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春 高遠 付梓南 王玉斌 付艷慧 張立偉
摘要:智慧農業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手段,也是落實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的必然要求。該文立足承德市農業產業現狀,研究發展智慧農業的難點與問題,針對人才人力資源短缺、農業農村投入不足、技術短板突顯、基礎產業不完善等問題,結合國家相關政策,提出加強對工作人員與農民的培訓,降低運行成本,加大智慧農業的綜合開發應用等解決方案。
關鍵詞:鄉村振興;智慧農業;難點;職業農民;技術培訓;承德市
孫玉春,高 遠,付梓南,等. 河北承德市落實鄉村振興戰略中發展智慧農業的難點與對策[J]. 農業工程技術,2019,40(08):3.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根據當前中國國情和發展階段變化做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鄉村振興的源泉在于農村和農業的現代化,是在各方努力之下讓鄉村逐漸繁榮和興盛的過程。
智慧農業是以人工智能裝備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為核心的現代農業信息技術,是有效解決耕地面積減少、耕地質量下降、耕地保護的重要途徑。
一、智慧農業的發展難點
1、人才資源短缺
(1)從業人員文化水平有限
目前承德市農業從業者以中老年人為主,接觸現代化技術的機會少,對市場上的農業智能系統接受難度較大,接受程度較低,接受速度較慢。
(2)從業人員思想意識不夠
農用土地的勞動力組成中,除公司化運營的企業農場外,農業從業者認為經驗比機器更適合農業生產環境。農業現代化的標志是農業生產經營技術和設備的現代化,更是管理模式和思想意識的現代化。
2、投入不足
智慧農業推廣中所需成本高昂,市場上銷售的智能溫濕度傳感器至少200元,成套智能設備的成本價格大致在4.5-16萬元不等。農業農村投資具有低回報的特點,社會資本投入熱情不高,由此造成農村基礎設施資金缺口不斷增大。財政對農業產業扶持力度有待進一步提高,主要體現在農田中高標準農田占比不夠,已經配備上設施農業和智慧農業設備的現代化農田,其裝備水平并不高。現代農業示范園規模難以擴張,設施條件難以提升,帶動功能沒有充分體現。
3、技術存在明顯短板
目前技術涉及面較窄,很多農業生產的單項技術環節沒有涉及或者涉及程度不夠,生產到流通各個環節間的網絡搭建不緊密,融合技術仍然存在大量亟待解決的難題,這是目前承德市發展智慧農業的主要制約因素。在農業生產方面,不同農作物的生長特性、生長環節均不相同,在技術上需要針對不同生長特性開展有效準確的監測并智能化控制均是需要攻克的技術難題。生長環境相對可控的作物是目前開展智慧農業項目推廣較多的區域,比如大棚蔬菜、食用菌種植等,但對其他的技術運用目前仍較為薄弱。
4、基礎產業仍有缺口
(1)農業生產標準的動態管理不夠
為了應用和規范先進農業產業技術,承德市農業農村及相關技術部門制定了系列生產技術規程。但是,面對復雜多變的市場需求,制定的各生產技術規程的數量差距仍然很大,進一步制定和實施團體、行業和企業標準作為補充很有必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應將掌握的市場信息轉化為相應的標準,通過與其他市場主體共享信息等方式,推動標準化的生產。
(2)農業產業鏈條不長
承德市政府歷來高度重視農業產業,經過長期的努力,農業產業在邁向現代化的進程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在產業融合程度和現代化層次上都尚淺,消費導向力不夠。具體表現為農產品生產注重耕種收,對產后的加工轉化和功能擴展考慮不周,產業之間互聯互通性不強,尚未形成一二三產良性循環的產業鏈。
二、智慧農業的發展對策
1、加快培養一支素質過硬的推廣隊伍
面對復雜的智慧農業管理操作系統,絕大多數農民學習和操作不便,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農技推廣人員實地宣傳。在智慧農業管理系統推廣過程中,一是要進一步開發出適合農民的人機交互界面,提高使用效率;二是持續強化農技推廣能力,在專業性和工資待遇上下功夫;三是降低新技術的學習成本,開發出操作更為簡便可行的智慧農業系統。
2、加強職業農民在相關領域的技術培訓
加快培養職業農民,通過講座、網課、電視廣播等方式開展農業技術培訓工作,完善健全教育培訓、規范管理和政策扶持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體系。組織提升現代化農場管理者、現代化經營主體帶頭人以及新型職業農民的學歷水平,通過線下實地教學增強培訓效果,打造一支新型職業農民隊伍。
3、加緊降低設備運行成本及政策支持
一是制訂并推動相關優惠政策落地,鼓勵科研項目成果創新和轉化,鼓勵智能設備生產商進一步降低設備的生產成本,以一定的優惠政策為智慧農業的推廣提供動力,在承德形成有益導向。二是爭取列入國家、省級農產品產地初加工政策補助范圍,提高農產品產地初加工水平,支持省市級龍頭企業原料生產基地標準化、農產品加工精深化、物流配送專業化、營銷市場通道化,與農戶、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緊密連接和深度融合,培育發展一批農業產業化聯合體。三是大力發展智慧農業、農村電子商務等新業態、新模式,扶持益農信息社、e郵樂購、泰和特產淘寶館、電子商務專業村的建設。四是推進農業農村生態建設,改善農業生態環境,抓好循環農業和面源污染治理項目。
4、加大智慧農業技術的綜合開發利用
加大新品種引進培育、綠色生產栽培技術、土壤監測改良及活化、生態環境保護、農業生產設施創新、產加銷技術銜接等系列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在相關技術的研究與應用過程中,需要加大政府補貼力度,提高其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