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飛
摘 要:德育是教育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學生未來發展和素質教育的根本途徑。新媒體的普及改變了人們工作、學習和生活方式,大學生已然成為新媒體使用者中的主力軍,相比傳統德育方式來說,新媒體視域下的德育管理擁有更大的優勢,同時又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因此本文對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德育管理的現狀進行分析,探討了在新媒體視域下加強大學生德育管理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新媒體;大學生;德育管理;有效策略
德育教育是指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以及心理健康的教育。素質教育背景下對教育教學活動的要求不僅僅只是讓學生掌握理論知識與技能,更應當培養學生成為身心健康、思想品德高尚、各項能力全面發展的社會新型人才,德育教育在這個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也對各高校的教育工作方向起到了引導作用。德育管理是根據德育的目標和教育教學的任務對德育工作體系和整個德育教育過程進行組織與管理,從而在教育工作者的監督與協調之下實現加強學生德育教育的根本目的[1]。
一、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德育管理的現狀
(一)新媒體為德育管理帶來的機遇
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方式生產了巨大的變化,人們可以通過網絡等新媒體獲取更多的信息和資源、實現跨越時間和地點的交流溝通,豐富了大學生的課余活動和娛樂方式,更主要的是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傳統德育教育工作的局限性,更符合新媒體時代下大學生德育教育工作的發展方向。研究表明,大學生平均周使用手機、電腦等新媒體的時間已經超過50%,微信、QQ、微博等軟件已經成為大學生必不可少的新媒體工具,越來越多的高校意識到目前的形勢,已經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和新媒體熱點來適當調整德育教育的內容與教育方式,新媒體與德育管理的融合大大提高了學生對于德育教育課程的興趣,激發學生能夠利用課余時間自發的或潛移默化的接受德育教育,在眾多專業課程的強壓之下,便于學生找到最容易接受的方式,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新媒體的環境中激發學生參與性,維持學生與教師的良好互動,一定程度上為學生未來個性化與全面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新媒體為德育管理帶來的問題
大學生正處于與社會對接的過渡階段,其三觀的形成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尤其是在新媒體快速發展的今天,網絡的普及使得良莠不齊的信息與資源能夠輕而易舉地進入到大眾的視野,如何保持大學生思想道德觀念符合主流社會意識形態是新媒體時代帶給教育工作者的一大難題。新媒體區別于以往的報紙與雜志等傳統媒體,網絡環境下的信息流傳渠道廣泛且未經主流意識篩選,充斥著各種違背社會公德和道德倫理的不良信息,這些負面價值觀使大學生的德育工作更加困難。大學生是社會進步和祖國未來發展的中堅力量,他們的思想道德和行為方式決定了祖國未來的發展方向,因此新媒體的滲透給大學生德育教育工作帶來的挑戰十分嚴峻[2]。
二、新媒體視域下加強大學生德育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完善德育管理制度
完善的德育管理制度與體系是保證大學生德育教育順利開展的根本保障。首先,相關教育部門和學校應當響應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建立全面的、全新的、系統的德育管理制度,保證教育工作者能夠依據大學生現有水平和實際情況對大學生進行更有針對性的德育教育工作。
其次,學校應當選取思政教師、輔導員等相關德育教育人員組成德育教育小組,定期對教師德育教育工作過程進行檢查,在一定程度上對教師德育工作起到監督作用,不定期對學生學習成果進行抽查,抽查可以不記名調查問卷、一對一面談等方式來實現。根據學校自身實際情況來統一部署德育教育小組的工作任務與工作時間,使德育教育變得更加專業化。
再次,學校應當建立大學生德育教育評估機制,評估內容可以分為學生接受教育程度和教師教學水平評價與反饋兩部分。評估機制一方面可以幫助教師對自己的德育教育效果進行客觀的審視,從而反思自己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對自身德育現狀進行更好的了解,從而明白德育教育與自身未來發展緊密聯系[3]。
(二)轉變德育教育理念
新時代的大學生是在新媒體網絡背景下成長起來的一批人,社會的快速發展帶來的新媒體技術極大程度地影響并改變著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方式。大學生德育教育活動應當充分考慮到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特點和傳統德育教育的局限性,跟上新媒體時代的潮流,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心理需求,真正從大學生角度去思考問題,不斷優化設計教學目表、選擇教學內容、更新教育模式、多樣化教學手段,用全新的德育教育理念來看待學生德育教育問題。
教師應當充分利用新媒體教學方法給德育教育帶來的發展契機。研究顯示,微信、QQ、微博等新媒體軟件已經成為新一代大學生的生活必需品,他們在這些新媒體軟件上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這些新媒體以其方便快捷的特點幫助大學生更好的獲取與傳遞信息,為學生提供課下娛樂活動和社交的新鮮渠道,極大地方便了學生的生活。因此,充分利用手機等新媒體媒介是實現德育教育夸越時間和地點,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傳統德育教育的局限性[4]。
大部分大學生德育教育工作還延續著教師灌輸教育的傳統,這一現象顯然不符合當代教育理念和素質教育的要求。大學生作為擁有自由發展權利的個體,其三觀的形成正處于重要階段,極易受到新媒體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和不文明風氣的誘導,從而在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上有所偏差,因此需要通過德育來幫助學生順利度過這一時期,從而使學生在自主、自愿的前提下構建新媒體時代下的社會形勢,將自己的思想道德和行為規范上升一個層次。
(三)豐富德育內容方法
教學軟件的開發與應用是新媒體時代對德育教育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多媒體輔助教學技術在各種專業課教學中應用的成功案例為德育教育工作提供了經驗基礎,德育教師可以通過購買制作精良的教學軟件或者自主開發新穎的教學課件來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巧妙融合音頻、視頻等多種多媒體素材,豐富德育課程的內容和形式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保證課程設計的趣味性和實用性。
學校可以利用網絡這一媒介建立德育教育主題網站,德育網站以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未來發展方向為立足點,選擇大學生感興趣的、貼合大學生實際生活的德育內容,采用更為方便的、先進的教育教學方式對大學生進行更好的德育教育。
慕課作為一種新型課程方式在大學生群體中廣受好評,傳統課堂教育總是將教育活動局限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范圍內,慕課這種形式可以實現教育資源鏈接的共享,讓學生可以充分利用課余的時間和瑣碎的時間來完成德育教育課程。雖然任何新事物在應用的過程中都會出現一些問題,這種課程因無法面對面上課而可能存在學生敷衍了事的情況,但總體上,它在一定程度上來對德育教育起到了推進作用,如何解決這些新事物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才是每個教育工作者應當思考的問題,而不是害怕新問題的產生而拒絕新方式的應用[5]。
(四)發揮家校聯合力量
大學生的德育工作不僅體現在課堂教育上,更應當深入到家庭生活和學校生活中。家長和學校應當正確引導學生合理、適度使用多媒體,讓手機等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不僅成為學生放松娛樂的工具,更應當成為獲取知識與信息、加強學習和交流的重要途徑,從而幫助學生在新媒體環境下開闊自己的眼界,發展自己的思維與能力,從而實現以德育內容為代表的素質教育目標。
家長和學校應以學生的實際情況做雙向交流工作,形成“家校聯合”的態勢,注重強化榜樣的力量以此來形成家庭-學校網絡監管系統。“家校聯合”使得家長可以對學生在校情況進行更好的了解,從而在學生放假期間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做好德育工作,同時,教師能夠對學生放假期間的情況進行充分的了解,從而在開學前期做好德育教育準備工作,幫助學生盡快從散漫的狀態走出來以迎接新學期的到來,總的來說就是通過家庭和學校在第一時間的溝通配合,尋求更好的大學生德育管理有效途徑。
三、結語
新媒體的快速發展給大學生德育管理工作帶來了新的發展方向,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高校德育教育者應當及時轉變教育理念,找尋加強大學生德育管理的有效途徑,順應時代的變化和發展,讓德育教育始終貫穿于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中,在提升德育管理效果的同時促進學生未來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路培炎.“大思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德育管理改革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9,18(4):260-261.
[2]莫志超.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徑實踐探析[J].教育現代化,2017,4(25):288-289.
[3]郭鈺婷,郭融融.新媒體時代下大學生德育教育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9(9):87-88.
[4]馬嵐.信息化環境下的學校德育管理策略[J].中國新通信,2019,21(14):187-189.
[5]李映南.以校園生活推動高校德育管理質量的實踐路徑[J].教育現代化,2018,5(23):357-358,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