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依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資產管理業務迅速發展,一系列針對資產管理業務的政策相繼出臺。由于我國開展私人銀行資產管理業務的時間較短,在發展模式方面還不夠成熟,資產管理能力也有待提高,而各大金融機構在這方面的業務一直處于探索階段。本文以探索國內私人銀行資產管理業務的發展模式為目的,并通過國內外文獻研究、具體案例分析等方法,以期找到一條適合我國金融機構開展私人銀行資產管理業務的發展道路。
【關鍵詞】私人銀行 ?資產管理 ?機構
引言:監管放松使得證券公司、信托公司、資產管理公司等金融機構紛紛開展針對高端客戶的資產管理業務,瓜分高凈值客戶,增加了高端客戶資產管理的競爭局面。在資產管理問題上,包括資產配置方案的設計,產品種類、期限等因素的選擇,當前各銀行的私人銀行產品存在嚴重的同質性,大零售部、事業部型的管理模式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問題。隨著投資渠道的增加,資產配置不應局限于固定收益理財產品等風險較低的產品,應包含房地產、債券、股票以及藝術品投資等多樣的投資渠道,實現合理的資產配置方案以達到資產管理目標。管理模式要求更加高效、獨立、有序的開展業務,形成具有品牌特色以及核心競爭力的私人銀行部門。面對如此龐大的資產規模以及多元化的投資產品,需要私人銀行提高資產管理能力,保證客戶資產的保值升值,實現客戶的資產管理目標。
一、私人銀行資產管理業務的相關理論
(一)投資組合理論
馬克維茨于1952年發表的學術論文《資產組合選擇—投資的有效分散化》,提出了“均值—方差”分析方法和投資組合的有效邊界。通過這一分析方法,使得資產配置的定量分析成為了可能。這一理論運用數學和統計的方法引入到資產組合研究中,馬克維茨通過對證券產品收益情況分析,發現其收益分布服從正太分布,于是通過對均值和方差來描述投資產品的收益率和風險狀況。這一研究成果奠定了業界在市場、產品、投資者偏好等諸多不確定條件下,運用數理方法和模型有效分析如何在風險一定的條件下取得最大的收益。其中相關系數對產品的影響體現在如何確立兩種組合產品的相關性從而做出對沖投資,從客戶角度出發,在市場環境好的情況下,投資者關心的是能否實現高于市場收益的更高的收益,而在熊市的環境下,投資者也不愿看到投資的產品出現損失。資產管理機構正是用相關系數測算之間的相關性以此保證在一種產品收益出現損失時仍然保證投資組合本金安全或者正的收益。β系數對于資產管理業務中個股對于市場整體的敏感性測量意義巨大。CAPM模型,作為馬克維茨投資組合理論的補充和延伸,通過對風險資產相對于市場風險的變動程度,從而確立出與其資產的回報率。在這一理論中,馬克維茨引入了多個數學名詞,這些名詞對于當代資產配置理論的研究、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二)美林投資時鐘理論
就資產管理而言,投資哪些產品,在什么樣的宏觀環境下投資,如何在正確的時機投資,在風險一定情況下實現收益率的最大化。美國的美林證券對超過30年的經濟數據觀察,包括債券價格變化,股票收益率變化,現金回報率以及大宗商品的價格變化,提出了衰退、復蘇、過熱、滯漲四個經濟周期。并由此指出了經濟周期與債券,股票,現金、大宗商品價格變化和不同行業輪動之間的相關聯系,為資產管理業務的開展提供了很大的借鑒意義。
美林時鐘由經濟周期,四種投資產品以及通貨膨脹三個部分組成。根據美林證券對美林投資時鐘的分析,經濟增長率指向南北方向,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是時鐘運行的內在動力。衰退、復蘇、過熱、滯漲周期沿著順時針轉動,在不同的經濟周期,會有一項投資產品的收益率高于其他產品,獲得高額的收益率。
(三)理財規劃理
理財金字塔一般分為四個層級:基礎層、保值層、增值層、投機層,這四個層級對資產數量的要求不同,資產投入從下往上越來越高,所獲得的收益也隨之升高。理財金字塔中涉及的對理財規劃的四個階段,既然是金字塔的形狀就表明需要的資產分配是基礎層的最多,因為這樣的分配是保證家庭核心資產最安全、穩定的方式,如果將大量的資金放到投資、投機層,一旦上層投資出現虧損,就會造成金字塔的崩塌,對家庭基本生活的保障構成危及。所以,金字塔形狀的理財是最為穩健、安全的投資方式。
從應用的角度來講,理財金字塔易于被人們所理解,投資理念淺顯易懂,形象的對投資產品的風險收益、資金安排進行了描述,在營銷過程中能夠起到較好的效果。但是,該理論只能從定性的角度對投資產品進行分配,無法做到精確的定量分析,相對于專業的理財人士來講這種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
二、私人銀行資產管理業務的現狀分析
(一)金融機構私人銀行資產管理業務放松管制、放寬限制
證監會近期出臺的相關法律法規,允許了證券公司開展資產管理業務,而在這之前,只有基金公司在對客戶有要求標準的前提下開展資產管理業務。銀監會批準的針對商業銀行的試點辦法,對銀行來講無疑是一次盤活存量資金,擺脫單純存款攬儲回歸代客理財的機會。這些政策,辦法的頒布實施,預示著大資管時代的到來。大資產管理背景下,各金融機構之間的行業限制越來越小,行業監管也不在是傳統情況下各金融行業之間分業經營。這種大資產管理時代的到來打破了行業之間的壁壘,使得資產管理業務跨行業,跨部門運作,有利于私人銀行資產管理業務的深化運行,同時銀行、保險、證券、信托等多渠道的業務合作也使得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創新能力加強。
(二)金融機構跨業合作,創新能力增強
2001年《信托法》的設立,包括之后一系列針對信托業務開展的法規的出臺,對信托公司的高速發展奠定了基礎。而在近期出臺的各種政策法規之下,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進入了信托公司之前的業務范圍,這也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信托公司的政策紅利。之前,只有信托公司才允許設立公募基金,開展資產管理。現在,各種類型的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都可以在資產管理業務上分一杯羹。銀行的理財業務,在大資管時代之前,通常是銀行募集資金,將資金投入到特定的項目上,證券公司和信托公司只是作為通道,這對金融部門的監管造成了很大的困難,同時資金也有相應的風險,在商業銀行新的經營背景下,銀行可以避開通道,設立資產管理子公司,自行管理客戶的資產,不僅降低了通道風險,也利于監管層的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