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魯平 王維強 范偉榮
摘 要:近年來,我國的職業教育蓬勃發展,新時代對職業教育培養的專業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結合中等職業教育的實際,從教師隊伍建設的角度思考,教師應轉變觀念,努力增強責任意識;樹立理念,切實鼓勵創新意識;培育信念,積極打造主體意識,從而建設一支能夠適應新時代需求的中等職業教育教師隊伍。
關鍵詞:中等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
習近平強調,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應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1]。中等職業教育教師隊伍的素質,直接決定了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近年來,中等職業教育快速發展,為新時代國家建設發展提供了大量優質勞動力,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為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我們必須在工作的精細上下功夫,努力在教學中打造一支精干的教師隊伍。加強中等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應努力使廣大教師在“轉變觀念、樹立理念、培育信念”中,不斷增強責任意識、創新意識和主體意識。
一、轉變觀念,努力增強廣大教師的責任意識
通過聽課、查課、座談、討論和多方征求意見等方式,筆者發現,優異的考試成績掩飾了教學中存在的許多問題,教師隊伍建設的粗獷性就是其中之一。從人員個體素質來看,優秀的、高素質的教師不少,掩蓋了“南郭先生”的存在;從職責分工來看,多數能教會管的教師掩蓋了只教不管、只管不教的少數人的存在;從履職盡責的能力來看,“就這么點事,不學也能干”的市場不小。著眼這些問題,我們應在增強教師隊伍的責任意識上下功夫。
(一)轉變做“南郭先生”的觀念,增強教師“教”的責任意識
長期以來,教師隊伍的配備存在一定的自由度。在對職業教育教師的招聘上,把控比較困難,一些專業技能水平高的人,學歷不高;學歷較高的人,專業技能又有所欠缺。長期以來,這個矛盾制約了我國中等職業院校教師隊伍的發展。要改變這一問題,必須從小事抓起,從細節入手,循序漸進地轉變“渾水摸魚”“濫竽充數”的現象。一方面,抓教育,向“人盡其才”“履職盡責”角度轉變,增強“教”的責任意識。另一方面,抓管理,從請銷假制度、上下班秩序著手,采取課間巡視,不打招呼地聽課、查課,教學情況通報等方法,通過教學比賽給廣大教師下任務,極力壓縮“南郭先生”的生存空間,轉變“當教師輕松,做教師容易”的觀念,增強他們做好本職工作的責任意識。
(二)轉變“狗拿耗子多管閑事”的觀念,增強教師“管”的責任意識
“教師只管上課,管理是班主任的事?!边@樣的觀念在很多人心中根深蒂固。直面新時代,現實對專業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培養的學生必須具備管一管其他領域“閑事”的能力,必須具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責任意識。我們的教師更不能例外,不能只“教”不管。教師是直接參與課堂秩序管理的人,“我教我的,他聽他的,他聽不聽不是我的事”,這樣的教就顯得毫無意義,教師必須增強管好課堂的責任意識,這一點廣大教師基本都能做好,問題在于教師如何參與課余時間的管理,以及應賦予教師課余時間管理怎樣的責任意識。教書育人,教可能只在一時,而育在一世,要讓人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因此,圍繞教的內容和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需要教師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適時地對身邊師生的言行予以提醒和提出批評、建議和意見,這是教師參與管理最直接的方法,也是教師的責任所在。提倡教師多管“閑事”,增強教師對學習管理的參與意識,不僅有利于學校秩序的進一步正規化,更有利于我們培養學生的優秀品質。
(三)轉變“吃老本,能干事”的觀念,增強教師“學”的責任意識
新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即將開始,然而,基礎性教育內容一成不變,教員隊伍中靠“吃老本”搞教學的現象依舊存在。很多老同志教學經驗豐富,對自己負責的教學內容可謂是信手拈來、輕車熟路。然而,陳舊的觀念、過時的內容、老套的模式面臨著新的挑戰,新技術新設備需要新知識。讓“吃老本,能干事”的觀念遠離教師群體,一是要“走出去、請進來”,讓教師隊伍走進生產一線體驗生活、搞教學調研,把前沿陣地的師傅請來講解新需求、新知識、新理論,讓廣大教師感受自己教授的知識的老化與不足;二是“查教案、提意見”,把教師的歷年教案進行對比檢查,看是不是有新變化,讓一線工人聽老教師授課,給老教師提意見,看是不是有新事物,從而給教師加壓。面對新要求,廣大教師“吃老本,能干事”的觀念逐步發生轉變,不斷地在收集新資料、網羅新信息中找到樂趣,進一步增強“學”的責任意識。
二、樹立理念,切實鼓勵廣大教師的創新意識
五大發展理念中創新排在首位。習近平同志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2]。中等職業教育的師生必然要樹立創新理念。教師隊伍創新意識的提高,直接關系到教學成效的提升,關系到學生職業技能的提高。套用以前的教學模式和理論去適應新時代的生產要求,顯然是落伍的。因此,新時代,我們必須建立一支具有創新理念、鼓勵創新意識的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3]。
(一)樹立“干好干差不一樣”的理念,激勵教師創新
教師隊伍必須樹立“干好干差不一樣”的理念,否則創新就失去了思想基礎。筆者在走訪交流中了解到,許多教師不是不想好好干,而是認為干好干差一個樣,缺乏認真做事的動力。缺乏獲取新知識新技術的渠道,嚴重制約了新技術的傳播,這也從客觀上束縛了教師創新的主動性。開拓教師視野、建立創新激勵機制、積極發揮教師隊伍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勢在必行。一是在考評機制上激勵教師創新,改變評功評獎論資歷、搞攤派、進入教師隊伍難的狀況,建立評功評獎看創新成果、看工作業績的制度,建立青年教師提拔使用必須有創新成果的機制,使教師隊伍人員流動活起來;二是在經費投入上激勵教師創新,與科研院所、兄弟院校、一線工廠建立多渠道的聯系,建立信息交流平臺,給教師出課題下任務,為教研室改換高配置的計算機、提供備課網絡平臺、建立教師備課資料室、引進模擬化實操系統,為教師創新提供客觀條件。
(二)樹立“一專多能”的理念,引導教師創新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一名教師負責一個組的實操訓練,這一做法把實操訓練成績、訓練質量的責任落實到了個人,落實到了訓練的末梢,但帶來了教師鉆研難、創新難的問題,一個教師既負責這個專題的教學,又負責另一個專題的訓練,導致的結果是教得多、教得雜、教得不精。一支精干的教師隊伍必須強調“一專多能”[4]。因此,要把教師從多與雜的教學中解放出來,針對一個專題搞教學,對著一個問題搞鉆研,在精中求多,圍繞自身負責的專題向周圍的領域進行拓展,如此達到多能的效果顯然比多方位接觸無專項鉆研更為突出。改變教師按組負責的狀況,轉為分專題負責,從而引導教師樹立“一專多能”的理念,在“專”字上下功夫,對專人負責的專題進行深探討、細鉆研,在鉆研中求創新。
三、培育信念,積極打造廣大教師的主體意識
(一)培育“育人在我”的信念,打造教師教學的主體意識
教師是教學實訓的具體實施者,在以教學實訓為中心的職業教育中,教師是教學實訓的主體。教學精品的取得需要優秀的一線教師,精煉的教師隊伍需要樹立“育人在我”的信念。各教研室要按照具體情況,征求教師個人意見,按專題進行分工,把課題落實到具體的人。采取查教師備課教案、聽教師授課情況、看教師研究成果等方式給教師施壓,使教師個體均成為本單位某一專項教育實訓中的行家里手,做到“手中有糧,心里不慌”。在循序漸進中,培育起教師“育人在我”的信念,打造教員教育訓練的主體意識。
(二)培育“贏得尊重”的信念,打造教師尊師重教的主體意識
作為職業教育院校,營造尊師重教氛圍,需要各級黨委和領導機關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廣大教師“贏得尊重”的信念做支撐。尊重不是靠他人賜予,而是靠自己贏得。一支松散的隊伍,即使給予再多的政策傾斜、經費投入,造就的也只能是“玻璃缸里的蒼蠅——有光明沒出路”。培育“贏得尊重”的信念,一方面要為教師提供信息交流和學習鉆研的機會與平臺,另一方面還要教育廣大教師從自我做起,憑借淵博的學識、謙虛的學風、嚴謹的作風、獨到的見解、敏銳的洞察力去博得眾人的賞識與敬佩,成為尊師重教的主體。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5-03(002).
[2]加快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 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 為把我國建設成為世界科技強國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N].人民日報,2019-11-02(001).
[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EB/OL].(2018-01-20)[2018-05-20].http://www.Moe.edu.cn/s78/A10/A10_zcwj/201801/t20180131_326148.html.
[4]王定華,韓世文,鐘原.“亮”出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好聲音[N].中國教師報,2018-02-07(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