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婭云
摘 要:伴隨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新時期對于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而言也應當全面圍繞教育體制改革的新要求,積極進行教學管理模式的創新探索,從而才能更好地提升育人成效。本文分析了互聯網時代的內涵與特征,對目前高校教育管理現狀進行了探究,最后針對如何加強“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創新提出了具體的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校;教育管理;互聯網+;人才;創新;模式
一、引言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公眾的文化素養不斷提升,對教育等方面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加強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創新,借助互聯網載體積極推動教育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探究,有助于更好地提升教學的吸引力,進而進一步優化教學模式,提升教學整體成效,更好地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塑造與提升。目前,高校在教育管理方面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加強“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創新與啟示探究,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和現實意義。
二、“互聯網+”時代的內涵與特征闡述
易觀董事長于揚首次在2012年提出了“互聯網+”的理念,隨后各行各業都在積極探索“互聯網+”新模式?!盎ヂ摼W+”主要指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通過將其與傳統行業相融合,進而構建更好地基于互聯網思維的現代化發展體系,推動行業發展優勢不斷鞏固和提升,更好地打造新業態、新風尚[1][2][3]。
“互聯網+”有其自身的特點,一是突出廣泛性的特征,也就是說互聯網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它可以突破時空的限制,并不斷構建新的信息交換共享機制,推動信息資源的有效聯通應用。二是突出開放性的特征。人人都可以成為互聯網信息的傳播者,并且可以在全球、全社會進行資源的配置和分享。三是提出共享性的特征和平等性的特點。每個人都可以在互聯網平臺上獲得相關的資源,沒有等級差別和階級分化,可以實現互聯互通,讓資源進行全面共享。此外,“互聯網+”還具有協同性的特點,可以實現縱向橫向聯動,更好地通過分工協作提升信息綜合利用水平。當然“互聯網+”信息載體的很多資源并不是全部免費的,需要各級部門和行業結合自身的實際勇于開發和開拓,才能獲得良好的成效。
三、互聯網時代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呈現的新特點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加上教育體制改革進程的深入推進,高等教育逐漸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理念轉變,高校教育管理模式也逐漸呈現出新的特點。一方面,高校學生教育管理難度加大。當今時代的大學生很多都是獨生子女,他們自主意識比較強,且普遍缺乏團隊合作能力,習慣于以自我為中心,這不利于教育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所以需要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準確把握大學生的思想變化,并以此為基礎構建相關的科學育人模式,才能切實提升管理成效[4][5][6]。另一方面,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讓信息教育資源等更加開放,資源廣度和深度都發生了變化,這就需要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全面結合新時代的變化,積極創新方式和方法,主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等加強升級創新,才能更好地提升綜合教育成效,為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四、互聯網時代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
目前,在高校教育管理方面還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難度加大
隨著網絡信息時代的到來,新時期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面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學生可以借助網絡平臺等學習相關的知識,在不斷擴展他們視野的同時,也要看到學生的思想意識越來越復雜,網絡信息中的某些不良思想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甚至增加他們的負面情緒,不僅不利于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同時也增加了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難度,因而互聯網時代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
(二)教育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不夠現代化
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推進過程中,傳統管理模式已經不合時宜,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出現,越來越多的教育服務平臺和綜合服務網絡等不斷涌現,需要廣大教育管理工作者進行教學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創新轉變,這樣才能更好地滿足現代教育工作的要求。但是目前多數高校的教育理念和模式相對比較落后,沒有結合新形勢的變化進行教學體制改革,從而導致在日常教育等活動中難以激發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利于提升教學成效。
(三)知識傳播方式比較單一
在“互聯網+”背景下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越來越廣泛,學校教育管理模式也應當結合新時代數字技術等應用加強教學資源體系的優化拓展建設,為廣大師生提供更多的優質資源,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此外還應當密切關注市場的變化和用人需求等,針對性為學生打造更多的專業特色課程,推動教學活動高質量開展。但是目前相關的知識傳播方式比較單一,學生對知識的渴求難以得到滿足,需要積極轉變知識傳播方式。
(四)傳統教育形態有待創新
當前新形勢下高校教育管理模式應當全面抓好教學和科研工作,這樣才能更好地為人才培養提供良好的空間。傳統教育形態逐漸暴露出一些不足,靈活性不強、缺乏創新性,沒有全面結合學校的發展實際進行靈活管理,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對現有的教育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戰,高校教育管理部門應當進一步加強創新探索,更好地謀求特色發展之路。
五、“互聯網+”對高校教育管理帶來的啟示及應對措施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也應當主動適應新形勢,積極進行創新探索。一方面應當結合互聯網時代的發展,加強高等教育深層次改革的規劃體系建設。高校不僅要主動改革,同時還應當加強世界經驗的探索,深入研究大數據技術以及相關的安全防護技術,并積極探索在線教育的新模式,從而才能不斷提升高校綜合教育實力以及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另一方面,要深入開展教育管理制度體系改革,在教學、科研以及服務社會等領域加強制度機制建設和創新,構建基于“互聯網+”的現代化教育管理體系,從而更好地夯實教育發展基礎。此外還應當對目前互聯網技術方面應用存在的不足以及可能的潛在風險進行全面考量,結合學校自身設計探究完善的網絡技術服務體系,培育更多的高素質、人性化人才。為了更好地推動“互聯網+”融入高校教育管理全過程,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優化探究。
(一)加強現代教育管理理念的創新
高校應當積極進行思維轉變,改變傳統的思想認知,并深入學習國內外在互聯網教育方面的經驗做法,將互聯網技術融入現代教育管理理念中,以此為基礎深入研究網絡時代的發展形勢,探究改革發展的現代化教育理念,從而更好地為開展教學科研等活動奠定基礎。高校要明確將互聯網技術應用開發等融入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等各個環節,提出具體的目標要求,提升高??茖W教育成效。
(二)構建網絡教育資源體系,推動互聯網技術與傳統教學模式的融合創新
一方面,要在高校教育管理資源開發建設方面不斷加強互聯網技術的應用,積極依托互聯網網絡平臺,進一步加強相關專業教育軟件的引進,結合學科建設的重點、人才培養方向以及市場發展動向及時補充和完善網絡教育資源,打造網上圖書館、網上互動學習平臺等,構建更加開放共享的網絡課堂,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選擇,全面開拓學生的視野,提升人才培養理論基礎水平。另一方面,要在教學管理模式方面積極進行互聯網技術的應用開發,圍繞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管理質量等加強網絡技術的融入,通過打造特色慕課教學、思維導圖教學以及微課等教學模式,促進開展個性化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高校還可以打造模擬實踐課堂,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模擬實踐鍛煉機會,提高他們的專業實踐能力。
(三)加強教學科研硬件軟件設施的綜合開發應用
高校要圍繞互聯網教育資源開發等積極加強校園硬件和軟件體系建設,并借助更多的專業化軟件輔助開展教學科研工作。同時,高校要圍繞教學科研管理等工作,加強全過程質量追蹤反饋系統的建立和系統的優化,打造大數據集成體系,從而更好地推動教學管理等活動全面有序創新開展。教師應當借助信息技術平臺幫助學生建立學習成長檔案,并通過有效的信息平臺反饋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自身的成長改善等情況,更好地激發他們的自主意識,提升綜合學習成效。
六、結語
在互聯網時代,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也需要結合時代的變化和市場的要求積極進行轉型升級探索,這樣才能探究適合高校特色發展的現代化教育之路,為培育人才成效提供強大的基礎保障。
參考文獻:
[1]時貴英,農翠玲.基于“互聯網+”的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8,34(12):141-143.
[2]孫月玖.基于“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教育與管理的變革及發展趨勢分析[J].智庫時代,2018,159(43):298-299.
[3]李紅艷,劉蓉.“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7,376(6):246-247.
[4]王周紅.“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創新與啟示[J].中國成人教育,2017(8):37-40.
[5]程瑤.“互聯網+”時代會計本科教育教學變革思考[J].財會通訊,2010(1):40-44.
[6]荊全忠,邢鵬.“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教育探索,2015,291(9):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