技的發展,世界范圍內信息交流的速度大幅度提升,高中生在篩選信息時也會形成自己的偏好,進而發展為個人的愛好,高中生個性越來越強烈的現象在音樂課堂上也有所體現,許多學生都已尋找到了自己的音樂偏好,比如有的學生喜歡古典音樂,有的學生喜歡國風音樂,有的學生喜歡搖滾音樂。越是“眾口難調”,高中音樂教師越要尊重學生身上的差異,找準平衡點,開展體驗式鑒賞教學,否則學生在體驗中會很容易“出戲”,就達不到學習的效果,也就無法提高音樂素養。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鑒賞是高中音樂課程中“門檻”最低的一部分內容,鑒賞模塊不需要學生經過大量的練習,就可以通過情感共鳴為學生提供音樂感悟,而體驗式教學可以有效提升鑒賞課堂的教學效率。在施行體驗式音樂鑒賞模式時,高中音樂教師應立足高中生的音樂愛好情況,尊重學生個人的音樂審美偏好,結合音樂課程的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內容適宜、方法得當的鑒賞教學,帶領學生建立音樂愛好,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素養。
參考文獻
[1]王捷.體驗式教學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17):216.
[2]孟曉梅.體驗式教學在高中音樂鑒賞課中的應用研究[D].煙臺:魯東大學,2018.
[3]祖曉燕.體驗式教學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的實踐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8.
[4]劉亞暉.體驗式教學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8.
[5]黃光榮.試論體驗式教學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北方音樂,2018,38(3):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