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鑒安 連洪勝 尤一新


【摘要】目的 探討臭氧注射治療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JOA評分及β-EP、MMP-3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8年7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入院的92例腰腿疼痛且經腰椎CT 或/和MRI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兩組,每組46例,給予對照組患者保守療法,包括藥物治療、按摩及牽引等;觀察組患者給予椎間盤臭氧注射治療,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安全性,治療前后疼痛緩解情況、JOA評分及血清β-內啡肽和MMP-3含量變化情況進行觀察和分析。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前MMP-3、β-EP、JOA評分、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MMP-3、β-EP、JOA評分、VAS評分均優于治療前和對照組治療后,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療效優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臭氧消融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效果顯著,可在臨床廣泛推廣。
【關鍵詞】臭氧;腰椎間盤突出;JOA評分;β-EP;MMP-3
【中圖分類號】R6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6..02
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很多,治療方法也很多。包括保守治療,手術治療,微創治療。根據患者癥狀體征及輔助檢查結果,制定適合患者的個性化治療方案,使患者經治療后能更快的恢復正常生活及回歸社會。近些年微創介入治療技術發展較快,在癥狀較輕,椎間盤突出組織較小的患者,微創治療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微創方法也較多。本研究探討臭氧注射治療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JOA評分及β-EP、MMP-3的影響。現將材料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7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入院的92例腰腿疼痛且經腰椎CT 或/和MRI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臨床癥狀體征均與腰椎間盤CT和(或)MRI檢查及椎管造影結果相符,排除腰椎結核和腫瘤等其他疾病,符合腰椎間盤突出癥診斷標準。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兩組,各46例,觀察組中男25例,女21側,年齡24~77歲,病程3個月~10年,住院3~5 d。觀察組中男26例,女20側,年齡23~79歲,病程3個月~9年,住院3~6 d。2組患者性別構成、年齡、病程、病變椎間隙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觀察組
采用臭氧消融術治療,患者保證適合的體位接受治療,一般取側臥位或者俯臥位。CT 片為準,實施穿刺(穿刺部位常規鋪巾消毒)。經由C形臂X機透視下進行穿刺。針對不同類型的腰椎間盤突出癥,選取不同的穿刺部位。旁中央型(脊柱中線患側旁,8 cm);腰椎間盤膨出或后正中突出(經神經根與硬膜囊之間或神經根與小關節之間,使針尖抵達椎間盤中后三分之一處);于盤內及突出物中央和盤外注射濃度40~60 ug/mL的臭氧/氧混合氣體(5~15 mL),總量不超過30 mL;椎旁注射濃度30 ug/mL的臭氧/氧混合氣體(5~15 mL),總量與上述相同范圍。針對特殊情況者(病程長臭氧溶解欠佳及因纖維環破損致臭氧盤內存留較少),為了保證療效,應給予膠原酶600 U(注射)[4]。此外,在治療完成后,叮囑患者休息。
1.2.2 對照組
依據病人的臨床表現決定治療,予平臥休息,并可行牽引、按摩、藥物等多種非手術保守療法綜合治療。
1.3 ?觀察指標
評價兩組患者治療后的效果及安全性,記錄并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VAS評分、JOA評分及β-EP、MMP-3的變化。
1.4 ?療效評定標準
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記錄疼痛程度。o分,表示無痛;10分,表示劇痛;治療后3個月由醫生進行VAS評分。療效標準為優、良、差、無效。VAS評分:0~l為優:癥狀完全消失,恢復原來的工作和生活;VAS評分2~4為良:有稍微癥狀,活動輕度受限,對工作生活無影響;VAS評分5~7為差:癥狀減輕,生活能自理;VAS評分8~10為無效:治療前后無差別,甚至加重。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軟件進行統計處理,計數資料比較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MMP-3、β-EP、JOA評分、VAS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MMP-3、β-EP、JOA評分、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MMP-3、β-EP、JOA評分、VAS評分均優于治療前和對照組治療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的療效優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 論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骨科的常見病,多發病,人群發病率20%,嚴重者可表現為行走無力,甚至癱瘓。椎間盤切除和椎體融合是目前治療椎間盤病最普遍和最有效的方法。但臨床研究顯示其會帶來鄰近關節退變加速、融合失敗、術后神經粘連痛等并發癥。因此微創介入治療因創傷小、恢復快、幾乎不改變解剖結構以及費用少等優點而運用廣泛,其中臭氧注射治療憑借其創傷小、零感染、費用省、高度安全的優點在國外極其盛行,但在國內仍未得到廣泛的推廣,分析其原因是國內相關研究較為單一,其作用機制的研究也不夠深入和完善,而隨著腰椎間盤突出癥發病機制認識的不斷加深及β-內啡肽和MMP-3在疾病發展及引發腰疼等方面作用的明確,本研究則在更為客觀且系統地探討臭氧注射治療效果及安全性的基礎上,以這兩個指標作為對象,探討了臭氧注射治療對患者血清β-EP和MMP-3含量變化的影響,為臭氧注射治療的有效性提供更為科學的依據,從而為其臨床推廣應用更有價值的參考。本研究結果表明兩組患者治療前MMP-3、β-EP、JOA評分、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MMP-3、β-EP、JOA評分、VAS評分均優于治療前和對照組治療后,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療效優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臭氧消融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效果顯著。臭氧注射治療填補了非手術治療和開放手術治療之間的空白,為保守療法效果不明顯的患者,特別是已行外科手術治療或其他微創手術治療但癥狀仍無解除的患者尋找一種新的效果確定、創傷小、安全性高且費用低廉的治療方式。
參考文獻
[1] 肖越勇,孟曉東,李繼亮,等.CT導向下臭氧消融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2005,2(4):246-247.
[2] 俞志堅,何曉峰,何仕誠,等.臭氧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盤內臭氧分布與療效.臨床放射學雜志,2003,22(10):870-871.
[3] 何曉峰,李彥豪,陳漢威,等.臭氧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600例臨床療效分析,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2005,2(5):339-341.
[4] 李繼亮,趙建春,王 ? 欣,等.CT引導下注射臭氧(O3)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實用醫學影像雜志,2004,5(6):326-327.
[5] 何曉峰,俞志堅,滕皋軍,等.經皮穿刺02-03混合氣體注射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中華放射學雜志,2003,37(9):827-830.
[6] 滕皋軍主編.經皮椎間盤摘除術.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159-166.
[7] 俞志堅,李彥豪,等.醫用臭氧經皮椎間盤內注射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介入放射學雜志.2004,12(13):562一563.
[8] 俞志堅,何曉蜂,李彥豪,等.醫用臭氧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術癥[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04,20(4):598-600.
[9] 白躍宏,馬 ? 童,俞 ? 紅,等.下腰痛手術患者康復方法的選擇[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6,11(6):867-869.
[10] 張啟明,于少華,姚 ? 明,等.直腿抬高運動對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的影響[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00,10(1):61.
[11] 張桂云,李振海,謝來芬,等.切吸術聯合臭氧注射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效果觀察[J].護理學雜志,2006,21(20):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