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耀
摘 要: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市場經濟結構與發展模式有所轉變。在落實素質教育和推動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電子商務專業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產生了極大的變化。本文以電子商務專業為例,從三個方面探討新商業背景下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教育教學模式的有效改革途徑,以滿足電子商務行業的實際人才需求。
關鍵詞:新商業背景;高職電子商務專業;教育教學;改革
一、新商業背景下電子商業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
(一)改革的必要性
一是針對性提高學生實際工作能力。在傳統高職電子商務專業教學模式中,部分學生的理論學習基礎雖然較為扎實,但卻對企業與電子商務行業的實際運作模式缺乏深入、直觀了解,在工作階段中很難有效應對各類實際工作問題,且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能力二者間存在一定程度的轉化損耗率(無法將所掌握全部知識理論轉換為實際工作能力、工作技能)。而對現代學徒制模式的運用,學生將會在學習過程中基于所構建特定教學情境下完成相應工作任務,且教師將對所存在問題提供理論指導建議,幫助學生培養實際工作能力。
二是同步培養專業人才。在當前我國高職教育模式下,不但存在部分學生尚不具備實際工作能力、與企業所需人才類型不符的問題,同時也存在部分教師實踐教學能力與經驗不足的問題。而對現代學徒制的改革與實施,在針對性培養學生的同時,也將幫助高職教師不斷積累現代化實踐教學經驗,持續提升自身教學水平及教學能力。
(二)明確教學定位
與傳統高職電子商務專業教學模式相比,現代學徒制的主要教學優勢在于,不但實現了對實踐教學水平及效率的優化提升,還可根據電子商務行業的發展實情而及時調整教學內容、模式與人才培養方向。高職院校需要注重與電子商務行業相關企業開展校企合作,同時構建起較為完備的現代化實訓教學基地,最終實現“畢業即就業”教學目的,確保所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實際工作能力,可在短時間內有效解決各項突發問題、完成工作任務。這也更為符合新商業背景下企業的實際人才需求。
(三)優化課程配置結構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部分高職院校過于重視對理論教學工作的開展,對于實踐教學工作的重視程度、開展力度有所不足,這也與現代學徒教學模式、理念相違背。此外,部分高職院校所定制電子商務專業的教學課程配置結構缺乏合理性,部分教學課程與內容過于落后,與當前我國電子商業行業的實際發展情況及企業用人需求不符。針對于此,應對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的課程配置結構進行優化調整。以某高職院校為例,在第一學年中,基于電子商務行業發展現狀而新增設HTML網頁設計、Java編程技術、C#編程技術等教學課程。而在第二學年,增設網店推廣、網點美工等教學課程。在現行教學課程結構上,既保障學生具備一定的理論專業素養與編程能力,又對電子商務行業的運行機制有深入了解,初步具備實際工作能力。
(四)重點開展實訓教學工作
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的核心基礎是教師與高職院校為學生提供高度擬真性的實踐教學平臺,以深入、直觀接觸電子商務行業的運行機制與實際工作內容、流程。為此,需要重點組織開展實訓教學工作。高職院校構建并定期更新校內實訓基地(教師為學生營造特定教學情境),或是開展校企合作,合作企業為高職院校定期提供適當數量的實訓崗位。
(五)構建雙師型教學團隊
當前我國部分高職院校普遍選擇現代學徒制模式,但在教育教學改革過程中卻面臨教師團隊缺乏實踐教學能力與經驗不足的問題。部分教師雖然具備良好的理論教學素養,但卻對但當前電子商務行業的實際運行機制、實際工作技能缺乏深入了解。因此,高職院校應建設雙師型教學團隊,確保教師具有一定的實踐教學能力。例如,高職院校可對原有人才招聘機制進行調整,定期聘請其他高校教職人員、企業技術人才與業內專家學者作為客座教授開展教學工作或對高職院校教師團隊進行專業培訓。
二、新商業背景下電子商業專業遞進式人才培養模式
(一)主要改革作用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電子商務行業的發展模式持續轉變,人才需求種類也從傳統的理論型人才轉變為應用型實務人才,需要學生具備較高的專業素養以及創新能力、信息化工作能力等。在這一商業背景下,電子商務專業各工作崗位的職責范圍、工作內容也有所轉變,既需要開展電商運營管理、創意設計傳播、商務數據分析等新工作,也需要工作人員具有較高的創新能力與策劃方案實施能力。因此,需要培養遞進型人才,以滿足電子商務行業各工作崗位的實際需求。具體來講,高職院校要著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通知能力、核心業務能力以及個性化發展能力等。其中,通知能力包含溝通能力、創新能力、商業素養等,核心業務能力包含創意設計、網絡營銷推廣、商務數據分析以及電商運營管理業務能力,個性發展能力包含創意自由化、單領域深度化以及跨界交叉化自我發展。
(二)重構“1+X”教學課程體系
為有效落實遞進式人才培養模式,保障教學效果及質量,也需要對現有教學資源、時間資源加以有效利用。簡單來講,則是對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傳統課程配置結構進行優化調整,基于遞進式人才培養理念而增設各門課程。以某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為例,現行課程配置結構如下:教學課程主要由四部分構成,分別為創業發展課程、核心業務課程、通知課程以及公共基礎課程。創業發展課程由網上創業、旅游電商、工業電商、數據分析、品牌設計與傳播等課程構成;核心業務課程由移動網絡營銷、商務數據分析基礎、電商美工基礎、電商項目管理等課程構成;通知課程由文化基礎認知、商務禮儀與溝通、項目分析與商業計劃書等課程構成;公共基礎課程由形勢與政策、毛澤東思想概論等課程構成。
三、新商業背景下電子商業專業分工協作模式
分工協作教學模式主要指高職院校基于現有教學資源與實際教學情況,構建多支教學團隊,對不同教學團隊的具體教學任務、職責范圍進行明確劃分,進而協調多支教學團隊協同完成各項具體教學任務。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分工協作教學模式具有較高的教學靈活性,可基于不同教學任務的活動性質而靈活采用各項教學模式,以快速解決教學問題,為學生提供教學指導建議。
(一)明確教學中心
高職教育要根據高職培養目標要求來建立新的理論教學體系、實踐教學體系以及學生相關能力培養體系,開發職業能力實訓模塊,加強學生的基本實踐能力與操作技能、專業技術應用能力及職業素質的培養。但在傳統高職教學模式中,忽視了對學生職業素質教育工作的開展,進而導致雖然培養出專業素養與實際工作能力兼備的復合型人才,但部分學生普遍不具備“工匠精神”,沒有樹立起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念與發展觀念。因此需要在構建、實施分工協作教學模式的同時,明確教學中心,積極探索理論知識傳授、實踐教學工作開展以及思想政治教學三者協同開展的正確教學途徑,進而發揮協同效用,為電子商務行業持續提供具有良好品德與職業道德觀念的復合型務實人才。
(二)構建多元化教學模式體系
在分工協作教學模式實施過程中,要結合實際教學情況以靈活應用行動導向、情景教學、模塊化教學等多項教學模式,從而實現對教師團隊集體力量(及個人特長)的最大程度利用。例如,在采取網絡合作學習教學模式下,教師構建多個學習小組,小組內成員共同完成所布置的學習任務。在任務完成過程中學生將給予自身認知特點以及知識經驗(專業素養)進行分工合作并開展探討,從而逐漸提高對所學內容的理解程度,快速掌握與解決所存在問題;而從教師團隊建設角度來看,可幫助教師發展自身特色教學風格。
(三)有效利用信息化教學資源,構建信息化教學平臺
相比而言,多數高職院校的教學水平有所不足、缺乏教學資源,這也是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教學水平及效率難以提升的主要成因之一。針對這一問題,各高職院校應構建信息化教學平臺,積極引入國內外相關教學資源,如增設在線網課、開發線上教學教材等,以解決高職院校“先天不足”問題。此外,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電子商務行業逐漸呈現出信息化發展趨勢,多數具體工作要通過信息化系統與計算機設備完成。在高職院校現行實踐教學模式中,由于所構建實訓教學基地規模較小,很難為全體學生提供高時長實訓學習教學服務。而對信息化教學平臺的構建,學生可通過登錄校園網,下載實訓教學軟件,自主構建情境教學或是教師定期提供教學模板進行自學。
四、結語
在新商業背景下,各高職院校要轉變電子商務專業傳統教學模式與理念,推動教育教學改革進程,基于教學實情靈活采用現代學徒制、遞進式人才培養以及分工協作教學模式,以推動高職教育體系的現代化、多元化發展,持續為電子商務行業提供大量的復合型務實人才。
參考文獻:
[1]孟憲穎.基于“互聯網+”的高職電子商務專業教學模式改革路徑[J].經貿實踐,2018(22):251-252.
[2]宋玲君,郭文江,湯曉.電子商務專業教學改革與探索[J].電子商務,2017(2):83-84.
[3]梁海躍.高職電子商務專業實施開放式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電子商務,2011(8):73-7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