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雪婷 張媛媛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要求,在初中體育教學中,運動技能教學要有針對性和有效性,要通過多種多樣的形式,發展學生的專門運動能力,并將所學的運動技能運用到復雜的運動環境中。通過以往的教學經驗及對學生們的了解,筆者發現初中階段學生的身體發育迅速,但存在較為明顯的兩極分化,女生發育較早,但抗壓性弱,怕挑戰;男生之間也存在發育不均衡的現象。因此,初中學生在身體素質、體能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在跨越式跳高的教學中,很容易出現男生“吃不飽”、女生“不敢吃”的現象,即男生認為桿子高度太低沒意思,女生認為太高不敢跨。發現問題后,筆者翻閱了大量書籍,請教有經驗的教師,并結合教學實際,采用情境設置、分組分層教學的方式進行跳高教學,且在實踐中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初二跨越式跳高一課的重難點是學生掌握跨越式跳高的起跳和過桿技術,并能將兩者相銜接協調過桿。在上課之前,筆者通過上節課的教學效果及對學生的了解,將學生分成4小組,男生女生各2組。再通過學生的運動能力及素質進行分層,男生為1、2組,女生為3、4組,1組3組的運動能力及素質優于2組4組(圖1)。
一、準備部分
1.設計思路。準備活動旨在激化內臟器官及身體肌肉,讓學生更快地進入運動狀態,避免運動損傷的發生。由于本堂課教授的是跳高技術,所以在設計準備活動時以跳躍運動為主,筆者將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運動跳竹竿與當下流行的“兔子舞”相結合,設計了一套以跳為主的熱身操,增加活動的趣味性。
2.案例描述。在進行課堂常規時,將學生都喜愛的闖關類電視節目《瘋狂的麥咭》帶到課堂中,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在準備活動部分,將學生分成男女生2組,男生進行跳竹竿舞的游戲,女生進行跳竹竿的游戲,再進行輪換體驗。之后結合跳高基本動作創編“兔子舞”進行熱身操。不僅能培養學生自主性、增強學生集體榮譽感,更能讓學生在游戲挑戰中將學習到的運動技能進行內化,并完美地展示跳高的過桿動作(圖2)。
3.評析與反思。案例充分考慮了準備部分的趣味性和熱身效果,提升了學生的興奮度,并為正式課的學習做好鋪墊。考慮到男女生的性格、體力等差異,在準備活動中進行男女分組。
二、基本部分
1.設計思路。基本部分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采用分層教學的方式進行教學,并利用闖關游戲的模式進行呈現,讓學生在娛樂中練習體能。
2.案例設計。基本部分設計了3個闖關關卡,利用麥咭音頻告知學生挑戰方法。第一關“嶄露頭角”,即讓學生學會單腳起跳動作:斜線助跑,單腳起跳,頭頂到球為一次成功的挑戰。教師根據音頻的提示講解示范正確的動作并強調注意事項,講解完畢后學生們就迫不及待地開始“闖關之旅”了(圖3)。此時教師在4個組中不斷巡回指導,發現共性問題,就讓小組停止練習進行講解,如果是個性問題則單獨講解,不耽誤其他學生學習。在巡回指導過程,筆者發現第1、2組的孩子們都掌握了起跳的技術動作,就按動事先準備好的麥咭音頻,提示1、2組的學生率先闖關成功,進入第二關。
第二關為“跨越海平線”,其中設計了兩個小關卡,第一個小關卡是上三步跨越橫桿,主要教授跳高的過桿技術,在示范和講解時強調過桿時通過上肢的配合,擺動腿積極向上擺動,不要屈腿,同時起跳腿積極向上提拉過桿。為了讓學生分清起跳腿和擺動腿,在練習前,讓學生將擺動腿即靠近橫桿的那條腿的褲腳卷起。在教授第1、2組過桿動作的同時,女生兩組還在繼續自主練習第一關的起跳技術,指導完第1、2組技術動作后,教師繼續巡回指導,根據情況讓各組依次進入第二關第一個小關卡。教師根據分組分層的水平能力,每組分別設置了不同的起始高度,男生1組比2組高5cm,以此類推。通過一輪練習,第3組女生迎頭趕上,過桿動作做得非常到位,率先通過第二關的第一個小關卡,進入第二個小關卡,這個小關卡是讓學生學會跳高的連貫動作“斜線助跑—起跳—騰空過桿—順勢落地”,此時桿的高度較第一個小關卡高5cm,并告訴學生隨著高度升高,助跑長度應相應加長,并結合剛學的起跳及過桿動作完成闖關(圖4)。此時在講解連貫動作的同時,其他組依然自主練習過桿動作,通過觀察,依次讓1組、2組、4組進入第二個小關卡。這樣的設計不僅可以因材施教,還可以促進學生不斷突破自我。通過兩關的技術動作學習,學生們基本上都掌握了跳高的連貫動作,此時,教師點開音頻讓學生進入第三關“挑戰新高度”,將1組橫桿調高到100cm,2組95cm,3組90cm,4組85cm。跳過100cm得4分,95cm得3分,90cm得2分,85cm得1分,記錄到小組成績,這一關就是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跳高的技術動作和能力,自主選擇高度進行挑戰。
除了3個闖關關卡,筆者還設置了最后一關“體能大比拼”。田徑類項目體能是關鍵,結合跳高項目的特點,筆者設計了4個不同的體能練習循環練習,分別是:男生俯臥撐女生兩頭起、敏捷梯、跑跳步、摸高練習,練習保持10min不間斷,確保學生的運動負荷及運動量。
3.評析與反思。分組分層教學方式有助于運動技能的掌握。跨越式跳高是一項技術技能較強的項目,因為學生的性別、身體素質、學習能力等因素都能影響學生運動技能的學習和掌握,所以,通過分組分層的方式將男、女生進行分組,再通過學生身體素質、接受能力的情況進行細化分層,在此基礎上,再根據不同層度的組別設定不同難度的高度進行過桿。實現讓男生“吃得飽”,讓女生“都敢吃”。
分組分層教學方式有助于運動技能效果的提高。在創設情境“瘋狂的麥咭闖關游戲”大背景下,通過分組分層的教學方式,讓男生與男生之間、女生與女生之間、男生與女生之間都形成相互競爭的關系,讓學生在學習、練習運動技能時更加積極努力地完成,提高學習技能的效果。而組與組之間形成的良性競爭關系,無形中調動著學生學習技術動作的積極性。而且能提高學生的練習密度,不耽誤較高能力的學生學習下一個技術動作,從而有助于提高本節課運動技能的學習效果。
分組分層教學方式有助于運動技能的提升。在練習的過程中,根據循序漸進的原則,讓不同層次的學生不斷練習提前設定好的高度,讓學生在自己能力范圍內進行跳高起跳和過桿技術的學習和鞏固,技術動作學會后,讓學生自行評估自己的跳高技術,自由選擇高度挑戰。教師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好起跳及過桿動作,更強調兩者的相互融合和銜接,形成完整動作。所以,其一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評估能力,其二能幫學生更好地消化技術動作,促進運動技能的提升,幫助學生在原有技術技能上有一個質的飛躍。
三、結束部分
1.設計思路。結束部分意義在于讓身體恢復到安靜的狀態,此部分筆者結合了心理學中的自我暗示和冥想的方式,通過舒緩音樂加上簡單的拉伸,讓身體能較快恢復到安靜狀態。之后還加入了“評”的部分,讓不同水平的學生找到成就感,延續學習熱情。
2.案例描述。在放松之余,總結時,教師還精心準備了小獎品,不僅獎勵給冠軍團隊,還設置了最佳進步獎和最佳潛力獎,讓不同能力的學生都能受到鼓勵。學生們在本節課上不僅練習技術動作時非常積極活躍,迅速掌握了跳高的起跳、過桿,內化后完美展示跳高的過桿動作,讓男生“吃得飽”,讓女生“都敢吃”。下課時,學生們還意猶未盡,期盼下節課向更高的高度發起挑戰。
3.評析與反思。在“評”的部分,同樣要有分組分層意識,除了獎勵跳得最高的小組,也要激勵原本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根據課堂表現設置最佳進步獎和最佳潛力獎等獎項,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找到自信,延續學習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