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學科是初中階段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學科,英語閱讀是培養初中生英語語感,建立英語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框架和條件。不過僅僅讓學生們對英語知識進行死記硬背,起到的教學效果不但不好,更是一種間接的英語教學資源與教學時間上的浪費。敘事法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充分應用,能夠引導學生掌握更加有效的學習方法,培養其真正的英語思維,從而有效的提升教學質量。因此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來分析敘事性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初中英語;敘事性教學;閱讀課
【作者簡介】羅華(1982.08-),女,安徽合肥人,安徽省銅陵市第十五中學,中一,本科,研究方向:英語教育。
近些年來,隨著教育部英語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越來越多的家長和學生認識到英語學習的重要性。但是作為一名一線英語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仍能明顯感覺到英語教學的困難和壓力。英語不是母語,它既沒有語文的風趣,也沒有數學的邏輯,很多學生英語基礎薄弱,學習興趣不高,學習英語時有很大的隨意性和盲目性,沒有掌握正確有效的英語學習方法……這些無疑都加大了英語教學的難度。其中敘事法教學是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一種方法,其能在敘述和語言交流等過程中引導學生完成詞匯學習和應用,為學生詞匯學習提供語言環境,從而深化學生記憶,提升學生詞匯應用能力,有助于顯著提升初中英語教學質量。
一、敘事法教學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我發現目前種種英語學習考查都包含了大量的閱讀理解題目,這種題目非常注重考查學生們的理解能力,不再只是會讀就可以應對的。閱讀理解能力將對初中生的英語學習、的持續進步和發展能力的掌握有著關鍵的指導和校對作用。由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敘事法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英語學習情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進而提升英語教學質量。教師在英語閱讀教學當中,不僅要教授初中生理解英語文章表面含義,更要對初中生的英語深層閱讀思維能力進行大力培養和鍛煉,采用敘事法教學來引導初中生善用閱讀方法和技巧,提升其英語綜合素養,進而使其全面掌握英語知識與技能。敘事法教學模式在初中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有助于培養初中生深層思維能力,從而實現對初中英語閱讀的有效優化。
1.掌握文章框架,梳理文章思路與主線。在英語閱讀中,初中生想要掌握并讀懂文章,第一步就是要理解作者的創作框架,明確作者的創作方向和思路。由此,初中生在進行英語閱讀時才能夠保持思路清晰,對于文章的理解能力才會得到有效提升。英語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引領初中生探究、解析文章標題,區分文章類型和體裁;抓住關鍵詞與語句,研究文章段落的拓展方法和形式,找到文章主旨句,由此來展開文章的清晰脈絡,培養學生英語思維。
2.提升邏輯推理能力。在初中英語教學當中,對邏輯推理能力的鍛煉和培養是非常關鍵的,這是進一步促進初中生深層閱讀思維能力提高的重點,是培養深層閱讀思維不可缺少的。首先,英語教師要全面發倔文章細節,從細微之處著手,精妙設置疑問,讓初中生真實處于問題當中,促進初中生進行深入思考,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熱情,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其次,英語教師還要引領初中生對文章上下文進行理解,運用邏輯推理方法,進行大膽的結果推測,提升其對文章思考的深度,由此促進初中生深層思維能力的發展。
3.分析文章整體,進行大膽預測。從初中的英語閱讀文本來分析,一些英語文章從表面上來看是沒有明確結果的,而是在文章的最后設置下懸念,讓學生們開動腦筋猜測文章最后的結果或者是文章的后續發展情況,帶動學生進行更多的思考,使得文章意味更加深遠。大多數此類型的文章都是敘事題材,非常適合采用敘事法教學。對此類英語文章,英語教師應該全面認識和利用文章開放性的結局,使得初中生更加細致的理解和發現文章細節,有根據的進行結果預測和故事發展續寫。
4.關注文章細枝末節,提煉價值信息。敘事法教學要提高對文章細枝末節的關注,以能夠培養學生提煉價值信息的能力。我們都知道細節是決定所有事件成敗的關鍵,在英語閱讀中,不注意閱讀細節勢必會失敗。
5.運用日常經驗,指導生活實踐。所有的語言都來源于日常生活,同時又作用于日常生活。英語閱讀材料的選取,不管是記敘類文章還是說明類文章等,均來自生活當中,和人們的實際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在進行文章閱讀的時候,學生們通常會把某篇文章的主旨或者觀點聯系到自己的現實生活,進而產生共鳴,因此,教師可以帶動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和自身已有的經驗對文章進行分析,由此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究與分析。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師應該充分挖掘文本,從文本出發,設置真實事件情境,帶領初中生聯想到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利用生活經驗作用到閱讀指導中,同時利用閱讀進行生活實踐指導。
二、課程教學設計案例分析
以《新目標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 3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 Section B 2b”教學為例,課型定位為閱讀課。在敘事法教學設計過程中主要包括有六個環節,其中分別是:
1.讀前環節。在課前筆者首先播放的是學生喜歡的動畫片Mickey Mouse & Donald Duck 中的片段,迅速導入新的課程,且在觀看動畫片的過程中提出兩個問題:Whats the movie about? What are Mickey Mouse and his friends like? 通過這兩個問題引入話題。在學生進行表達之前,通過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教師可以先介紹自己和朋友,且提出目標核心詞匯:serious, mirror, the same as, saying 等。
2.呈現環節。在這一環節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描述自己和朋友,將描述詞匯分成兩大類,分別為描述外表和性格的詞匯,并將目標詞匯實施分類和整理。
3.詳細閱讀環節。在這一環節中,第一個任務是提問:Should friends be different or the same? Whats Jeffs idea? 可以應用教材中的照片,讓學生對其姓名和觀點實施匹配,以此培養學生預測能力,引導學生理解整個文章思路。在提問過程中筆者非常注重由淺入深,實現問題的階梯性設置。在學生回答問題后提出本次目標詞匯:mirror, necessary, care, saying 等。第二個任務是提問:Whats Marys favorite saying? 在此過程中可以提出新詞匯:reach 和 touch。在目標詞匯reach學習過程中,先呈現單詞,結合字母組合和元音字母在音節中的發音實施發音教學,并學習目標詞匯 touch。
4.猜詞環節。這個環節生詞量較大,但有豐富的語境,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猜詞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了以下幾個句子:(1) My mother told me a good friend is like a mirror. (2) You dont need a lot of them as long as theyre good. (3) Larry often helps to bring out the best in me. (4) I always get better grades than he does. (5) My favorite saying is, “A true friend reaches for your hand and touches your heart.”(6) We can talk about and share everything。通過這些句子引導學生結合語境猜出詞義,這是詞匯學習的一個重要方法,同時也提升了閱讀技巧。
5.小組活動環節。 在教學過程中,設置了真實的情景:(1) I think my friends should be different from me. (2) Its not necessary to be the same. (3) I dont really care if my friends are the same or different. 通過情境的設置引導學生進行組內交流討論,提出自己的觀點,這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強化其邏輯思維能力,實現學生對閱讀材料內容的內化,為其寫作奠定基礎。
6.語言產出環節。 在這一環節,可以引導學生復述課文,在復述過程中再次學習本節課的目標詞匯,并學會靈活應用,且實現對本次目標詞匯中7-9個的應用。
三、結語
伴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良好的英語教育對提升我國初中生綜合素養,培育出擁有較強跨文化交際水平與創新實力的人才,提升我國的國際競爭力有著極其關鍵的作用和意義。初中生真正掌握英語知識的關鍵不僅要懂得怎樣正確運用英語基礎知識,而且要全面了解和明白語言背后的國家和民族文化,能夠運用英語思維模式進行思考和交流。英語閱讀不僅僅是讀懂表面意思,學會單詞和句子,更重要的是深入挖掘文本,在讀懂文本字面含義的同時,展開深層次的理解和閱讀,真正有效的習得第二語言,在此情況下敘事法教學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應用價值了。
參考文獻:
[1]李鴨霞.初中英語閱讀理解教學探析[J].英語畫刊(高級版),2018 (16):28.
[2]李明遠.基于敘事教學法的初中英語閱讀策略教學實踐[J].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