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玉紅 劉志堅 吳瓊
[摘 要]“一懂兩愛”“三農”工作隊伍建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人才保障,農業高職院校應主動擔當起培養“一懂兩愛”人才的光榮使命。通過對“一懂兩愛”重要論述的深入理解,從“一懂兩愛”內涵剖析入手,對農業高職院校培養“一懂兩愛”人才提出了建議,包括:加強農業高職院校農情教育、深化農業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營造校園農業農村就業創業濃厚氛圍和多渠道、多舉措培養。
[關鍵詞]農業高職院校;“一懂兩愛”;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 G718.5?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2095-3283(2020)05-0135-03
Abstract: "One understands two loves" and "three agriculture" work team construction is the talent guarantee to implement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take the initiative to cultivate "one understands two loves" talents. Based on the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ortant exposition of "one understanding two love" by Comrade Xi Jinping and No. 1 central document, starting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of "one understanding two love",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raining agricultural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understand "two talents", including strengthening agricultural education in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colleges,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talents training mode in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creating a strong campus and agricultural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rural areas. Atmosphere and multi-channel, multi action training.
Key Words: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Colleges; One Understanding and Two Love; Personnel Training
一、前言
習近平總書記早在2013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就指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說到底,關鍵在人;2017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調要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2018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召開期間,對做好“三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再次強調加強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農村工作隊伍建設;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又一次提出,培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一懂兩愛”“三農”工作隊伍既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然要求,更是重要保證,農業高職院校有著服務“三農”辦學的天然基因,肩負培養“一懂兩愛”人才神圣使命。
二、“一懂兩愛”內涵
懂農業,一是要懂我國農業定位。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同時也是世界上擁有最多農業人口的國家。近年來,我國產業不斷調整變化升級,但農業作為基礎性產業的地位沒有動搖,是人民賴以生存的根本,也是國民經濟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發展其他產業經濟的同時,必須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農業興則農村興,農業旺則農村旺。二是要懂農業多面性,既要懂農業生產技術,又要懂農業產業轉型。從事“三農”相關工作,必然會遇到農業生產問題,不懂農業生產技術是行不通的,這就要求首先要掌握農業生產領域相關的基本技能。從事“三農”相關工作,僅僅了解農業生產技術還不夠,要能科學預測當前乃至未來較長一段時期農(副)產品市場需求,推動當地農業產業圍繞需求轉型,給當地農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實惠,這就要求能夠在農業產業轉型問題上因地制宜、思路開闊,既能理論聯系實際,又能經驗融會創新。簡言之,懂農業產業轉型,就必須懂農業發展基本規律,注重可持續農業和生態循環農業。
愛農村,一是要立足農村實際。農村要有新氣象、新變化,了解農村現狀,統籌考慮資源稟賦、區位條件、產業基礎等因素,一切從農村實際出發,避免生搬硬套,通過科學、合理規劃,尋求差異化和創新。二是要有“雙心”。既要有熱愛農村的真心,又要有改變農村落后的恒心。愛農村,不能只是停留在口頭層面,關鍵要落在實處,要有致力于改善村容村貌建設美麗鄉村的闖勁、干勁和毅力,面對農村環境臟亂差、農村建設無規劃、農村公共服務建設滯后等“老大難”問題,要沉得下心、扎得下根、干得成事。要能夠大膽探索農村經濟發展新模式、新路子,對農耕文化、民俗文化傳承、鄉村休閑養生等新產業、“互聯網+”等新業態積極擁抱,依托當地資源育特色、依托當地特色壯產業,破解農村好資源變不成好產品、好服務難題,打造宜居富饒鄉村。
愛農民,一是要關心關愛農民。農民是“三農”問題中的能動主體,農業要有奔頭、農村要有看頭,關鍵在于農民要有盼頭、有勁頭、有干頭。關心關愛農民,不僅要做好黨和國家三農政策的傳播者和解讀者角色,讓農民快速知曉并掌握有關“三農”各方面政策,打通政策傳遞最后一公里。不僅如此,還要把農民當作親人看待,愿意靜下心、沉下身傾聽農民心聲,深入了解農民所需,能設身處地為農民所想,及時為農民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二是要幫助農民脫貧致富奔振興。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在山東省農科院召開座談會上指出“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習近平總書記志2016年在安徽鳳陽縣小崗村主持召開農村改革座談會上再次強調:“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幫助農民致富,關鍵在于引導,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2020年是全面脫貧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但這與鄉村振興新征程、新目標還有較大差距,只有大力激發鄉土人才活力,通過調動農民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職業農民和鄉土人才爭當致富標兵,努力形成人人有一技之長、戶戶有致富途徑、村村有支柱產業的良好局面,才能在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上越走越遠,越走越好。
三、農業高職院校培養“一懂兩愛”人才建議
(一)加強農業高職院校農情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再次強調“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這些重要論斷,為農業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農業高職院校作為農業類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在當前其最重要的使命就是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這就要求農業高職院校必須堅持以立德樹人為主線,把服務“三農”發展理念、服務鄉村振興國家戰略理念牢牢貫穿于學校辦學思想和人才培養全過程。
一方面,農業高職院校要堅持農業辦學特色不動搖,始終將農業作為辦學之本,立校之基,堅持在行業辦學中辦出職業教育新高度。另一方面,農業高職院校要以充滿農情鄉韻氣息的思想政治教育為核心,以新時代召喚新農人為主旋律,發揮好黨課、團課、思政課以及融入思政元素專業課等課堂陣地作用,并借助校園網站、QQ群、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抖音公眾號等新媒體輿論平臺,將習近平總書記三農思想,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圍繞解決“三農”問題出臺的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和三農工作戰線中涌現出的如袁隆平等先進典型人物事跡入校園、入課堂,進而入腦入心。
(二)深化農業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1.農業高職院校要以鄉村振興戰略人才需求為導向,以構建現代農業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流通體系為立足點,以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契機,以服務本區域農業主導產業、特色農業產業為基礎,調整和優化專業設置,要善于對傳統農業專業進行改造、優化、升級,要主動對接鄉村振興新需求、農業農村現代化新要求,農業高職院校不僅要姓農,更要為農和興農,對于一些跟不上農業形勢發展的涉農專業該整合的要整合,該停開的要停開,對于一時跟風設置的非農專業要調整壓縮出局,要始終確保涉農專業占據多數,涉農人才培養占據主導地位,集中精力、集中資源打造一批農業精品、優勢專業。農業高職院校還要主動打破專業界限,著力建設一批支撐現代農業產業且具有較高水平的專業群,基于農業產業鏈條的相互關聯、彼此協調的職業崗位群建構而成,而不是相近或相似專業簡單松散的集合。
2.農業高職院校要將農業農村創新創業教育納入各高職專業標準和人才培養方案當中,注重專業教育與創新教育、創業教育的三者融合。要把握好上述三種教育之間的聯系,即專業教育是基礎、創新教育是主線,創業教育是延伸,要在專業教育上升華談創新,在專業教育上拓展談創業,在創業教育中強調創新。要重點突出農業科技創新和經營理念創新,重點引導學生農業創業和農村創業。不僅要構建具有農味十足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也要積極打造涵蓋田間地頭、農戶家中、農業企業的多維度鄉村實景課堂。
(三)營造校園農業農村就業創業濃厚氛圍
1.農業高職院校在課程體系中要注重學生對當前農業政策、農村政策的學習與理解,讓學生知政策、懂政策,會運用政策,爭做“三農”政策的“明白人”;要注重與農業行業產教融合,注重與涉農企業校企協同,校行企共同開發優質農業農村實踐課程,進一步增加學生涉農實踐比例,將學生實習實訓、創新創業實踐延伸至農業生產一線和農村基層,讓學生在農業生產實踐中、在和廣大農民朋友交流相處中,受教育、見真知、長才干、做貢獻;要注重學生獲得感,建議以團隊分工合作、自由討論等方式替代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建議多呈現現代農業科技用于指導解決農業生產、改變農民生活的現實案例,不斷增強學生學校自信,尤其是涉農專業學生專業自信。
2.農業高職院校應加大農業農村就業創業宣傳,通過舉辦涉農領域知名人士、優秀校友校園面對面交流系列活動,用鮮活事例生動講述鄉村振興征程中的眾多發展機遇。與此同時,在農業高職院校校園內大力提倡農業農村就業創業,通過學校對學生農業農村就業創業給予諸如積極支持、公開表彰、物質獎勵等多種形式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激勵學生投身農業農村干事創業的使命感和自豪感。
(四)多渠道、多舉措培養
1.農業高職院校可以設立涉農專業新生獎學金,鼓勵優秀高考考生第一志愿報考就讀學校涉農專業。農業高職院校還可結合本區域鄉村脫貧攻堅需要,扶貧先扶智,扶智先育人,試點開展教育扶貧計劃,面向農村生源地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戶家庭考生實施高考考生免學費就讀計劃,并引導和鼓勵受獎勵、受資助學生畢業后返鄉就業創業,助力家鄉共發展。
2.農業高職院校應積極落實高素質農民擴招政策,探索持續推進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學歷提升工程、農民工學歷提升工程和農村干部(村兩委干部)學歷提升工程,可以與當地鄉鎮、行政村合作開辦農民夜校、農民網校,農民農忙時節搞生產,農閑時節忙充電,開展定點教學、集中培訓、遠程授課、公益輔導、上門服務以及組織外出考察等形式多樣的半工半讀,著力增強農民創富造富能力和農村干部致富帶富能力。為緩解基層農技人員隊伍青黃不接、人員斷層的普遍困境,構建由老中青形成的比例協調的基層農技人員隊伍,農業高職院校還應積極參與基層農技人員定向培養,建議可采取理論課程教學和課程短期實訓在學校,專業實踐課程教學和專業社會實踐在鄉鎮農技站或鄉鎮綜合服務站的培養方式,定向培養學生既可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又可以書本與實際相結合。在進一步提高基層農技人員待遇的同時,還應明確規定定向學生畢業后在基層農技站或綜合服務站的服務年限和違約成本。
3.農業高職院校要與各級地方政府積極合作,開展包含專業技能型、專業服務型、生產經營型、創業創新型等各類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農業高職院校還應積極參與涉農企業職工崗前培訓和在職員工能力提升培訓。針對上述各類培訓,為提高培訓效果,在培訓中農業高職院校要根據培訓對象需求,需要什么,培訓什么,實行點單式培訓,強調內容實用;農業高職院校要考慮培訓對象知識能力水平,匹配即可、夠用即可。與此同時,還要把握好培訓方式多樣和培訓時間合適兩個原則。
4.農業高職院校應積極爭取相關政府部門支持,對受雇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且在農村區域工作的畢業生提供農村基層就業補貼,對到農村創業的畢業生提供含農村土地流轉、創業啟動資金、規費稅費減免、場地經營等在內的多方面創業扶持,鼓勵農業高職院校畢業生選擇農口就業、農村創業。
[參考文獻]
[1]田志偉,趙常興.新時代高校思政教育中落實立德樹人的必要性及其實踐路徑[J].實事求是,2018(5).
[2]徐娟.現代農業發展背景下農業高職人才培養的思考[J].職業教育研究,2014(9).
[3]張育松,金滿文,常忠志.精準扶貧戰略下的農業高職院校優勢與發展路徑研究[J].農業經濟,2018(4).
[4]魏后凱.如何走好新時代鄉村振興之路[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8(3).
[5]張志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與改革發展農村職業教育[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34).
[6]趙秀玲.鄉村振興下的人才發展戰略構想[J].江漢論壇,2018(4).
[7]馬建富.鄉村振興戰略實現的職業教育機會與應對策略[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18).
(責任編輯:張彤彤 梁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