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仲書 彭聰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于素梅博士在《論一體化課程建設對學校體育發展的促進》一文中明確指出了“縱向銜接、橫向一致、內在統一、形式聯合”的一體化課程建設對體育課程研究和教學、大課間活動、課外體育鍛煉、課余訓練與競賽等課內外學校體育工作乃至校外體育活動具有促進功能。基于讓一體化理念落地生根的思考,湖北省武昌實驗小學張基廣校長提出“以終身發展為基點,把提高學生體質、運動能力和體育精神的培養作為學校教育核心工作來抓”的工作方向,并且要求學校領導及體育工作者一起將該問題基于學校層面進行整體思考與布局,整合校內外資源,科學設計實施。
一、學校體育目標與內容的整體設計
武昌實驗小學以學生終身發展為基點,以幫助學生奠定良好的“運動能力、身體素質、體育精神”為核心目標,結合當下于素梅博士領銜的“大中小(幼)體育課程一體化研究”理念,進行了學校體育工作目標與內容的整體設計(圖1)。
二、學校體育各項工作一體化設計
作為學校體育工作,課程是主要育人渠道,其他工作應該圍繞課程教學展開并發揮各自的功能。學校基于校情與學情,提出設計圍繞目標、局部服務整體、形式服務內容3個方面的要求,將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與《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進行融合;把學校體育主要的6個方面工作進行一體化構建,形成在體育課上學方法和技能,在家庭體育作業、早鍛煉、大課間、社團活動中進行練習,通過人人參與、豐富多樣的校園體育競賽進行激勵性評價,構建出“學、練、賽”的學校體育工作體系。
1.課堂教學的實施。體育課堂教學以提高運動技能、身體素質和學生體育精神為目標;以提高球類和武術、體操技能,發展身體五大素質的方法為內容重點展開;以“學、練、賽”一體化方式將體育課的準備活動、主要學習內容、教學比賽和調節放松4個環節的實施內容作了規定,具體方案見表1。
從表1方案中可以看到,準備活動和放松拉伸2個環節形成學練一體;主要學習內容與教學比賽形成“學、練、賽”一體化。教學環節和教學內容的規定,為落實一體化提供了具體方案,有效地避免了教學設計的隨意性。
2.體育家庭作業是課堂學習的有效延伸。武昌實驗小學所實施的體育家庭作業以課堂學習的技術和身體素質的鍛煉方法為主要內容,以親子游戲為主要形式。要求體育教師錄制好相關視頻發放到班級群里,便于學生在家進一步學習。在作業檢查上避免打卡、視頻錄制等形式化的操作,而是在每節體育課上利用3min,以本周體育家庭作業的內容為主進行自我挑戰和班級挑戰賽,對于有進步的學生和獲得班級挑戰賽前5名的學生予以獎勵;并錄制學生視頻發到班級群里,引起家長的關注,形成“課上學、家里練、課中賽”一體化。同時鼓勵學生參加游泳、拳擊、武術、跆拳道、體操以及各種球類的校外課程學習,并對學生校外體育課程上所取得的成績,通過全校大會和張貼光榮榜等方式進行表彰。以激勵性評價為主要方式,培養學生運動習慣和家庭運動氛圍。
3.大課間活動是課堂學習的集中強化。大課間活動作為在校期間全員參與的一項體育鍛煉活動,武昌實驗小學針對天氣實際,把大課間活動分為室外活動與室內活動,以基礎體能和基本技能的強化為目標,把體育課中學習的鍛煉方法設計融入大課間活動中,室外大課間活動主要是3個方面的內容:基本體操(有氧活動和身體運動準備活動);基礎體能(力量+速度+無氧耐力)和基本技能(跑、跳、投);放松拉伸(八段錦)。室內大課間活動以中國傳統武術中“八段錦”“五禽戲”為主要內容,加上室內可以開展的力量素質練習(如腰腹力量、踝關節力量、上肢力量等)。運用整段音樂進行指揮,中間不間斷,保證每個學生的練習密度和一定運動強度,對于特殊體質的學生,在室外大課間活動中實行單獨編隊,強度適當降低,由專門的體育教師負責輔導,做到區別對待。
4.早鍛煉是課堂學習的有力補充。早鍛煉的內容以體育課堂學習中學生個體需要強化的內容為主,鼓勵學生7:50到校,利用到校至早自習之間的時間(30min)選擇自己喜歡、簡單易行的方式進行。在激勵性評價機制上,學校德育部門設計出各班參與鍛煉人數統計的展板,張貼在操場周圍醒目的墻壁上,學生志愿者每天進行登記,利用每周一早上升旗儀式后的時間對積極參與的班級進行表彰,引起班主任的重視。為了有效進行早鍛煉的輔導和安全管理,學校在安排教師安全值周時將體育教師排到操場執勤。并在學生中發起“堅持早鍛煉一百天”的活動,學生可以自定內容和方式,如每天堅持跑1000m,堅持跳繩1000個,堅持踢毽子100個等。對于堅持完成的學生在全校予以表彰,充分激勵學生廣泛參與。
5.體育社團是課堂學習的提高手段。在進行體育社團與體育課堂教學一體化設計后,學校的體育社團分為以滿足興趣特長培養和體育能力較弱學生的提高為目標的兩類社團。即,一是,提高特長生的運動水平;二是,就每個班級運動能力較弱的學生下午放學或進行集中的學習與鍛煉,由專門的體育教師輔導,力求讓每個學生的體育學習都不掉隊。
6.運動競賽是課堂學習的評價方式。對于學生而言,運動競賽就是對經歷過的體育課堂學習進行檢驗的一種方式。設計出人人都可以參與的運動競賽,是競賽與體育學習一體化的前提。武昌實驗小學實施的各種運動競賽是以學生所掌握的運動方法和技能展示為主要內容,以班級總體成績為主要評價方式,以《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達標率與體育技能的提高為重點,培養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和運動精神。由三大部分組成:一是每年至少2次的全員運動會;二是每月1次的體育節;三是各種球類比賽(表2)。
三、學校體育一體化落實的條件保障
通過多次研討與分析,發現縱向銜接、橫向一致、內在統一、形式聯合的一體化思路要在工作中科學地落實,僅僅依靠體育組教師的努力是無法達成的,需要學校整體布局,充分設計,在時間、空間、人員及物資等方面給予必備的條件,形成足夠實施的資源保障。
1.給一體化落地提供時間。學生有足夠參與體育學習與鍛煉的時間是一體化落地的重要部分。為了保障學生有運動的時間,學校出臺如下規定:一是嚴格規定任何教師不得擅自將早自習時間提前,保證學生早上到校后有時間參與早鍛煉;二是對大課間活動時間杜絕以任何理由占用;三是嚴格落實陽光體育活動課,讓學生在教師組織下有序地開展體育鍛煉;四是將每個月最后一個星期的星期五下午,作為全校體育節時間安排進課表;五是文化課程的家庭作業嚴格控制時間,保證學生在家有時間完成體育家庭作業。
2.給一體化落實提供空間。武昌實驗小學是位于市中心的百年老校,學校的生均場地有限。針對大課間活動和早鍛煉活動,學校一方面就現有場所進行合理安排與設計,一方面將能夠利用起來的地方進行改造,如將原有封閉型室內體育館的墻壁予以合理拆除等,讓學生有足夠的場地、器材進行體育鍛煉。
3.為一體化實施提供物資。針對體育課堂教學和學生體育活動器械,只要需要學校就會投入經費予以支持。針對學生在校期間進行各類體育活動所需經費,設立專項資金予以使用;為了激勵學生參與體育學習和運動,形成體育鍛煉的習慣,給體育課上課認真、積極參與早鍛煉、大課間、體育家庭作業班級和學生給予器材獎勵,如籃球、足球、毽子、乒乓球球拍、羽毛球、橡皮筋、毽子等運動器材,讓學生在日常課間時也有器材進行體育活動;對于體育教師組織學生開展的社團活動給予認定,按月計算補貼,在績效中予以發放。
4.為一體化進行提供人員。學校體育工作是全體教師的重要工作,必須整體布局,全員參與和分工合作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其中體育教師主要承擔方案整體設計、場地規劃及運動技能和鍛煉方法的教授;行政管理人員進行相關檢查與整體評價;其他教師做好協助與學生參與體育學習的指導和過程性評價,全員參與共同實現“學、輔、練、評”的一體化目標。
四、小學階段學校體育一體化的建議
學校體育工作一體化在操作層面上,一是,需要學校管理層的積極推動,圍繞學校的實際情況統籌謀劃;二是,要加大體育學習效果在各種評優中的分量,如武昌實驗小學作出了“體育課堂學習不合格或體育測試不達標,不得參與校級以上的優秀學生評比,不得申報期末學科考試免試生”等硬性規定,以引起家長和學生的高度重視;三是,要做好時間設置與全體教師參與的一體化,要給予方案落地的時間與空間以及落實人員的保障;四是,體育專業教師既要結合實際情況分工合作,又要統籌展開研究學校體育工作,從整體布局做好各個部分的詳細方案,以確保一體化的有效落地;五是,要做好家長認識上的工作,獲得家長的支持,形成家校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