鄖鵬
摘 要: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思想初步萌芽的階段,對外界事物存在極大的好奇心,但由于年齡較小,社會經驗不足,在面對問題時時常會出現較大的情緒波動,在感性思維的驅使下做出不當的行為。所以在這一階段教師對學生的指導作用是格外重要的,教師應加強思想政治課堂建設,積極地融入生活化的元素,不斷地優化學生的學習過程,為學生帶來更多的良性熏陶。基于此,本文將對初中思想政治課堂生活化教學展開研究。
關鍵詞:初中思想政治課堂 生活化教學 教學案例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6.044
學生所學的知識內容皆來自對現實生活的提煉與總結,與現實生活具有本質的聯系。在初中思想政治課堂中生活化進行的有效實施,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師講授的思想政治知識,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與質量,還能夠帶給學生良好的啟發,幫助學生樹立起端正的思想道德品質,推動學生健全人格的構建,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由此,對初中思想政治課堂生活化教學進行探究是十分必要的,具體策略綜述如下。
一、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概述
生活化教學理念與當代教育理念十分吻合,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生活化的教育主要是指在教學中融入現實生活中的元素,如:實際發生的實踐、生活中的問題、學生熟悉的物體等。生活化教學在初中思想政治課程中的實施的主要目的是將思想政治課程與學生的現實生活接軌,讓學生以一個嶄新的角度探究所學的思想政治知識,發現現實生活與思想政治課程之間的本質關系,從而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所學的思想政治知識,推動教育目的的實現。
二、初中思想政治課堂生活化教學實踐
1.通過寫作教學滲透德育,深化學生思想認識
寫作是十分有效的抒發情感的方式,不僅能夠讓人們的負面情緒得到良好的宣泄,還能夠彌補語言表達上的不足,對一個人的身心健康具有極大的幫助作用。因此,在開展思想政治課程教學時,教師應對寫作進行充分的利用,依據學生當下的學習與成長情況,為學生預留一定的寫作任務,讓學生將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都記錄下來,幫助學生有效地梳理與分析一天中的情緒,讓學生直觀地了解自己的情感變化,并發現這些情感的產生原因,使學生能夠更為客觀地認識自己,發現自己的優勢與有待改進的地方,從而實施自主優化,促進學生個體的思想品質的提升。另外,教師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充分地發揮自身的統籌規劃的能力,積極地觀察學生在學習與校園生活中的動態情況,在寫作教學中積極地滲透德育理念,深化學生德育思想的認識,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熏陶下逐步地學會約束自身的行為,構建出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質。
2.聯合家長,加強課外活動中的德育滲透
家庭教育是學生接觸到的第一教育,對尚處于通過模仿認識世界、了解世界的階段的孩子具有極大的影響,大多會伴隨學生的終身成長。所以家庭教育中的元素會在初中學生的一言一行中顯現出來,直接地關系著初中階段的思想政治課程能否順利有效地開展。因此,在初中教育時期,家校合作關系的構建是十分必要的,思想政治課程教師應積極地與學生家長取得聯系,時常與學生家長就學生在學校環境與家庭環境中的表現情況進行交流,共同研究高效的引導學生的方式方法,互相配合開展德育工作,讓學生的課堂學習與課外活動有機結合,帶給學生更多的良性影響力,為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3.利用社會實踐活動創設教學情境
初中思想政治不是一門紙上談兵的課程,教師在為學生講解理論知識的同時也應注意為學生創造實踐的平臺,讓學生能夠通過實踐的方式檢驗所學的思想政治知識,并通過對思想政治理論知識的學習為實踐活動的開展提供可靠的支撐力量,進而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為學生創設更為優質的學習與成長的環境,讓學生的思想政治綜合學習水平得到顯著的提升。另外,初中階段的學生對新鮮事物具有較強的好奇心,教師在設計社會實踐活動方案時還應從學生現階段的心理成長狀態入手,選擇具有趣味性的活動內容,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例如:在學習到《法律保障生活》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積極地整合學校資源,聯系社會資源的方式開展相應的法律講座活動,并融入趣味化的生活元素,增強學生的體驗感受,使學生能夠在活動中始終保持活躍的狀態,進而推動利用社會實踐活動的效率與質量的提升,達成初中思想政治課堂生活化教學的有效性。
4.把生活化教育理念引入問題討論
問題討論環節是思想政治課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承擔著營造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集中注意力、加深學生對思想政治知識的思考等重要的任務,對整體的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效果具有不小的影響力。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學生能夠接觸到的新鮮事物逐漸增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思想意識,讓學生對學習的要求也隨之發生了改變,單一的課堂提問方式已經無法再讓學生對思想政治產生濃厚的探究興趣,極大地減低了問題討論環節在思想政治課程中作用。想要改變這一現狀,讓問題討論環節保持其在思想政治課程中的價值,教師就必須對這一環節做出創新與改進,把生活化教育理念引入問題討論中,構建出生活化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在課堂中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對思想政治問題展開深層次的探索,并在這一過程中獲得熟悉感與代入感,快速地掌握思想政治與實際生活的關系,正確地認識思想政治課程設置的重要性,從而以更為積極的狀態參與到今后的思想政治課堂學習中,不斷地進行自我素質能力的提升,讓學生所學的思想政治知識在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中發揮價值。
5.把生活化教育理念引入情境教學
情境教學是教育行業中較為常用的教學方法,具有快速地營造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等作用。在信息技術得到有效的發展后,情境教學與信息技術的結合有效地提升了情境教學法在課堂中的作用效果,能夠為學生帶來進一步的良性影響力,具有極大的應用價值。因此,教師在設計思想政治課程教學方案時應積極地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構建學習情境,并將生活化教育理念合理引入,提高情境的真實性,讓學生通過生動化形象化的方式了解思想政治知識,推動初中思想政治課堂高效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構建。
例如:在學習到《揭開情緒的面紗》一課時,教師首先需要依據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學生構建出生活化的情形,如“小明在步入初中學校學習后就時常會出現煩躁不安的情緒,在課堂學習中的注意力大大降低,其在與同學的相處中時常出現情緒波動較大的情況”。利用多媒體技術以視頻的方式為學生呈現出來,帶給學生更為直觀的感受。然后,教師需要向學生提出問題,如:“小明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情緒?你認為小明情緒的出現合理嗎?你是否有過類似的經歷?”引發學生對自身的經歷的思考,使學生能夠在熟悉的事物的帶領下自然而然地走進情境中展開更深層次的探索。在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思考后,教師需要鼓勵學生談一談自己的看法并講一講自己的親身經歷,營造出良好的課堂討論氛圍,引發學生們對事件的共鳴感。最后,教師需要為學生系統化地講解青春期的情緒的出現原因與情緒的管理方法,提高學生對這一時期的成長的認識,讓學生能夠學有所用。
總而言之,初中時期是教育的特殊階段,在這一階段初中思想政治課堂生活化教學能夠為學生帶來顯著的影響,且不僅關系著學生當下的學習與習慣的構建,在學生今后步入社會發展后依然起到了關鍵性的指引的作用。因此,教師應對此引起高度的重視,加強生活化元素在思想政治課堂中的融入,為學生提供全新的課堂學習感受,讓學生受益匪淺。
參考文獻:
[1] 王波《初中思想政治課堂生活化教學》,《中外交流》2018年第19期。
[2] 楊小波《淺談初中思想政治教學生活化的策略》,《辦公室業務》2017年第12期。
[3] 張攀《新課改理念下的初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學策略》,《華夏教師》2017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