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言鋒



摘要:“班班通”的運用,對傳統的課堂教學起了較大的助推作用。基于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教師利用“班班通”這一輔助教學手段,點亮異彩紛呈的英語課堂活動,讓課堂教學“活”起來,“動”起來。
關鍵詞:多媒體“班班通”趣味性
當前,學校教育正在由傳統教學模式向智能教育模式轉化,而智能教育模式下的多媒體教學利用文字、圖片、聲音、視頻等一體化界面,使課堂教學變得生動、直觀、有趣,小學英語課堂也因此增添了多樣性和實效性。故而,教師提供給學生知識的渠道也越來越寬廣。
2013年,我校開始安裝“班班通”,實施信息化教學。教師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以不同的教學方式構建英語趣味課堂,從聽、說、讀、寫四種基本應用能力著手,拓展語言輸入渠道。這種課堂教學模式不但提高了教師課堂傳授知識的效率,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樂趣,而且在使用的過程中提升了教師自身的信息技術核心素養,并使教師能逐步適應現代教育發展的智能化道路,為小學生進行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提供優質資源服務。現結合自己的多媒體教學實踐談談心得和具體的做法。
一、巧用PPT課件,促使教學活動多樣化
現代課堂教學活動中,PPT課件是多媒體中最常見的應用軟件,目前被廣大教師應用于一線課堂教學之中。其優點是制作方便,知識點利于在電腦平臺上展示,便于操作,獲取資源和資源整合都比較快捷,能夠很好地幫助教師解決教學活動當中出現的問題。PPT的廣泛應用,有效地解放了教師以往的備課模式,給予教師更廣泛的教學設計活動的空間,把教師的思維、對課程的探討、文本設計等都通過PPT一一地呈現,小學英語趣味課堂瞬間被點亮了。如執教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義務教育教科書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三課時的時候,在復習導入這個教學環節中,我運用PPT課件設計了兩種不同的鞏固復習方式,讓枯燥的知識在電腦屏幕里“動”了起來,打破了傳統的英語教學復習模式。同時,教師利用PPT課件輔助教學,能讓孩子們輕松愉悅地進入學習狀態,融入老師的教學設計環節,學習效率得到提升。如圖一所示。
這些色彩斑斕、繪聲繪色的練習題型,極大地豐富了我的課堂教學內容,刺激著學生的多種感官,有效地讓學生投入到快樂的英語趣味學習之中,使教學活動不再單一化。
二、活用Flash動畫, 讓教學內容由靜到動
Flash動畫是一種矢量動畫格式,畫面動感、流暢,可視度高,留存記憶的時間比較長,有助于學生儲存知識,也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課堂教學中,我把文本中的語言點、重點句型或對話用Flash軟件制作成一個個動態的畫面,配上場景和音樂。如此一來,原本僵硬的語言文字立刻轉變為異樣的動態畫面,學生的興趣也被徹底地激發出來,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大多數學生踴躍舉手參加課堂小活動,原本成績不太好的學生也敢嘗試著加入其他伙伴的活動或游戲之中,教師從而很好地完成了初定的教學目標。Flash動畫教學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洞察問題能力、解析問題能力、處理問題能力、參與活動能力、語言輸入能力和知識融合輸出能力。中央財經大學劉軼芳教授在其《什么是好的教育——學校教育的哲學闡釋》一書中這樣說:課堂教學的根本意義,就在于讓學生進入教學所開啟的復雜世界之中,去自主地獲得辨別能力、靈巧能力、鑒賞力,獲得自主行動的能力。
例如:在一次五校聯盟同課異構的展示課中,我在教學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三課時的時候,設想讓學生對Amy一家的旅游行程有個清晰的了解和認識。我大膽地采用了Flash動畫和PPT課件相結合的形式,整合了一些資源,根據教材的內容設計了一個旅游行程動態圖(圖二),把要表達的意思直觀地呈現出來。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利用“班班通”演示這張旅行圖,畫面中動態和靜態相結合,伴隨著場景和聲音,一會兒的工夫學生就把文本的內容輕松地捋清了,并能用英語簡單敘述出來。這種方法既省時又有效果,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自我探究、自我獲取、自我整合的能力,受到了同學們的喜愛和現場老師們的好評。
三、善用暢言教學工具,策動課堂教學活動的可變性
小學英語課堂是集聽、說、讀、寫、玩、演、唱等于一體的有趣課堂,教師要最大限度地發掘兒童的潛質和個性,著重培養孩子們的優秀品質及綜合能力。
在“班班通”的班級電腦中,暢言教學軟件是教師上課的好助手。每一節課教師不可能都使用PPT、Flash動畫,但是暢言可以。目前,學校所用的教材,無論哪個版本,暢言里都能找到相應的電子課本,打開電子課本,很容易找到教師要授課的內容。授課過程中,教師打開教學內容,根據課前備課設計,使用對應的教學功能按鈕——聚焦、Flash演示、單詞跟讀、句型跟讀等,將重點知識變著花樣呈現。眾所周知,一節成功的英語課應該讓孩子們在構建知識、發展潛能、拓展視野、發散思維、呈現個性等方面做到深度融合。所以,當文本內容在暢言上呈現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前臺動手操作演練,模擬真實的場景,培養語言輸出的整合能力,為學生發揮創造力注入活力,從而避免傳統的灌輸式教學。
四、妙用“微課”資源,優化課堂效率
“微課”是最近幾年根據智慧課堂的發展應運而生的一種微課程。它以“精”而著稱,常以解決課堂教學中出現的某一個知識點,利用視頻的播放形式向學生傳授知識,幫助他們解惑、復習、鞏固重難點、易錯點、混淆點,并逐漸形成拓展、遷移運用的能力,培養他們探究性學習的習慣。
目前,在安徽省基礎資源應用和淮北市智慧教育等網站上面,有大量的涉及各種知識點的微課。那么,如何妙用這些資源就成為我們一線教師關注的重點。課堂教學中,我會根據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在恰當的語言文本中植入微課。植入的微課時間不宜太長,要做到恰到好處,幫助學生理解。例如:PEP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2 Part B這一章節中,通過做基礎練習,我發現部分學生對動詞過去式的變化形式掌握得不是很好,概念比較模糊,基礎訓練上面的練習題目錯誤比較多。于是,我就利用課余時間,根據學生的情況,分層次地做了兩節關于動詞過去式幾種變化形式的微課。通過對文本教材的深入學習,我在不同的時段有針對性地插播這兩節微課,幫助學生理解、消化。微課視頻中(圖三),動態畫面和靜態畫面相結合,圖文并茂,學生慢慢地掌握了規律,課堂效率進一步得到優化,實用性凸顯,錯誤漸漸變少了。
五、借用投影儀,讓作業點評直觀化
“英語課程評價體系要有利于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要通過采用多元優化的評價方式,評價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水平”,所以課堂中對學生作業的點評不僅要有序、有法,還要有效。而利用實物投影儀就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教師直接把要點評的作業放在桌面上,將儀器對準主題圖,屏幕上就會出現畫面,而且可以任意調整大小,畫面清晰,顏色鮮艷,就像家中的電視機一樣。如此,學生的積極性肯定會被激發出來,參與學習的熱情高漲,注意力高度集中,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這啟示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時時關注學生的作業,收集他們的反饋信息,利用投影儀適時進行形成性評價,提醒學生當場修改,幫助他們及時完成對知識的識記。另外,作業點評過程中,教師恰當地使用投影儀,能使學生在練習中動眼、動口、動手、動耳、動腦,有效地培養學生觀察、思維、表達等能力,從而提升作業完成的質量。
總之,智慧教育環境下的英語課堂,巧妙地運用多媒體手段不但可以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增添課堂樂趣,還能培養和提高教師信息技術綜合使用能力,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創設融洽的課堂教學氛圍。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劉軼芳.什么是好的教育——學校教育的哲學闡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責任編輯:黃大燦 趙瀟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