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永莉
【摘 要】 正如“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所說,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從古至今都非常重要,是教育中的必要部分。
【關鍵詞】 小學中段? 法治課堂探索? 道德與法治? 改善
引言
三四年級的小學生,正是處于三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接受道德與法治教育將有利于他們走向正確道路。因此,對小學中段進行道德與法治教育尤為重要。針對小學中段道德與法治教學特征,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其中問題并加以提出解決方法來改善教學。
一、小學中段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特征
1. 目標明確
教學目標屬于課堂、實驗、實踐等教學的指導方向。如今,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已經要求加強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指導,教師越來越重視培養(yǎng)學生道德與法治的觀念。顯然,明確的教學目標更有助于教師教學任務的開展。此種教學形式,會加強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的時效性。教師對道德與法治的探索可以提高學生道德與法治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新課改為背景,明確的教學目標,更有助于提升課堂的教學質量,學生能夠在課堂上,解除傳統(tǒng)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所存在的局限性。
2. 邏輯清晰
小學中段學生已經能夠獨立思考,是非觀念處于養(yǎng)成的階段。教師意識到這一點的同時,需要丟棄“教師教,學生聽”的傳統(tǒng)教學觀念。如今,以老師為核心的教學模式,表達更加清晰、講述更加具有條理性,才會讓學生的主觀學習更容易理解,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等能力。在這種課堂下,學生不能夠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成為接受教師所傳輸?shù)闹R的被動者。現(xiàn)代道德與法治課堂,以提升學習積極性為目的的同時,要提高課堂氣氛、教師課堂表達能力,才更利于學生學習。
3. 螺旋上升
螺旋式上升的教學特征,是需要教師在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講述過程,充分重視教學方法。3-4年級的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堅持、實踐、學習來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精神、智力及身心健康。現(xiàn)代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應注重教學的層次,在接觸傳統(tǒng)教育方法中直接講解課本上內容的同時,注重小學生成長階段的身心健康。
二、小學中段道德與法制課程教學的改善途徑
1. 活用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習興趣
為達到良好的課堂效果,使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思想和法治觀念,從而走上積極健康的發(fā)展道路。這就對教師提出了嚴格要求。教師必須要認識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實踐的重要意義。同時,還要在課堂教學之前,設計好教學方案。特別是設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通過強化每節(jié)課的細節(jié),使其教學目標具有科學性、合理性、可執(zhí)行性。
在開展道德教育工作的過程中,要提高對合作精神的重視程度。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以統(tǒng)編版四年級上冊《與班級共成長》的為例,這一單元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意識,責任意識。教師可以帶領班級學生開展“拔河比賽”或“分享班級生活”等活動,讓學生意識到團隊合作重要性的同時,更好的加強學生對班級的情感。
2. 培養(yǎng)集體意識,樹立合作觀念
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提倡以教師為中心,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這種教學觀念已經不能適應現(xiàn)代小學道德與法治的課程教學。所以,在新課程改革之后,已經將教學觀念轉變?yōu)橐匀藶楸尽=處煈凑招抡n程改革的精神,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掌握學習主動權。
以統(tǒng)編版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讓生活多一些綠色》為例。本單元主要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愛護環(huán)境、愛護公共設施的良好習慣,在傳統(tǒng)教學上,教師一般只是告訴學生“什么可以去做”“什么不可以去做”,這不符合本單元的教學目標,也無法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教師需要結合多媒體課件,來講解環(huán)境、設施的重要性,可以開展“愛護環(huán)境”“愛護設施”的主體辯論賽,讓學生主動去做,主動去了解。
3. 更新教學觀念,堅持以人為本
一場教學活動需要正確的教學方法加以指導,教學方法與教學活動相互制約,小學三、四年級需要更加注重實踐活動,讓學生自己去意識、自己去感悟。那么,針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問題,教師在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上,采用適當?shù)慕虒W方法,弱化單一的理論課堂教學。這就需要將教學更加貼近生活,以統(tǒng)編版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同學相伴”為主題,開展教育活動。教師可以讓學生四到五人圍坐在一起,結合本單元的重點內容,讓學生分別分享學生自己的生活趣事、學生自己與別人的不同點、兩人共同的經歷。這種將教學實踐活動滲透到課堂當中的形式,會讓學生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
4. 改變作業(yè)形式,創(chuàng)建實踐練習
實踐活動通常是課堂中教師留給學生必不可少的課后作業(yè),也正是因為注重實踐這個特點,建立了教學內容與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遵守交通法規(guī)一直是社會所提倡的。那么,學校可以開展“四通八達的交通”為主題的實踐活動,布置實踐任務,通過疏導行人交通,對亂闖紅燈者進行制止,讓學生來完成自己的任務。通過本次實踐活動,不僅可以讓學生掌握課本知識,還會讓學生意識到安全的重要性,使其遵守交通規(guī)則。
參考文獻
[1] 范勝榮.“道”融生活? “法”在身邊——談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生活化[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9(09):41-42.
[2] 王艷.“道”融生活? “法”在身邊——小學低年級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實踐探索[J].基礎教育論壇,2018(28):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