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素瓊
摘 要:閱讀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還可以使學生建立文化自信,對學生的成長大有裨益。語文閱讀教學在統編教材使用后迎來了新的變革,而面對新的教材,教師必須思考新的閱讀教學策略。文章從閱讀的多元化閱讀目標設定、多元化閱讀內容拓展、多元化閱讀方法指導以及多元化閱讀評價等方面進行課堂實踐研究。
關鍵詞:語文教學;閱讀教學;多元化;語文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15-0104-02
閱讀教學是教育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對于培育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提升學生的綜合文化能力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因此持續強化語文閱讀教學具有特殊的意義和價值。在語文教學改革日益推進的過程中,閱讀教學的方式也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閱讀教學不再是單一的課文內容傳授,而是承載了更多有關生命發展的精神特質。多元化閱讀悄悄走進了語文課堂,無論是閱讀教學目標還是閱讀內容,無論是閱讀方法還是閱讀評價,都在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多元化的閱讀可以啟迪學生的心靈,使學生的眼界更開闊,審美情趣更豐富,閱讀的激情更濃,人生態度更積極健康。本文對語文教師怎樣將多元化教學策略滲透到日常教學中進行探討。
一、設定多元化閱讀目標,擺脫陳舊教育思想
傳統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將主要目標放在了字、詞、句等基礎知識的掌握上,整節課都在讓學生念、記、背,但是統編版教材應用以來,語文教師都接受了系統的培訓,了解到語文閱讀教學的任務發生了改變。閱讀是為學生的成長服務的,無論是智力水平發展,還是思想境界提升,這些目標都成為了新的閱讀教學目標。改變了課本,就需要教師轉變思想,從教材設計的初衷出發去開展教學活動。任務多元化,就需要教師設計多元化的教學目標。在多元化教學目標的指導下,學生能力會得到多元化的發展。目標的設計應該以三元或者四元為主,立足語文核心素養,實現知識技能、思維過程、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文化滲透等多元化發展目標。
例如,在《慈母情深》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設定上,教師就不能以簡單的理解課文內容為目標,在設定目標的時候,可以從基礎知識、思維發展、情感態度以及文化傳承四個方面來設定,即:讀懂文章,解決生字生詞;設置問題,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習文中的描寫方法,感悟文中的鋪墊對情節發展的作用;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懂得母愛的偉大;學習中華民族孝文化,建立文化自信。在這樣的多元化目標設定下,課堂就會增添智慧的力量。教師在這樣的目標指引下開展教學活動,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可以說,多元化的目標設定符合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養成目標,學生也會在這樣的目標下獲得閱讀的樂趣和自信。目標是教學活動的主要依據,沒有目標就沒有課堂教學的成功。在設計閱讀教學目標的時候,教師要特別關注文化素養,因為統編版教材以單元教學模塊的形式向學生傳遞著多樣化的文化形態,值得關注。
二、拓展多元化閱讀內容,打開學生閱讀視野
語文是沒有邊界的,它的大在于思想的無限延伸,思維的無限發散,語文教師可以利用閱讀拓展語文的各種形態。不是只有閱讀文章才是學習語文,語文與生活的關系無比密切,生活中處處都有語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由一篇文章說起,從古至今,從無到有,從歷史到音樂,從文化到情感,這都是閱讀的拓展,而這樣的拓展是每個學生都愿意聽的。學生可以從中感受語文的多樣化狀態,感悟閱讀的繽紛世界。
例如,在《有的人——紀念魯迅先生有感》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自主朗讀,感悟這首現代詩歌的思想意蘊,讓學生感受那種為民獻身的可貴品質。教師可以就這個話題,拓展閱讀內容,如文天祥的《過零丁洋》、林少波的《擔當》等都可以推薦給學生讀。為國捐軀的慷慨、為民族承重的責任擔當,這些內容都可作為閱讀拓展的主要主題,使學生形成責任意識。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讀《少年中國說》,樹立學生自立自強的高貴品質,用閱讀豐盈學生的心靈,為學生成長保駕護航。在多元化閱讀內容的選擇方面,教師要有所取舍,要針對學生的心理特征,從學生能夠理解的內容入手,讓學生關注社會生活,感悟閱讀帶來的生活自信,形成正確積極的人生觀。
三、采取多元化閱讀方法,喚醒學生閱讀熱情
閱讀是讀者與作者之間心靈的對話。在這樣的對話中,教師的思想干預很危險,會抑制學生的個性思想成長。真正的閱讀是學生的個性閱讀,是真實的閱讀。閱讀教學方法有很多,如教師采用的自主合作探究式閱讀、情境再現式閱讀、主題閱讀等。多種閱讀形式下,學生閱讀興趣和閱讀效果會得到明顯的提升。現階段,教師要積極關注學生的語文素養形成,就需要在閱讀方法上精心選擇,以學生的需求為基礎,以學生的發展為目標,這樣的閱讀才是有效的。
例如,在《七律·長征》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采取主題閱讀的形式開展課堂教學。教師可以讓學生閱讀《金色的魚鉤》《狼牙山五壯士》《開國大典》這幾篇文章,開設主題閱讀課,引導學生情境閱讀,深度閱讀,了解那個時代,體悟那種為國捐軀的犧牲精神和中華民族的民族之魂,珍愛革命先烈用生命換來的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單獨一篇文章也許不會給學生的心靈帶來震撼,而多篇相同主題但是體裁不同的文章聚集在一起,就能夠使學生懂得何為國、何為家。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情境導入、問題探究以及主題討論等方法,引導學生逐步深入文本思想,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愛國之情。由此可見,教師采取主題閱讀的形式開展閱讀活動,不僅可以深化學生的思想,而且可以使學生在多樣化的閱讀體裁、題材中感悟同一思想的魅力。
四、支持多元化閱讀評價,鼓勵學生有效閱讀
閱讀不是單純地讀課文,學生在文章閱讀的過程中收獲了什么,才是檢驗閱讀效果的標準。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單一化的教學評價形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教育發展的需要。要保證學生閱讀的質和量,就需要采用系統化的、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從學生的點滴進步做出過程性評價,針對學生的課上個性閱讀做出鼓勵性評價,在學生出現錯誤的時候做出糾正性評價。評價的形式是多樣的,而多樣化評價都是為了學生的成長服務的。
例如,在《將相和》這篇文章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打造和諧的閱讀環境,為學生設計幾個問題,引發學生的探究。在探究藺相如這個人物形象的時候,有的同學說:“老師,我覺得他有點怯懦,躲著廉頗做什么,大不了跟他講清楚就行了,現在都講究合作,古代也應該如此,難道廉頗就那么不通人情嗎?既然如此,他何以成為了大將軍?”學生的質疑非常獨到,教師首先要鼓勵學生的創新思維:“這位同學,你的想法真的很獨到,老師都沒有想到過,希望你在以后的閱讀中也可以做到質疑文本,老師先在你的評價欄里記上5分。”鼓勵學生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評價。學生的發展才是檢驗課堂有效性的標準,因此教師要選擇一些鼓勵性、過程性的評價,在尊重學生的同時,啟迪學生的性靈。
綜上所述,在語文多元化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立足統編教材編寫的基本理念,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的人為閱讀教學目標,鼓勵學生海量閱讀,汲取閱讀之精華,關注閱讀之靈魂,提升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參考文獻:
[1]陳桂梅.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學的多元化發展[J].語數外學習,2012(03).
[2]韓例芬.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情境創設的藝術性與實效性[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2012(01).
[3]李慧.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重在培養興趣[J].成才之路,2013(35).
[4]李芳.生命成長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設計[J].江西教育,2019(35).
Exploration of the Teaching Strategy of Diversified Reading in Chinese State-compiled Textbooks
Lai Suqiong
(Gutian Central Primary School, Shanghang County, Fujian Province,Shanghang 364200, China)
Abstract: Reading can not only improve students' Chinese literacy, but also help students build cultural confidence, which is of great benefit to students' growth.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reading has ushered in new changes after the use of the unified textbook. In the face of new textbooks, teachers must think about new reading teaching strategie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lassroom practice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goal setting of diversified reading, the expansion of diversified reading content, the guidance of diversified reading methods and the evaluation of diversified reading.
Key words: Chinese teaching; reading teaching; diversification; Chinese accomplish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