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凱東 王景琦 李楠
摘? ?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走進新時代的理論依據和實踐靈魂。這就要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必須根植于每一位社會主義建設者的頭腦,成為其行為準則、事業指引、行動指南。高中生的價值觀是整個社會價值觀的縮影與折射,彰顯全社會價值觀的總體變化趨勢。高中階段也是人生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因此,在高中加強黨建工作,切實加強黨的領導,是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前提和必備條件,是破解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的依據和主要措施。
關鍵詞:學校黨建;學科融合;思政教育
十八大、十九大、全國教育大會、全國思政課教師座談會等為學校黨建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據,要求基層黨組織和黨員教師充分發揮政治核心作用及黨員的先鋒帶頭作用,沿著社會主義的正確方向,將黨建工作融入學校各學科教學的工作中,并引領普通高中教育教學方向。
1? ? 統一思想,凝聚共識,提高政治站位
目前普通高中仍然采用黨政分開、校長負責制的管理體制,校長負責制注重行政管理,在學校具體表現為重視顯性的升學率,而隱性的立德樹人往往不受重視,這種環境下普通高中基層黨組織不受重視,軟弱渙散現象嚴重,學校只注重成績,不注重育人。十八大以后普通高中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逐漸顯現,尤其是全國教育大會之后,再次強調黨對教育的全面領導。學科核心素養提出后,高考的命題方向也發生變化。所以高中校長、書記應統一思想,尤其是校長,應轉變觀念,提高政治站位,將高中教學放眼于培養國家未來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強化立德樹人的教育。書記和校長帶領小組成員首先深入研究新課標、近5年高考趨勢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梳理出新思想與各學科的融合點,研討“三進”之間的內在關系,即“進教材”是“進課堂”的前提基礎,為“進課堂”提供學理依據和資料保障;“進課堂”是“進頭腦”的有效途徑,為“進頭腦”提供組織保障和途徑;“進頭腦”是培育一代又一代信仰堅定、文化自信、愛黨愛國愛人民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三進”之間層層遞進、不可分割。上述內容在小組內部達成了共識,通過小組成員不斷滲透到黨員教師當中,起到了較好的鋪墊作用。
2? ? 堅定信心,明確方向,筑牢大局意識
教師是“三進”工作的踐行者和執行者,為不引起教師的反感,并沒有直接采用行政命令直接在教學中推行,而是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漸推行,具體推行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教研組長組織教師對近幾年高考的動態進行梳理,如地理學科近幾年越來越關注重生態環境、人地關系、重大工程建設及一帶一路等國家重大工程或重大戰略。黨員教師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將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進行梳理,將兩者一一對應,以召開教研組活動的形式,在全組教師中進行討論,引起共鳴,加深教教師對“三進”工作的理解,初步接受“三進”工作在教學中的應用。第二階段:組織學科內的黨員教師開展“三進”研討課,每個教研組出兩名黨員教師上研討課,研討課共同的特點是有新思想的體現,但與學科知識融合得還不夠,為了融合而融合,出現分層的現象,對研討課進行總結分析,市三中黨總支書記盧偉明同志對全體黨員教師作了“講好中國故事”專題黨課,為“三進”工作指明了方向,接下來教研組充分挖掘本學科涉及的“中國故事”。第三階段:在全校組織“三進”優質課展示,通過上述兩個階段的磨合,教師對“三進”工作有了較深入的理解,最后推出4節課在全校進行展示,4節展示課在全校引起了很強烈的反響,使黨建工作在高中推進不再枯燥,使學生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現在科學技術的領先程度,是一次典型的愛國主義教育。
這3個階段層層深入,讓教師由最初的反感到接受到認可。由于高考考查方向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一致,故“三進”融入教學,不僅對常規教學沒有干擾,反而促進了教學,促進教師研究新思想與高考的關系,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找到了解決辦法,在常規教學中無形地突出立德樹人的教育。
3? ? 與時俱進,深度融合,增強文化自信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中國有5 000多年的燦爛文化,但近年來受外國思潮的影響,優秀的傳統文化有些弱化,如我國的傳統節日逐漸淡化,而西方一些文化在中小學生心中根深蒂固,如萬圣節、平安夜等,這是一種不正?,F象,十八大以后,從國家層面開始限制洋節,“堵”是一種解決方法,“通”則更有利于長期發展,“通”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課堂中融入,讓學生深入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另一種是考試引導。2016年9月13日,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發布,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3個方面。目前,高考傳統文化的思想逐漸加強,旨在逐漸培養學生文化認同感。因此高中教學任務艱巨,只有高中學校的管理者帶領全體教師深入研究國家政策導入與學科知識之間的關系,并將二者深度融合才能實現人民滿意的結果。
4? ? 立德樹人,培根鑄魂,厚植家國情懷
當前教育的根本是立德樹人,受學生認知的影響,高中階段各學科課程均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如高中人文地理的教學,以家鄉的工業布局為情境,將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生態效益三者融為一體,才能實現家鄉的綠水青山,造福子孫萬代,也就是金山銀山,這是十八大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在地理教學中的無痕融入。所以,地理教師在教學前要精心設計、引導,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教育教學發展,才能使學生增強4個自信,才能培育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和優秀的接班人。
5? ? 結語
課堂是傳授知識、傳播思想、培訓能力的主渠道,抓住課堂就抓住了主陣地。發揮課堂傳播知識、培育思想主渠道功能,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立志培養能夠肩負起民族復興的時代新人,新時代教育管理者和教師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