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是教學工作者應該深入研究的問題。幫助學生培養出好的語文思維,可以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思維拓展,形成良好的學習技巧。本文對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語文思維培養做出了相關探討,希望能通過反思調整和教學改革,使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不斷提高。
【關鍵詞】初中教育;語文思維;培養措施
【中圖分類號】G624?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15-0067-02
【本文著錄格式】陳黎.分析初中語文教學中語文思維的培養[J].課外語文,2020,19(15):67-68.
語文是一門語言類學科,而語言是人們進行思維產生的結果,也是人們思維表達的工具。初中是學生各方面素質飛速發展的階段,想要提高初中生語文素質,首先要從培養其語文思維入手。在新課標以“強化思維訓練”為目的的方針指導下,如何有效培養初中生的語文思維,是現階段初中教師應該詳細考慮并逐步完善的教學任務。
一、語文思維概述
人們在運用語言文字的過程中一般思維的特殊表現叫語文思維,簡單來說就是人們運用文字和語言時產生的思維。所以說分析、比較、歸納、概括、分類、聯想等思維方法,或直覺思維、抽象思維、形象思維、辯證思維等思維類型,在人們運用文字和語言時會表現為所謂的語文思維。如果我們按照通常習慣,把文字語言的應用劃分為表達、寫作、閱讀三個部分,那么語文思維也就是在口語交際的過程中、在寫作的過程中以及在觀閱文字的過程中,大腦思維模式的特殊表現。其他的學科雖然是用語言和文字進行表達的,但相比而言,語文學科的關注重點是文字和語言本身的運用,而其他學科的關注重點是通過文字和語言所傳遞出來的其他信息。
二、培養語文思維的意義
(一)符合現代教育的發展要求
當前教育改革的重點是“以人為本”,開展語文思維的培養工作應該緊密貼合這一現代化教育理念。培養語文思維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中成為自身思維的發散者,進而能夠產生獨立的思維體系,有利于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
(二)符合初中生的發展特點
初中生是一個較為特殊的群體,一方面其尚未擺脫孩童的幼稚期,人生觀、價值觀處在發展的初期;另一方面初中生正處于人格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對世界充滿探索欲望,同時又缺乏深層次的理解能力。基于初中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初中教師應該利用好這一思維發展的關鍵階段,通過激起學生的好奇心來鼓勵他們勇敢摸索和創新,在實踐中不斷發散和提升語文思維。
(三)符合人文社會的發展態勢
素質教育是目前教育事業的核心目標。人文社會不只是一個徒有其名的空殼,而是教育事業應該努力促成的社會狀態。初中語文教育不能僅靠題海戰術提升學生的應試成績,而應該勇敢走出教育誤區,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語文素質。只有語文素質得到提升,才能在此基礎上對和諧人文社會的戰略性規劃進行構建。
三、語文思維的培養原則
(一)溝通性
對思維的培養不同于對知識的灌輸過程,它要建立在長期的積累基礎上,因此滿堂灌的課堂模式很難做到有效的思維培養。培養語文思維,要求老師和學生在課堂上以溝通為手段進行探索。在溝通的過程中,老師的思維和學生的思維進行交換和碰撞,才能夠進行認識的互相促進、互相補償。語文思維培養的溝通性,能夠保證學生不局限于自己的世界中,通過與他人進行探討可以實現知識的深入挖掘,從而獲得更為廣闊的眼界和思考空間。
(二)廣泛性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具有廣泛和開放的特征,它所涉及到的區域也是非常寬泛的。從古至今,社會倫理、道德情操等多個方面的知識都與語文形成了密切的交織,因此對語文思維的培養可以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進行體現。通過多種領域對語文思維進行潛移默化的塑造,能夠有效拓展學生思維的發散性和靈活性。
(三)滲透性
語文思維的培養沒有確切的方法和步驟,培養的手段和效果也不是立竿見影的,需要從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對學生進行“潤物細無聲”般的滲透。因此語文老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摻雜對語文思維的培養手段,長期下來會對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四、培養語文思維的具體方法
(一)通過認知沖突激發語文思維
所謂認知沖突,就是指當現實的情境和自己原本的認知不符合時,兩種觀點在內心碰撞而產生的沖突和矛盾。認知沖突是激發學生主動思考的必要條件,而進行主動思考是學生深度挖掘潛力、培養思維能力的前提條件。因此通過給學生制造出認知沖突,能夠不斷開闊學生的眼界,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最終不斷提升語文思維。
初中語文老師可以從教學目標出發,結合學生過往經驗,設置出左右兩難的情景。初中語文老師首先要對學生的認知水平有一個整體的把握,根據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老師可以把課堂提問的問題分為三種:高認知提升問題、低認知提升問題以及無認知提升問題。無認知提升問題是指不能對學生的思維有任何刺激作用的問題,比如引導和鼓勵;而高認知提升問題是能夠讓學生產生強烈認知碰撞的問題,比如歸納和對比;低認知提升問題介于二者之間。在課堂安排中,老師應該注意多提出高認知提升問題,少提無認知提升問題,以使學生產生頻繁的積極思維,由此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
(二)通過情感教育訓練思維獨特性
目前的學校教育大多進行的是理性的教育,但從素質教育的要求出發,語文教育也應該關注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而人是感性和理性的復合體,因此沒有感性陪襯的理性教育是缺失的。所以,在培養學生語文思維的過程中,我們應該通過情感教育讓教育過程變得有溫度,讓學生能夠結合自身的體會進行發散式、獨立式的思考,進而能夠通過感性思維看到理性思維的獨特魅力。
初中語文教學中包含很多對學生思想價值觀念的形成有重要影響的內容,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有自己的價值取向,這既是思維的發展過程,又是思維的發展結果。初中語文老師通過在教學過程中增加科學的情感訓練,可以幫助學生從情感的產生轉至思維產生,從而對學生語文思維的培養起到不容小覷的作用。
(三)通過課堂互動促進思維建構
知識是通過個體的經驗而形成的思想合理化,不代表世界真理,學習就是一個主觀的知識合理化的思維構建過程。社會構建主義的思想認為環境能夠影響一個人思維的發展,從語文課堂的角度來說,課堂的互動就是環境中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相互影響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起到引導和幫助的作用,學生占據主體地位。互動的內容要包括情感、思維和行為等多個方面,情感互動是互動的基礎,思維互動是關鍵點,而行為是思維的外化表現。初中語文教師應該重視課堂互動,促進學生思維結構的深度發展。
五、結語
初中生所處階段特殊,對于這一階段的學生,培養其綜合能力會對其未來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初中語文教育應該以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標。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充分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不斷改進培養策略,完善培養體系,為社會培育出更多具有良好思維能力的科學性人才。
參考文獻
[1]陳劍泉.也談語文思維學的建構[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9(3).
[2]王琳妹.初中語文思維教育的開展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22).
[3]陳華.語文教學中如何有效的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A].教師教育論壇(第六輯)[C].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
[4]潘朝盛.初中語文教學中思維能力培養研究[A].《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四卷)[C].《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總課題組,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