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凱鋒 范榮華 丁菲
摘 要:儒家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有極其重要地位,衢州是歷史文化名城,南孔文化的發源地,有孔氏南宗家廟、孔子文化公園和衢州中國儒學館等豐富儒學教育資源,開展儒學教育優勢得天獨厚。當前,衢州市正全力推進“南孔圣地、衢州有禮”的城市品牌建設,探析新時代推進衢州中小學儒學教育路徑正當其時,對于衢州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以及打造“一座最有禮的城市”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新時代;衢州;儒學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主政浙江時期曾指出,衢州歷史悠久,是南孔圣地,孔子文化值得很好挖掘,大力弘揚,這一‘子要重重地落下去[1]。推進中小學儒學教育對于弘揚孔子文化大有裨益,新時代,學生家長的教育觀念和教育理念發生了新的變化,不僅希望孩子在智力方面得到很好的培養,同時也越來越希望在德育方面有所提升。通過調查研究當前衢州市中小學儒學教育現狀,充分認識開展儒學教育的重要意義,本文嘗試為衢州中小學開展儒學教育探尋可行路徑。
一、當前衢州中小學儒學教育的現狀分析
為了初步了解衢州市中小學生的儒學知識水平,研究當前衢州市中小學生儒學教育現狀,筆者結合實際設計了問卷,涉及“你知道衢州市是歷史文化名城、南孔圣地嗎?”“你之前學習過儒學嗎?”“你是通過什么途徑了解學習儒學的?”等10個問題,其中有7個單選,2個多選和1個開放性題目。
本次研究在實地調研及資料分析基礎上展開問卷調查,在白云小學、實驗學校、衢州三中等中小學發放調查問卷125份,收回103份,其中有效問卷共100份,被調查者均為衢州本地中小學就讀學生,其中男同學47人,女同學53人,年齡在8至17歲之間。通過分析回收上來的調查問卷,筆者發現三個問題:第一,儒學教育開展不普及,學校家庭不夠重視。中小學生接受的儒學教育并不多,超過50%的學生認為學校開展儒學教育方面的課程不夠,還僅僅停留在《論語》的背誦階段。學校和家庭希望把大部分的時間和教育資源分配在應試教育所要求的課程上面。第二,廣大中小學生有儒學教育的需求,但受到當前的條件和因素制約。約有80%的學生表示他們愿意儒學教育,想更清楚的知道什么是儒學,有接近90%的學生認為儒學能夠幫他們更好的培養良好品德,并可以從中習得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第三,目前中小學教育中沒有專門開設儒學教育課程,學生了解儒家文化主要通過語文課本,校外鮮有以儒學講授為主的培訓機構,接近90%的學生支持成立更多的儒學培訓機構。
二、新時代推進衢州中小學儒學教育的意義
新時代推進衢州中小學儒學教育對于文化傳承、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文明城市創建和提升人口素質等具有重要意義。
從宏觀上說,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是未來教育的一個努力方向,推進衢州中小學儒學教育可以使衢州在德育方面走在全國前列。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德育工作,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2]。衢州市具有開展儒學教育得天獨厚的優勢,可以充分利用衢州的文化資源和文化特色,補齊學校教育的短板,服務衢州基礎教育。同時,推進中小學儒學教育符合國家構建德智體美勞教育體系的目標要求,符合浙江省提出的健全家庭、學校、社會協同育人機制,更好地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能夠有效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從中觀上說,衢州市正全力推進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全國文明城市是市民整體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較高的城市,是所有城市品牌中含金量最高、創建難度最大的一個,它不僅要求城市市容、市貌干凈整潔,而且對廣大市民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要求市民做到不亂扔垃圾、不闖紅燈、不隨地吐痰等,在這樣的背景下,在全市中小學學生中廣泛開展儒學教育,可以促進“一座最有禮的城市”創建,如果做到人人都學習、人人都了解,那么人人都可以是“衢州有禮”的宣傳者,不僅可以展示出作為衢州市民良好的精神風貌,而且可以突出衢州“南孔圣地、衢州有禮”的鮮明特色,樹立良好的城市形象。
從微觀上說,儒學教育可以促進中小學生良好行為的養成,進而影響其道德觀、價值觀等。2018年,由浙江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組織開展了《浙江省中學生德育現狀調查報告》,據調查反映“90%以上中學生認為自己應學習了解并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3],中小學階段正是青少年學生行為養成的關鍵時期,儒學強調家國一體、仁者愛人以及誠信待人等,對于塑造中小學生熱愛祖國、與他人和諧相處和誠信友愛等品質具有引導意義,對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指導意義。可以看到,當前中小學存在不同程度的校園欺凌情況。例如,2018年12月5日,河北省邢臺市清河縣揮公實驗中學的初一學生劉某與王某發生矛盾后。在此后的9天時間里,王某伙同相鄰宿舍的7 名女生對劉某進行了連續的毆打和欺凌,對劉某進行拳打腳踢,手段極其兇殘。后來,王某還惡整劉某。在寒冷的冬天,王某把劉某的衣服強行扒下當拖布拖地,甚至還強行往劉某身上倒臟水,大聲辱罵并扇劉某耳光[4]。通過儒學教育可以營造和諧溫馨的校園環境,保障廣大中小學生健康成長;同時,倡導儒學教育和儒學思想,也是對當前部分學生群體中存在的享樂主義、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不良思想一種有力回應。
新時代推進衢州中小學儒學教育的路徑
“儒學的真正復興在于其傳統智慧與今日之需相結合并在每一個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有所作用”[5]。新時代衢州中小學儒學教育需要系統規劃,綜合發力,協同推進。
首先,政府、社會和學校要高度重視,加大儒學教育投入。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要讓孔子文化重重落地”的指示要求,繼續在各中小學學校增加以孔氏南宗文化為特色的校園文化布置力度,使廣大學生能夠徜徉其中,行走其間。在校園可以時時處處感受濃郁的儒學文化,包括孔子雕像,儒學走廊、墻面,用論語中的詞匯命名教室、實驗樓、圖書館;道路旁、草地上,校園內的論語石刻隨處可見,“努力創設一個儒學氛圍濃厚的南孔文化校園大環境,讓師生在這濃郁的文化氛圍中,時時刻刻都接受儒學信息的熏陶和滋養,從而將儒學精髓逐步內化為自覺的人文素養”[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