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初中階段的英語閱讀教學為例,論述發展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途徑,提出創建良好的學習環境、豐富學生詞匯量、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以及進行讀后跟蹤等教學建議。
【關鍵詞】初中英語 核心素養 英語閱讀
核心素養的培養,是新課改背景下提出的一項重要的培養目標。初中階段的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包含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習能力培養、文化素養培養和語言能力培養等多個方面。上述能力的培養都可以在英語閱讀課程的教學中實現。要想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必須解決上述問題。筆者認為,比較有效的切入點是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自身擁有了良好的思維品質,就會對所學習的英語基礎知識進行重點梳理和領悟分析,既可以增強學生對英語閱讀教學的認可度,提高英語學習興趣,又能保證學生獲得屬于自己的學習時間和空間,增強學習成就感,養成英語核心素養。
一、創建良好的環境
初中生學習英語需要有完善的情境作為支撐。因此,完善英語閱讀情境,創建一個合理的教學環境是相當重要的,這有利于激發和提升學生的思維。教師應創設合適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從內心肯定英語學習,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情況下,養成自我教育的能力;讓學生能夠勇敢地展現自己的觀點,展示學習的喜悅,使得學生思考變得更全面。教師適當給予學生具體的英語閱讀引導,對知識內容進行理論化的理解和探究,讓學生的想象和思維能力獲得一定的提升。
例如,開展人教版英語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和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How do you get to school?”閱讀教學時,筆者讓學生根據“學?!边@個話題開展閱讀交際活動。這時,教師為學生創設相應的對話情境,讓學生能夠處于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中以課程內容為基礎開展交際應用。學生以“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和“How do you get to school?”為問題引領,把“what time”“how questions”作為交際的主題。筆者邀請A,B兩名學生上臺展示對話,他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交流并展示肢體動作等。
A:Hi,Lucy,good morning.
B:Hi,Zhanghua,good morning. How are you today?
A:Fine. And you?
B:Im fine too.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 every day,Lucy?
A:I go to school at 7:00 every day. And how about you,Zhanghua?
B:I go to school at 7:15.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A:I go to school by subway. And what about you?
B:By bike. How long does it take from your home to school then?
A:It usually takes me about half an hour. And you?
B:It always takes me 15 minutes to get to school.
A:How far is it from your home to school?
B:Five kilometres. And how far is it from your home to school?
A:Its about 25 kilometres.
B:Thats too far.
學生在筆者創設的情境中,從自己的生活實際出發進行交流,展示了自己的表達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積極參與到課堂的優化和構建之中,在感悟之中更好地掌握英語內涵和價值,發展了英語思維能力。
二、豐富學生詞匯量
思維能力的培養,一方面要求教師對既定的英語閱讀內容進行深入的研究,明確英語課程教學內容的邏輯關系和教學重點,以思維引導為抓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另一方面,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為學生構建良好的自主學習平臺,鍛煉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這要求教師厘清教材各個單元之間的聯系,再縱觀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要點及目標,立足于教材,通過合理安排來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調動學生閱讀時的思維靈活性。
例如,人教版英語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與第二單元“Ill 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s.”都是以“打掃”為核心的閱讀內容,課程內容相近,但是教學重點不同,一篇文章的高頻詞匯是take,另一篇文章的高頻詞匯是give。教師在具體的課程教學中應當將這些詞匯放在具體閱讀內容中進行講解,從不同語境出發,分析它們含義上的差異;還可以將這兩篇課文作為對比閱讀的素材進行聯合教學,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教師從細節處發掘并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在學習具有較高相似度的課文閱讀內容的過程中,通過思考和分析,找到take和give兩個詞在實際應用中的表意區別,從而促進學生對不同語境和句式類型下的詞匯含義進行反復閱讀、體會和思考。
另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上下文進行詞義推斷,既讓學生明確語義知識,又讓學生提升思維品質,獲得較高的閱讀效率。
例如,句子“There are many beautiful silk knots and other decorations on her Tang costume”,它主要描述唐裝上的紐扣和其他裝飾。很多學生不認識“decorations”,閱讀時不知所措。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語境,關注“decorations”和“knots”之間的關系,通過分析,發現“decorations”和“knots”之間的連詞是“and”,自然而然想到這兩個詞是平行的關系。這樣,學生根據knots的含義也就能大概猜測出“decorations”的內涵。這是誘導學生不斷思考的過程,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文本框架,指引學生細心閱讀。
三、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
學生在英語閱讀的過程中帶著問題進行學習,能讓思維品質獲得較快提升。同時,教師提問也是讓學生獲得較高閱讀效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通過提問讓學生找出文本的關鍵詞,進而讓學生關注文章的結構,使其對每一段的內容進行分析和總結,合理把握知識,發展閱讀能力和總結概括能力。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課程“Whats the best movie theater?”時,教師通過問題“Whats the best movie theater?”讓學生找出課文中的關鍵詞“theater”“comfortable”“seat”“screen”“close”“ticket”“worst”“cheaply”“song”“DJ”“choose”“carefully”等。隨后,教師帶領學生分析句型“It has the biggest screens.”“Its the most popular.”“Which is the best clothes store?”,讓學生掌握形容詞及副詞的最高級,并利用最高級進行人或物的描述。
四、進行讀后跟蹤
除了進行課堂閱讀教學,教師在課后還要實行讀后跟蹤活動。教師整理文章的相關信息,設計一些課后練習題,如填空題,讓學生在填空過程中對閱讀文章中的知識進行回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思路復述閱讀內容,提升信息處理和歸納的能力;關注重點單詞和短語,總結一些具有概括性的句子,完成教師布置的練習題,抓住文章的核心內容,更好地掌握和運用文章中所運用的習慣表述。讀寫結合,能再一次激活學生的思維品質,增大學生的詞匯量,提高學生對知識的認可度,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和思維品質。
總之,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一方面要求教師明確核心素養培養的具體目標和要求,另一方面需要教師針對具體的英語課程教學內容,找到核心素養培養的科學切入點。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有效提高初中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全面提升其英語閱讀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王麗淳.指向思維品質發展的英語閱讀教學問題設計的實踐——以Unit 2 Reading France is calling閱讀教學為例[J].英語教師,2019(19)
[2]康惠群.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方案分析[A].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年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教師教育論壇資料匯編(二)[C].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
[3]周欣.基于思維品質培養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以Unit 2 Body language Reading為例[J].英語教師,2019(14)
[4]沈艷.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實踐——以Unit 13 We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Section B Reading(2a-2b)為例[J].英語教師,2019(11)
作者簡介:顧雅蕓,女,廣西北流人,高級教師,大學本科學歷。研究方向:初中英語教學及班主任工作。
(責編 劉小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