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璐

摘 要:近年來,中小學生勞動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勞動實踐活動是勞動教育的重要載體,也是促進小學生綜合素養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本文以筆者所在學校為例,整合“節日要素、地方資源、特色師資”等素材豐富活動“土味”化內容,保證了農村小學的勞動實踐活動的實效。
關鍵詞:勞動實踐教育;“土”標簽;農村小學
勞動教育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基本要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途徑。勞動教育需要的大量實踐活動,但并不是所有內容、活動都適合,農村小學的校外勞動實踐活動更應該向勞動的最原始內涵出發,從接觸土地開始,以根據學校自身條件開發的“土味”課程為依托,讓學生從淳樸勞動出發,愛上勞動、學會勞動。
1 挖掘節日要素,與土為伍
1.1 傳統節日中尋“土”支點
我國的傳統節日保留著中華民族文化中最精髓、最具代表性的一面。勞動實踐活動也要從傳統節日中汲取文化營養,因時因地開展相應的活動,與傳統文化教育相得益彰。通過查閱資料和對傳統節日的由來的了解,發現傳統節日誕生伊始都與“土地”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傳統節日文化教育和開展校外農業實踐兩者之間有著很多的交集,在我校開展的勞動實踐活動中,有與“清明節”相結合,利用我校坐落在錢塘江畔這一地理優勢,組織學生徒步至錢塘江邊并栽種下一棵棵成長樹,挖坑、種植和后期的管護都由學生自己負責。
1.2 二四節氣中探“土”文化
和傳統節日的熟悉感不同,對于小學生而言,二十四節氣與他們的生活較遠,但是恰恰二十四節日有著豐富的勞動傳統文化和知識。二十四節氣是指導農業生產的指南針,在農業生產方面起著指導作用,還影響著古人的衣食住行。因其對農業生產有著特殊的意義,學校教育更要探求之中的勞動文化。
每年的立夏期間,我校組織學生進行一年一度的“燒野飯”活動,從搭灶、點火到炒菜、燒飯,都由孩子們自己完成。灶頭都是臨時搭建的,那空置的田野就是我們最好的場地。孩子們通過自己的勞動煮出的即便是夾生的都是最美味的,這都萌發了孩子們接觸勞動的初心。
2 利用地方資源,承包土地
2.1 根據地域特色巧借“土”
大部分學校都建在居民區附近,用地緊張,要想在有限的校園中挖掘耕地種植是難上加難。很多學校利用學校墻邊、角落開辟了種植區域,但是面積較小,日常管理時間和空間比較受限。作為農村學校,利用地域優勢,積極探求各類社會資源,合理開發勞動實踐專項用地,向社會巧借土地。
在學校所在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校舊址開辟出了大片農地,這片農地足足有10余畝。這片農地又被劃分一塊塊的責任田,一年為周期,承包到學生們的手中。在這里,有專門的農業技術人員會指導學生,有了屬于自己的小田地,孩子們勞動的興致也提高了,有什么教育方式比直接的“包產到戶”更有效呢!
2.2 結合農村發展妙用“土”
隨著“鄉村振興”號角的吹響,為農村學校校外勞動實踐活動提供了契機,增添了很多具體實踐活動的機會,尤其是要利用如“春泥計劃”等當地開展實施的學生實踐活動,引導農村小學全體學生利用寒暑假走進農村,接近土地。
我校所在的丁橋鎮年年開展鄉村“優美庭院”的評比,我們要求學生都能參與到“優美庭院”建設之中,用自己的雙手種植花草、裝點家園。學校結對的丁橋鎮民利村給參加的孩子們進行集中的學習,邀請專業的園藝師給大家傳授盆栽花草的技巧。
3 巧借特色師資,學農技術
3.1 資深農民現課堂成 “土”導師
在現在的農村小學中,要尋找指導學生農業勞動實踐的教師相對有一定的難度。因此,為解決農業勞動實踐教育的師資問題,一方面要培育一批能對學生進行實際指導的在職教師,另一方面也要尋找好一批有著豐富經驗的也能進行指導的校外輔導力量。
農業勞動指導教師最好選擇的當然就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一線資深農民”,對于農村小學而言,有著大量易得的“祖輩”資源。田間地頭成了這些導師最好的授課場地,“立夏節”燒野飯指導挖坑、搭灶,“承包地”指導播種、除草……這些資深導師們手把手指導學生,有趣又有效。
3.2 技術輔導齊上陣傳“土”手藝
除了常見的農業勞動能力,在農業勞動教育中還有一些需要技術含量的操作能力,對學生而言,直接與土地接觸的吸引力已經很強了,像嫁接、套種這種“高端”的農業技能就更能征服學生。
以我校為例,我們聘請了經驗豐富的退休教師馬富松老師作為我們的校外指導老師,那半金半銀的桂花樹、枝頭結出不同品種的橘子樹都吸引著學生們紛紛要對農業技術進行牛刀小試。孩子們用學到的技術去裝點自家小院以及校園。學校也成立了校園“護綠啄木鳥”小隊,聘請了學校的專職的科學老師作為指導,讓學生們參與到校園的綠化維護之中。
勞動即教育,勞動實踐活動是以身體力行的方式獲取知識,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人才的重要方式。農村小學要利用各項資源,走進田間地頭,以土地為載體,挖掘農業勞動實踐活動的價值,讓勞動實踐教育成為一種有效、長效、高效的勞動教育模式。
參考文獻:
[1] 顧明遠.教育大辭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 寧本濤.新時代中小學勞動教育重建的幾點思考[J].中國德育,2019(4):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