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研究B型主動脈夾層圍手術期血壓監護與管理。方法 本次研究樣本選取時間為2017年1月~2018年1月,研究對象為于我院接受治療的20例Stanford B型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患者,對其實施圍手術期血壓監護與管理護理措施,觀察護理結果。結果 20例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患者經護理后,有18例患者術后成功度過危險期,無任何并發癥發生;有1例患者于治療后左下肢股動脈發生栓塞,給予左側股動脈切開取栓術治療后,術后恢復良好;有1例患者經治療后突發夾層破裂,導致患者發生死亡,因此,本次治療成功率為9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0例患者護理前收縮壓水平及舒張壓水平,均明顯高于護理后收縮壓水平及舒張壓水平,其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B型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患者實施血壓監護與管理,能有效降低術中并發癥發生,降低患者收縮壓及舒張壓水平,保障手術順利進行,促進患者康復。
【關鍵詞】主動脈夾層;動脈瘤;血壓監護;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11..02
主動脈夾層為血管外科臨床疾病,該病發病率較少,每年約有十萬分之一至二十萬分之一患者發病[1],且其發病人群主要為中老年人群,男性多于女性[2]。臨床資料顯示,引起該病發生的主要原因為高血壓、結締組織病、動脈硬化以及先天性心血管病等因素[3],主要癥狀為腎臟缺血、疼痛、高血壓以及下肢缺血或截癱等神經癥狀,使患者生活質量以及生活安全受到嚴重影響,因該病起病較急,危害較大,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及致死率。目前,臨床對該病的治療方案已經完善,但因受患者自身血壓影響,仍有不少患者于治療過程中產生并發癥發生,因此,應在給予患者實施手術治療時,積極配合圍手術期護理措施,降低并發癥發生。為進一步探討對B型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患者的護理效果,本次研究,對我院收治的20例患者均實施血壓監護與管理護理措施,皆在探討其在手術中的應用效果,現做如下闡述。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樣本選取時間為2017年1月~2018年1月,研究對象為于我院接受治療的20例Stanford B型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患者。其中男17例,女3例,最大年齡為76歲,最小年齡為58歲,平均年齡為(67±1.6)歲。
1.2 方法
對參與本次研究的20例患者均實施圍手術期血壓監護與管理護理措施,方法為:①術前監測:因高血壓疾病為引發主動脈夾層發生的主要因素,且該因素對患者疾病影響較大,因此,護理人員應于術前對患者血壓進行及時監測,遵醫囑對患者應用硝普鈉由外周靜脈給予泵入,使患者低壓控制在60~90 mmHg,高壓控制在100~120 mmHg。針對頑固性高血壓或血壓值持續不降的患者可采取聯合用藥進行降壓,使患者血壓控制平穩。②術中監測:于患者進入導管室后,應將給予患者治療的降壓藥物一同帶入導管室,對患者行橈動脈穿刺,建立動態血壓監測,并對血壓、心率等指標進行密切監測,直到其調至為平穩狀態。③術后監測:于手術治療結束后, 對橈動脈置管繼續保留,方便對患者血壓進行監測,且保證橈動脈置管的通暢,應用1250 U肝素與500 mL生理鹽水制成肝素鹽水3mL對管道進行沖洗一小時,密切觀察患者血壓值。④心理護理:因該病導致患者發生強烈疼痛及恐懼心理,此時,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患者心理變化,及時對其進行心理疏導,緩解其不良心理,增加其治療依從性。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護理后結果。
觀察20例患者護理前、后收縮壓以及舒張壓水平。
1.4 統計學處理
經SPSS 14.0統計學軟件實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應用n(%)描述,計量資料(護理前、后收縮壓以及舒張壓水平)應用(x±s)描述,組間經t和x?檢驗,差異在P<0.05時,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20例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患者護理后結果
參與本次研究的20例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患者經護理后,有18例患者術后成功度過危險期,無任何并發癥發生;有1例患者于治療后左下肢股動脈發生栓塞,給予左側股動脈切開取栓術治療后,術后恢復良好;有1例患者經治療后突發夾層破裂,導致患者發生死亡,因此,本次治療成功率為95%。
2.2 20例患者護理前、后收縮壓以及舒張壓水平
經對比,護理前收縮壓水平及舒張壓水平,均明顯高于護理后,其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T=34.5874,P=0.0000);護理前舒張水平,明顯高于護理后,其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B型主動脈夾層是指主動脈內膜撕裂后血液經裂口滲入到主動脈壁中層,致使血管壁發生分層現象,最終形成夾層血腫,且其沿主動脈壁進行延伸剝離,沿主動脈縱軸進行擴展的一種較為嚴重的心血管系統疾病[4],該病常導致患者發生不同程度的疼痛。由于B型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患者發病較急,且該病變化較快,因此,應對該病的患者進行及時治療,且給予血壓監測與心率監測護理,使患者血壓與心率保持平穩,降低其術中并發癥發生,避免患者發生死亡。本次研究中發現,引起Stanford B型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患者血壓發生波動的主要原因如下:①疼痛:臨床上,約有90%以上的Stanford B型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患者在急性發作期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包括腹部劇烈疼痛及突發性胸背部疼,嚴重時甚至如刀割樣或撕裂樣疼痛,使患者疼痛難忍,引起血壓升高,其為Stanford B型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患者臨床上最常見且最典型的首發癥狀。②焦慮情緒及恐懼心理:由于該病起病急且伴有疼痛感,因此,常使患者發生恐懼心理,使其精神緊張,同時因該病引發的瀕臨感,還會引發其發生焦慮情緒,使其血壓升高。③腹內壓升高:患者在排便用力及咳嗽用力時,均會使其腹內壓升高,從而導致其血壓驟然升高,增加主動脈夾層破裂的風險。④睡眠障礙:因該病對患者造成恐懼心理和焦慮情緒,其直接造成患者睡眠障礙,長期以往,使患者血壓明顯升高。因此,在對Stanford B型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患者實施治療時,應積極配合有效的護理措施,使患者血壓平穩,保障手術順利進行。本次研究結果發現,通過對我院收治的20例患者分別實施術前監測、術中監測與術后監測血壓管理,結果發現,20例患者中,19例患者均獲得成功治療,治療成功率高達95%。
綜合以上分析,對B型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患者實施血壓監護與管理,能有效降低術中并發癥發生,促進患者康復。
參考文獻
[1] 顏春霞,王 靜,陳 帥,馬雯雯,姜春梅.一站式雜交手術治療復雜B型主動脈夾層的圍術期護理[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26):114+117.
[2] 鄧 娟.Stanford B型主動脈夾層病人覆膜支架植入術圍術期的護理[J].全科護理,2017,15(22):2731-2732.
[3] 趙洪霞,趙 俊,黃文華,李黨香,馬英霞,聶 英.胸主動脈腔內修復術治療Stanford B型主動脈夾層患者圍術期血壓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7,32(05):464-467.
[4] 王歡歡,馬麗園.圍術期系統護理干預在急性主動脈夾層患者血壓控制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導報,2017,14(01):166-169.
作者簡介:王靜(1979-),女,漢,湖北十堰人,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主動脈夾層大血管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