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爽 胡偉
班級是學校教育教學的基本組織單位。班主任是班集體的組織者和管理者,在班級建設中是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是,一個班集體的管理與成長,也與該班所有學科的任教老師休戚相關,所有非班主任的教育和管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班級風貌、學生的學習習慣和道德情操。而在實際教學中,往往通過班級管理的好壞去反觀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卻忽略了這個班級中其他科任教師的管理作用。
明確職責,有的放矢
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某某音樂老師無法正常管理班級,連自己的音樂課都無法順利完成,需要班主任或者輔導員的協(xié)助;某某美術老師無法讓班里的學生靜下心來認真上課,經常和其中幾個“問題學生”發(fā)生沖突,需要班主任來協(xié)調……長此以往,科任老師或學校管理者就會認為——班主任是怎么教育孩子的?怎么不買科任老師的賬?這個班級的風氣太差了……這些責怪和懷疑都是沖著班主任來的,大大忽略了非班主任任課教師的教育責任。細細思考,只要你是班級任教人員,你就是班級管理責任者之一,教師承擔的不僅有學科教學的任務,也擔任了該班班級建設和管理的重任。那么,作為非班主任的教職人員,如何解決在班級教學中學生管理的問題,根據“四有教師”定位可以找到答案。
唐代文學家韓愈說過:“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一個人選擇了教育事業(yè),就意味著選擇了責任,用韓愈的話來概括就是選擇了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責任。不過,大多數(shù)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過分重視授業(yè)、解惑之責,而忽略了傳道的重任。無論任何學科的教師,首先要明確育人的責任。身為文明的傳遞者、學生成長的引路人,教師應有正確的理想信念,用積極向上的夢想去點燃孩子們正能量,在他們心中播撒下健康的種子,精心呵護,認真培育出純粹、陽光、高尚的花朵。有了這樣的理想信念,每一個學科教師,都會嚴格要求自己、明確責任,將傳道放在教書育人的首位,在學生當中樹立正直的教師威嚴,引領學生以虔誠、嚴謹、積極的態(tài)度在學科學習中習得知識,領會成長的意義,上好每一節(jié)課。
投資情感,建立信任
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沒有情感,道德就會變成枯燥無味的空話,只能培養(yǎng)出偽君子。”當前,有人質疑教師只是把這份工作當養(yǎng)家糊口的生計,而不是把它當成一份事業(yè),所以就很難在心中建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唯有認識到教師不僅僅是一份維持生計的職業(yè),還肩負著“立德樹人”的偉大使命,才能在內心生發(fā)立德、修身、敬業(yè)等高尚的道德情操。
學校每一位學科教師都承擔著育人的責任,每一位教師都應以高尚的道德情操感染學生,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言傳身教為學生樹立人生榜樣和目標;在學生心中,成為可以信任、依賴和學習的人生標桿。這樣的課堂,一定有真情的互動、尊重的呈現(xiàn)、智慧的碰撞、快樂的體驗,哪里還會有管不了的局面呢?
展示魅力,樹立榜樣
學科教師很難把控課堂的原因,有沒有從自己身上去反思過?為什么學生會在非班主任的課堂上鬧別扭?除了與執(zhí)教者自己的職業(yè)認識有關,與是否擁有學生敬佩的人格修養(yǎng)有關,關鍵還在于教師的學科素養(yǎng)是否讓學生佩服?
讓學生折服的不僅是教師的人格魅力,更重要的是扎實的學識。尤其是新時代的教師,面臨著信息大爆炸的沖擊,學生隨時都能通過網絡找尋到需要的知識信息。教師如果沒有深厚的學科專業(yè)知識和淵博的學識,將其深入淺出地傳授給學生,那么怎能期待學生在課堂上滿懷敬仰目不轉睛地盯著自己呢?怎么能責怪一些學生在上課時把精力都用在了搗亂上?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說:“學生可以原諒老師的嚴厲、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諒老師的不學無術。”這看起來比較極端的看法,也不無道理地闡釋了師之所以為師的基本要求。若教師不時刻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教學中捉襟見肘的時刻將越來越多。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上滿足不了對未知世界的渴求,那如何能讓他心悅誠服地聽老師上課呢?
選擇教師作為職業(yè),必然是平凡一生,但我們不容許自己平庸一生。在適應新時代而不停學習、充實自己的同時,以積極正面的師者形象告誡所有學生:為師沒有停下學習的腳步,海納百川;你們更應該追隨老師的步伐,刻苦努力,在課堂上、學習中塑造更好的自己。
協(xié)調關系,齊頭并進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任何一位教師的心中都應該對教育對象充滿著真誠的愛與關懷,以情動情,以愛激發(fā)更多熱愛。老師的理解與寬容、愛與呵護,通過每一個眼神、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話傳遞給學生,學生便以尊重與信賴回饋老師,以勤奮與努力對待自己的學習。“良師益友”“亦師亦友”并非遙不可及,平等對話、包容理解、靜待花開,用愛去感化每一個獨特的生命,讓他們在個性化成長的同時,規(guī)范自己的學習習慣,逐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師生在友好、愉悅的氛圍中開展學習活動,讓學習效益最大化,教師和學生互相成全一段最美好的校園時光。
結束語
學校科任教師,即便不是班主任,也應當時刻用“經師易求,人師難得”來警示自己,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實學識、仁愛之心,緊跟時代節(jié)奏,不斷更新育人理念,提升自己的學科素養(yǎng),完善自己的人格魅力,做一名真正的人師。這樣,就能上好每一節(jié)課,育好每一個鮮活的生命個體,讓學生通過教育成長為頂天立地的新時代合格公民。
(作者單位:四川省成都市雙流區(qū)棠湖小學;成都市雙流區(qū)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