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校合作是以企業為主導的人才培養模式,了解校企雙方的共同需求,找到雙方需求的契合點,建立長期有效的合作機制,促進人才培養模式的穩定和發展。
關鍵詞:企業合作;企業主導;人才培養
我國高校多采用校企合作模式,以學校為主體,企業扮演服務性角色。當前我國校企合作存在兩方面問題,一是部分企業已經意識到社會職業技能型人才的缺失已經嚴重制約企業的發展;二是自愿為實訓條件長期買單的企業少之又少。企校合作的企業主導型大學人才培養模式,可以有效的解決學校和企業之間有效合作的問題。為了企校合作能順利進行,需要考慮如下幾個方面:
一、企業的需求
企業創辦企業大學時需要具備的職能。1、人員培訓。滿足企業發展,培訓新員工,提升老員工,培養和挖掘優秀人才。2、人才儲備。大部分企業獲得高技能人才的途徑還是以學校招聘加后期培訓為主,招聘進來的人員,特別是技術人員必須通過長時間的企業培訓與實踐才能成為合格的人才。因此,建立企業大學可以按照企業的規劃培養和儲備人才,保持企業人才的流失與流入的平衡。3、技術研發。企業需要依靠獨立的研發部門,研發人員一般不會兼職一線授課,因此在實踐中產生的問題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反饋與改進。4、實現盈利。盈利是企業自始至終追求的目標,決策者的任何一個投入都期待得到相應的產出。如何減少企業大學的投入,甚至使企業大學自負盈虧或產生盈利,都是每個企業大學決策者考慮的現實問題。
二、學校的需求
1.專業設置。高校需要引入企業的指導來了解行業的實際需求,根據需求調整自己的專業設置和招生規模,將專業設置與社會需求相對接。
2.課程設置。根據企業的實際需求進行不斷的改進和調整,但大部分高校在課程設置過程中沒有參考企業的實際需求。由于缺乏企業的深度參與,缺乏理論與實踐的合理配置,使“工學結合”無法真正落實到位。
3.師資隊伍建設。目前的校企合作,主要是學生層面的流通,如帶學生下企業參觀或組織學生進行企業實踐。出于商業方面的考慮,企業并不愿意讓教師接觸企業核心的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
4.頂崗實習。學生受到校企合作深度的影響,在校期間缺乏實踐經驗,直接頂崗存在安全隱患。
5.就業指導。高校在畢業年級開設的就業指導課程大多與學生實際需求相脫節。
三、企校合作企業主導型大學人才培養模式的建立
首先要轉變高校主導人才培養的辦學思維,將主導地位讓位于企業,利用行業優勢引領專業建設,回歸教育服務社會需求的基本宗旨。共同探討雙方需求,實現優勢互補,共同創立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1.組織架構。學校將專業建設權利下放到企業給帶頭人,實施帶頭人負責制,學校監督實施效果,專業帶頭人與企業決策者共同建立管理團隊,設立教學部,設備部,培訓部,校企對接部等,這些部門人員由企業和教師共同組成。
2.課程設置。利用企業資源,進行信息收集分類,形成有效的知識資源,再根據企業對于行業發展需求,制定課程設置和課程開發計劃,經過充分論證后,建設科學、系統的課程體系。
3.實訓基地。由學校提供場地,企業提供生產設備,建設小規模生產場所作為學生實訓、實習的基地,簡單來說,小規模生產場所就是企業實際生產場所的濃縮版,生產的就是企業當下的產品,由企業負責提供相關人員,對學生的實訓、實習進行技術指導,制造出的合格產品由企業負責回收換取原材料。
4.人才培養。設立四個漸進培養模塊,一是敬業模塊,在學習專業的過程中首先要讓學生了解自己所學專業的職業范疇。二是精益模塊,企業將會派出優秀的技術人員來參與到課堂的教學與實訓中來,“現代學徒制”所發揮的作用。三是專注模塊。學生通過前兩個模塊的學習已基本具備了一定的職業技能,本模塊主要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考核評定,合格后為學生提供企業頂崗實習的機會。學生將會被安排到實訓基地中的生產場所,由實訓基地人員按照企業標準進行集中管理,經過一段時間的技能提升,將會進行畢業考核評定。考核中,企業給出一定數額的生產原料,而生產出的合理產品將會換取更多的生產原料,在規定時間內,根據產品合格率和完成數量評定學生的實習成績,成績優秀者可以直接進入企業進行帶薪工作,成績合格者可以在校內生產場所進行帶薪實習,成績不合格者將繼續學習。四是創新模塊。突破、革新是行業發展的生命源泉。硬件方面,學生可以利用研發工作室,在教師或師傅的幫助下完成畢業設計或實現技術方面的創新研究。研發工作時和傳統的企業研發部門不同,在學生實習的過程中能激發更多的實踐思維,它就是將實踐思維轉化為現實的場所。而研究成果也可以通過學校尋求企業的資助或合作。
四、企校合作的保障機制問題
企業在政府頒布的政策中無法獲得期望的利益,高校也無法從政策中得到扶持,這就無法保障企校長期而深入的合作關系。可以從兩個方面來進行破解,一方面,政府進行政策扶持。另一方面,根據貢獻度制定利益分配機制,吸引企業加入企校合作。
有效的企校合作機制是發展企業主導型大學人才培養模式的根本保障。企校合作對于高校和企業即是機遇也是挑戰,高校是教育的戰場,職場是人生的最終戰場。如何把所學知識盡可能的無縫對接于職場,是高校和企業共同的研究課題。
作者簡介:
劉蕾(1980年—),女,天津市人,天津海運職業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
基金項目:
天津市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學會、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9年度科研課題——《基于企校合作的企業主導型大學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課題編號:XHXB2019B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