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
【摘要】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為房產行業的經濟建設提供了直接動力——在傳統的房屋登記制度管理活動中,相關管理工作較為混亂,其并不能適應房地產經濟所提出的新要求。本文從現階段的不動產登記制度出發,結合房地產經濟的發展需求提出全新的發展策略。
【關鍵詞】不動產;房地產經濟;發展
不動產登記制度的推行對我國房地產經濟的未來發展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一方面,不動產登記制度能夠幫助法人與管理單位確定相應房產的權屬關系,從而更積極的解決房地產經濟與市場經濟之間的矛盾;另一方面,不動產登記制度對房地產經濟提出了多項約束,有利于實現房地產經濟發展的規范化。如何積極轉變發展策略,使相關建設單位全面適應新的政策,這是促進我國房地產經濟穩定發展的重要問題。
1、不動產登記制度對房地產經濟的影響
1.1對房價的影響
首先,從客觀經濟角度來看,不動產登記制度的實行不會對房價產生較大影響。房地產的經濟活動水平主要受到市場購買力、自身發展潛力的綜合影響,與不動產登記制度之間并沒有太大的聯系。當具有購房意向的群眾的關注點開始發生轉變,即“制度是否帶來了好處”,如房價上漲、房價下跌等,其會著重強調“房價變動”,進而造成“不動產登記制度導致房價下跌”的“假象”[1]。
其次,從市場活動來看,不動產登記制度的實行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房價的綜合上漲趨勢。房地產經濟管理者并不能單純認為是不動產登記制度對房價造成了影響,因為二者缺乏開展聯動的必然聯系——不動產登記制度的實施是為了保障不動產產權持有人的客觀權益,并不是為了調控房價,“不動產登記制度影響房價”是產生購房意向的群眾的主觀意見。
最后,從長期房產經營活動來看,不動產登記制度并不會對房價波動造成過度影響。隨著不動產登記制度的逐漸推廣,其對老舊房屋的承繼問題、房屋供需量的變化進行了嚴格管控,其針對擁有多套房產的群體推行房產稅,提升房地產開發商的持有成本,當“炒房大戶”開始拋售房產之后,市場的房產供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滿足,綜合房價也隨之逐步下降。
1.2對二手房交易活動的影響
不動產登記制度的實行對二手房交易活動的規范化管理提供了幫助。一方面,在現階段的房產活動中,不動產登記制度的主要服務目標為“明確房屋產權,解決房屋交易糾紛”,其服務特點使其能夠在二手房交易活動中展現出極大的價值——在提出可行條例對房產產權進行歸置之后,二手房交易的正規性得以保障,硬性條文的落實為二手房交易提供了支持,大中型城市的二手房交易量將會逐漸上升。另一方面,不動產登記制度會根據房產市場的相關活動出臺對應的管理政策,如建立統一的不動產權交易信息管理平臺,多部門的協調調動等,對于短期、大量的個體化房產交易,能夠有效簡化交易手續,進而為二手房交易活動帶來更大的支持。
1.3對房產行業的發展影響
首先,不動產登記制度實行后,短期內房產教育量出現了下滑。當國家出臺對應的房地產經濟管理制度時,一些房產投資者會采取“觀望”的態度:在制度效益尚不明確的情況下,其迫切需要了解效益與制度之間的關系,進而出臺可用的房地產經濟發展計劃。從這一角度來看,不動產登記制度確實會在短時間內影響房產行業的成交量——當大部分房產交易者及不動產持有者沒有產生交易意向時,短時間內的房產交易量將會下滑。
其次,從長遠看,不動產登記制度的實行有利于房產行業的發展。根據現行的不動產管理制度發展趨勢來看,不動產登記制度的全面落實至少需要持續三年的時間[2],而在其發展并完全成型的過程中,基礎性的建設規劃方案并不會對整體房地產經濟產生不良影響。從各房產企業的交易活動來看,不動產管理制度反而能夠為后續的交易活動提供更多保障支持。除此之外,為了保障房地產經濟的穩定性,國家會出臺對應的調控政策,保障基礎產業的穩定化發展。在多項協調政策的支持下,不動產登記制度的發展并不會對房地產經濟產生不良影響。
最后,從宏觀角度來看,不動產登記制度對房地產經濟的發展有著明顯的好處。在向無紙化辦公的過渡中,工作人員通過計算機技術對房產信息進行有效登記和定向分類,管理者和決策者能夠及時發現房地產經濟建設環節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優化供給結構,進而全面增強房地產行業的整體競爭力。不動產登記制度為房地產經濟確定產權、明確歸屬提供了管理依據,在提升交易總量的同時,能夠為房產稅的征收奠定先決條件,促進我國房地產經濟向著更穩定的方向發展。
2、不動產登記制度下推動房地產經濟發展的具體策略
2.1建立信息登記平臺
為了展現不動產登記制度的先進性和優越性,積極解決產權問題,相關單位應建立完備的不動產信息登記平臺,實現不動產登記信息的全面共享,解決交易環節的信息不公開、不對稱、不真實問題。相關房產交易及管理單位可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建立服務平臺,并根據后續的房產交易趨勢與交易問題對平臺功能進行優化。交易部門應保障平臺的規范性、科學性和便捷性,為交易群眾提供不動產信息網上登記、網上搜尋、定向下載等服務,增強不動產登記積極處理的效率。
2.2逐漸調整運營核心
房地產經濟的建設是循序漸進的,在開發商獲得土地使用權之后,相關單位需要對房地產經濟進行項目設計和項目規劃,并以此施工,從而建立對應的銷售計劃。在以往的房產市場活動中,開發商掌握著房地產經濟的大部分權益,運營及開發工作以開發者的意向為核心,購房群眾的體驗并不能得到滿足。在推行不動產登記制度之后,開發商能夠逐漸轉變開發與運營的核心,并以客戶的要求為建設標準,積極提升企業的自身形象和社會公信力。在不動產登記制度的約束下,開發商不僅要向交易群眾提供居住空間,更要增加創意、服務、功能等一系列設計,進而提升交易群眾的舒適度和參與意識。
2.3不動產登記與土地登記的有機協調
為了解決用地糾紛,大部分發達國家已經推行了不動產登記與土地登記相統一的管理制度[3]。房地產經濟管理者可在這一管理制度中吸收對應的管理經驗,針對不動產登記制度的相關功能進行服務整合,積極引導不動產登記制度與土地登記制度有機統一,實現土地管理與房產產權管理的同步跟進。已經設立不動產登記的專門機構應加強與國土資源機構的協調合作,建立科學高效的信息溝通制度,在消除權責糾紛的同時保障登記活動的一致性、規律性,為房產交易群眾積極解決產權糾紛,為房產經紀的穩定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結語:
不動產登記制度的施行為房地產經濟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在建立完善的物權保障制度之后,不動產權利人的合法權益得以被保護,相關交易單位能夠明確確定權利關系,使不動產交易和活動更加符合市場要求。房地產經濟管理者應積極轉變發展策略,建立對應的經濟平臺,實現服務水平、競爭水平的同步提升。
參考文獻:
[1]江珊珊.不動產登記制度下的房地產經濟發展策略[J].價值工程,2016,35(23).
[2]楊林海.不動產登記制度下的房地產經濟發展策略[J].時代金融,2017(17).
[3]孫憲忠.進一步完善不動產登記制度的幾點建議[J].清華金融評論,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