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一些學者針對公積金的普惠性、公平性以及互助性作了諸多探討。公積金實現繳存者之間的互助是毫無疑問的,主要問題在于政策本身和管理機制制約了互助性的實現。本文基于公積金互助視角,圍繞限制住房公積金互助性發揮的因素,對如何提高公積金互助性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住房公積金;互助性;繳存覆蓋面;政策性住房銀行
1、住房公積金互助性概述
根據《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規定,住房公積金是指國家機關、國有企業、城鎮集體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城鎮私營企業及其他城鎮企業、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社會團體及其在職職工繳存的長期住房儲金。住房公積金的使用具有互助性、政策性和社會性。我國住房公積金的運營模式是低存低貸,當年繳存的公積金按活期利率計息,上年結轉的公積金按3個月定期利率計息,公積金貸款按低于商業銀行住房貸款的利率計息。公積金貸款的資金來源于職工繳存的住房公積金,繳存者能申請到低利率的住房貸款就體現了住房公積金的互助性。
2、限制住房公積金互助性發揮的因素
2.1公積金運用政策限制
從理論上來說,住房公積金的所有繳存者均應享有獲得住房貸款的權利,但是在政策執行時卻不盡然,一些繳存額較低者通常很難申請到足夠的公積金貸款。以大連為例,現要求繳存滿180天可申請貸款,貸款額度計算公式為:(借款人月繳存公積金平均基數*還貸能力系數+借款人月繳存平均總額)*12*貸款年限,其中,還貸能力系數為0.15,同時要求貸款額度不能超過申請貸款時賬戶余額的15倍。按照上述公式計算,若某職工以最低工資標準作為繳存基數,即1810元/月,繳存比例為個人12%,單位12%,則月繳存額為434.4元。繳交6個月后,賬戶余額為2606.4元,僅能申請貸款3.9萬元。根據上述計算公式,此職工最多僅能貸款25.4萬元,賬戶繳存余額需保證在1.7萬元,需該職工繳存3年多。而若繳存基數為18600元/月,繳存比例依然為單位12%,個人12%。則6個月后賬戶余額為26784元,即可申請到40萬元最高貸款額度。可以看出,中低收入群體尤其是低收入群體很難申請到最高貸款額度,即便能申請到最高貸款額,也需要繳存較長的時間。綜上所述,公積金的長期繳存不貸者不僅享受不到低利率貸款的好處,還要損失賬戶余額存款的低利率損失。
2.2各地區公積金實行封閉、獨立運行的管理體制
我國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基本歸屬于當地政府管理,各地區獨立運行,封閉管理,彼此之間不能進行資金融通和調劑。這種管理機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積金互助性的發揮。第一,對于經濟水平高的城市,公積金的月繳存額普遍比中小欠發達城市的職工高,而即便是在同一城市,公積金月繳存額差距也較大,以大連2019年繳存基數為例,上限是21897元,下限是1810元,若比例相同,則最高月繳存額為最低的12倍,公積金的繳交加大了收入差距,容易加重貧富兩極分化問題,違背了政策幫助中低收入群體解決住房問題的初衷。第二,由于我國各地區之間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較大,造成公積金資金運用差別也較大。一些欠發達的三四線城市住房價格較低,公積金貸款需求不足,導致存在大量的沉淀資金。而發達城市房價居高不下,貸款需求旺盛,早已出現流動性緊張問題,導致公積金互助性只能實現小范圍內的互助,無法實現全國范圍內的互助。
2.3繳存覆蓋面不夠
公積金互助性實現的前提條件是大數法則和長期法則。其中,大數法則是指住房公積金的繳存者要盡可能地多。在公積金使用過程中,利益損失者損失的是低息存款的利息損失,如果公積金繳存者足夠多,那么利益損失就得到了足夠的分攤,損失就會降低,公積金也就能發揮更大的互助性。目前,住房公積金的繳交主體主要是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雖然,政策要求個體工商戶、自由職業者、外來進城務工等人員繳納住房公積金,但由于企業繳存公積金的積極性不高,這個群體對公積金政策認識不足以及維權意識薄弱等原因,仍然有很大部分人員沒有繳存公積金。由于公積金繳存覆蓋面不夠,難以滿足大數法則這個前提條件,前期未申請貸款的繳存者可能面臨無法得到前期住房貸款的優惠政策,從而進一步限制了我國公積金的互助性發揮。
3、提高公積金互助性的政策建議
3.1完善公積金使用政策
當前,應根據我國經濟發展情況和職工住房需求,逐步擴大住房公積金制度的使用范圍,重點幫助中低收入群體解決基本住房問題。各地區應按照基本住房價格的一定比例確定最高貸款額度,以貸款限額為突破口,促進制度公平與效率的協調,使更多的中低收入群體能夠享受到繳交公積金的好處。在資金安全的前提下,適當降低對中低收入群體的貸款門檻,如可考慮家庭整體收入來確定貸款額度,同時,建立長期只繳不貸群體的利益補償機制,給予他們在存款收益上的補貼。
3.2建立垂直管理的公積金管理體制
應盡快建立垂直管理的公積金管理體制,解決區域間的發展不平衡問題,盤活三四線城市的沉淀資金,使公積金能夠在全國范圍內實現調劑余缺,進而促進公積金在全國范圍內互助機制的建立。建議成立獨立的住房公積金管理機構,垂直管理各地區的公積金中心,由該機構來負責公積金在各地區的有償拆借,不僅有助于公積金存量資金的保值增值,也有利于化解發達地區公積金中心的資金緊張難題。
3.3加大公積金執法力度,擴大繳存覆蓋面
目前,盡管我國大部分企業能夠給職工繳存住房公積金,但繳納人員主要是中高收入者,真正需要幫助的中低收入人群覆蓋面較窄,亟待將繳交覆蓋面擴大至所有就業者。只有足夠的繳存者,才能進一步擴大住房公積金的存量資金,從而使制度惠及更多的繳存者。同時,公積金中心應加大執法力度,加強對企業的監督,及時發現企業不按政策規定的少繳欠繳行為,維護職工的合法利益。
參考文獻:
[1]陳峰,洪瑾.我國住房公積金制度互助機制問題的探討[J].上海房地,2018(12).
[2]陳峰,洪瑾.住房公積金制度的公平效率的本質性問題[J].中國房地產,2019(4).
[3]路君平,李炎萍,糜云.我國住房公積金制度的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13(1).
作者簡介:
王燁(1986-)女,遼寧鐵嶺人,大連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專業技術干部,主要研究方向是住房公積金機構改革、公積金繳存、貸款制度完善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