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一帶一路”倡議為中國、阿拉伯國家帶來發展機遇。臨沂作為我國物流之都,在貿易商城國際化的背景下,為臨沂阿拉伯國家貿易的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阿拉伯語作為阿拉伯國家的主要語言,也是我國重要的外語之一,在臨沂阿拉伯貿易往來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語言互通是臨阿貿易往來互通的前提和基礎,也為培養復合型商貿人才、服務臨沂市貿易市場提供理論和實踐依據。
關鍵詞:臨阿貿易往來;語言互通;阿拉伯語;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F740-4;H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CN61-1487-(2020)06-0064-03
一、引言
阿拉伯語是聯合國6大工作語言之一,是23個阿拉伯國家的語言,也是全球15億穆斯林使用的宗教語言。在“一帶一路”沿線涉及的65個國家中,以阿拉伯語為官方語言(或之一)的包括西亞和北非的14個國家,占整個阿拉伯世界的一半以上。而且這些阿拉伯國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中國和阿拉伯國家的合作逐年增多,構建了良好的商貿往來關系。
臨沂作為“物流之都”,其交通四通八達,臨沂商城經過多年的發展,在實現國際化方面已經取得一定成果,近年來在“一帶一路”倡議下,臨沂市作為我國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著力構建商貿往來全球化、國際化發展新方向。
語言作為不同國家和民族商業貿易往來活動中最基本最常規的互動工具,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而語言信息的不對稱直接導致在全球化的貿易活動中存在“聯而不通、通而不暢”等問題,直接影響貿易往來的成效。全球化背景下,我們雖然可以用英語等國際通用語言進行一般交流,但是要真正走進當地民眾心中,了解周邊國家和民族的文化思維模式,拉近感情距離,本土語言的交流才是最有效的。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激活人流、物流和資金流,為沿線國家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由新華社倡議發起的“一帶一路”經濟信息共享網絡,以“新華絲路”信息平臺為基礎,加快推動各種實用信息在各成員機構間實現暢通傳播的進程。促進臨一阿商貿往來,了解語言互通價值,培養符合貿易往來情況的商務阿拉伯語人才,對推動臨沂市經濟發展尤顯重要。
二、臨沂企業現狀及“語言互通”的價值
(一)臨沂企業進出口現狀
近年來臨沂企業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倡議,大力推進海外商城的建設、提倡電商物流特別是“互聯網+外貿”模式的發展、積極開展各種國內外展會帶動臨沂企業開拓廣闊海外市場,進一步推動了臨沂“走出去”的步伐。
臨沂商城的建設,臨港區的設立,商博會的舉辦無不給臨沂市外貿的發展帶來機遇。其中臨沂國際商貿物流博覽會自2010年舉辦至今,為臨沂市進出口貿易做出巨大貢獻。其中進出口總額逐年增多,例如第九屆商博會舉行的第一天,在本土優質商品市場采購貿易方式推介對接會上,來自中東、中亞、南亞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余名采購商參加活動,僅半天時間簽訂意向訂單26個,總金額1300多萬美元,成為商博會的一大特色。同時也為進口貿易的發展提供了契機。
近年來臨沂市進出口總額持續增長,其具體數據如圖所示:
從以上圖表來看,臨沂市企業進出口總額呈穩步上升趨勢。其中出口總額增長趨勢相對更為明顯,從2014年的348.5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539.2億元。進口總額也呈增長趨勢。這與臨沂市積極響應國家提倡對外經濟貿易和合作的政策是密不可分的。在對外貿易中,語言作為雙方貿易交往工具,發揮著無可比擬的作用和價值。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至今,臨沂市與阿拉伯國家貿易往來比例增加,其2014-2017年針對亞洲和非洲出口額同比增減率如下:
從以上圖表可以看出,近年來臨沂市對亞洲出口額除2016年比2015年下降1.3%外,總體呈正增長趨勢,相應的臨沂市與非洲出口額除2015年比2014年下降9%外,2014年和2017年比上一年增長大幅度提高,總體呈增長趨勢。阿拉伯國家主要位于西亞和北非,與我國貿易往來成果顯而易見,阿拉伯語作為阿拉伯國家的官方語言,在臨一阿貿易往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二)語言在臨一阿貿易往來中的使用價值及存在問題
自“一帶一路”倡議實施至今已取得顯著階段性成果。阿拉伯國家與我國的經濟貿易往來越來越緊密,這就為臨沂市與阿拉伯國家往來及更深入地合作提供了契機;“若要與當地民眾真正實現“民心相通”,使用當地語言和尊重當地文化才是拉近感情距離的最佳途徑。”經過對臨一阿貿易的調研,除官方語外,非官方語言的使用數量也非常多,其中使用頻率最高的便是英語,由于阿拉伯語商貿人才的缺乏,甚至出現貿易往來中英語比阿拉伯語使用更為普遍的現象。
目前,臨沂商城國際化發展已取得一定的成果。隨著與阿拉伯國家貿易往來的增加,高端商貿、物流人才和新型外貿模式的發展,為減少語言交流障礙,提高臨沂市進出口貿易總額,增加臨一阿貿易比重,實現“民心相通”,商務阿拉伯語人才培養的必要性也日益顯露。臨沂大學作為臨沂市唯一的阿拉伯語人才培養基地,且設有海灣國家研究中心,對阿語商貿人才的培養發揮著重要作用。
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臨一阿貿易往來發展至今,阿拉伯語的使用較之前有所增加,但通過調查發現臨沂市臨一阿商貿往來在語言使用等方面仍存在以下問題:1.在與阿拉伯國家進行貿易往來時,由于了解運用阿拉伯語的工作人員較少,所以整個貿易過程更多地使用英語,第三方語言的使用降低了彼此之間的親密感。2.阿拉伯的市場在不斷擴大,但是阿拉伯語人才相對短缺,語言運用發揮不到最好效果。3.由于阿拉伯國家大都信仰伊斯蘭教,在外貿交往的過程中,商務交往禮儀方面時而出現一些問題,語言的不對等加大了彼此之間的溝通障礙。4.由于語言信息障礙,不能及時了解市場信息,數據更新不及時,增加了掌握具體信息的難度。
上述問題反映了一個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問題,即語言交流有障礙,市場了解不足。也就是說,大多數阿拉伯語外貿銷售人員所掌握的語言知識不足以支撐其有效地展開臨一阿貿易往來。經分析,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如下:1.大多數阿拉伯語外貿銷售人員為高校阿拉伯語專業畢業生或實習生,獲取人才資源渠道單一;2.高校習得的語言知識單一化。也就是說,學生所學阿拉伯語偏生活化和理論性,是一種靜態的語言,缺少實踐應用,缺少向某一方向的專業化延伸學習或培訓,比如外貿、國際政治法律等。
三、商務阿語人才培養啟示
(一)培養方向
1.商務阿語人才的培養在勝任商務翻譯活動的同時,也應該直接參與到國際商貿往來中,這不僅是中阿戰略發展的需求,也是外語專業轉型升級的內在需求,更是我國高校阿拉伯語專業的一種模式創新。
2.商貿阿語人才應規避文化誤解與沖突,熟悉伊斯蘭商貿文化。阿拉伯世界基本都信仰伊斯蘭教,其伊斯蘭文化體現在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方面,了解阿拉伯伊斯蘭文化,更能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實現與貿易對象往來時達到“通心”效果。
3.具有區域國別研究能力,了解阿拉伯國家地區局勢、國際關系。臨沂大學海灣國家研究中心為區域國別研究提供一定的信息,強化阿拉伯國家與臨沂市的聯系,推薦文明交融,為臨一阿貿易往來順利展開提供保障。
4.借助學科交叉體系,培養“阿拉伯語+國際商務”的應用型阿語人才。臨沂市的經濟發展特別是與阿拉伯國家進出口貿易比率逐年增加為阿語人才培養提供動力,阿拉伯語也能夠從應用層面為臨一阿貿易暢通提供助力。
(二)課程設置
依據美國教育專家格蘭特提出的“逆向設計”模式改善課程體系。即:1.圍繞商貿阿拉伯語人才培養目標,在大一、大二的基礎課程設計方面加大口語和聽力課的學時,在教學素材設計方面側重臨一阿貿易交往實例、阿拉伯國家經貿情況等內容。2.增加經濟學和國際貿易類專業,為學生在進行商貿活動中奠定基礎。經貿知識的學習可劃分兩種方案,一種是在阿語專業內開設微觀經濟學、國際經濟學、國際貿易、國際金融等課程,在粗通經貿知識的基礎上進行貿易往來;另一種是設置雙學位和輔修。學生較為系統地學習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會計學等經貿課程,從深度和廣度上擴展經貿知識。3.用阿拉伯語講授經貿課程,最大限度的體現阿語人才培養的復合型、跨學科特點,達到語言技能和經貿知識的統一。此課程的設置應在大三大四階段,可開設經貿阿拉伯語談判、經貿阿拉伯語口譯等課程,增加外貿業務相關的語言教育。
(三)實踐教學
1.增加實踐教學。一方面可以促進學生的課堂知識的轉化,評估課堂教學效果;另一方面可以結合中國一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中國一阿拉伯國家博覽會、中國一西亞北非“未來發展愿景”對話會等平臺,增加實踐材料來源,為真正服務于臨一阿貿易往來奠定基礎。
2.以臨沂大學設有的校企合作項目為依托,增加校府合作,建設外貿實習基地,為企業輸入優秀人才,實現高校、學生和企業的三方“共贏”。
3.開設外貿培訓基地,利用阿拉伯語的語言優勢和外貿知識有針對性的進行培訓、開辦集中化、專業化的短期培訓,有效地解決臨沂市阿拉伯語商貿人才短缺、經驗不足等問題。
4.建設阿拉伯語外貿人才庫,培養了解阿拉伯經濟、貿易、稅法、商務等知識領域的阿拉伯語復合型人才,為臨一阿商貿往來建設良好的語言服務體系,推進臨沂企業對阿拉伯市場的了解、增加臨一阿貿易往來比率。
四、結語
目前臨沂企業和阿拉伯國家的貿易往來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臨沂保稅區的使用和自貿區的建設為臨沂市進出口貿易起到巨大推動作用,臨沂商博會的舉辦在臨沂市進出口貿易中也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但這一切的成就離不開臨沂一阿拉伯國家貿易往來過程中阿拉伯語的使用,即“語言互通”。同時,從國際商貿活動中使用的語言角度出發,深化通過語言通、文化通,促進民心相通,共建命運共同體,推進阿拉伯語在貿易往來中的積極作用。
針對臨沂實際貿易情況,我們應秉持語言文化多元的理念,充分利用阿拉伯國家豐富的語言文化資源,加強我們自身的語言能力和溝通能力建設,深化經貿阿拉伯語教育和文化交流,提升中國的文化自信和國家軟實力,助推”一帶一路”倡議成功實施,創新性提出商貿往來人才的培養建議,在商貿往來相關的經濟、金融、法律、對外貿易的基礎上,結合校企合作、課間實習等模式,扎實學生語言基礎,做到學以致用,同時切實為企業降低成本,解決貿易交往中的溝通和交流問題,為學生提供實習平臺,實現“雙贏”。
作者簡介:任佳寧(1990-),女,漢族,河南周口人,單位為臨沂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方向為阿拉伯語語言文學。
(責任編輯:御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