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保弟 魏曉賓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和新課程改革的實施,體育教學在中小學教學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新的體育課堂更加注重學生主體地位,有助于加深學生對體育知識和技術的理解與掌握,能有效提高體育教學效果。同時,也存在的一些問題,如學生課堂紀律渙散、忽視學生個體化差異、評價體系不完整等,逐漸凸顯出來。對這些問題,本人進行大膽嘗試改革,取得了一些針對性策略,與大家作一下交流。
一、存在問題
(1)忽略學生個體間差異,不能做到因材施教。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在身體素質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在體育教學方面,教師應充分考慮這種個體差異性,而不是選擇“一刀切”方式,才能讓每一名學生都享受到體育鍛煉的樂趣。但在體育教學改革過程中,很多教師并沒有充分考慮不同學生個體的差異性,沒有做好因材施教,致使學生因一些客觀因素影響,難以達到體育教學要求,嚴重打擊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2)只注重學生自主性,課堂組織紀律渙散。在小學體育課堂中,學生紀律問題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課堂上的紀律問題直接影響著體育課教學效果和質量。有的教師認為,體育課只是讓學生用來放松的,只要讓學生跑跑步、做做操即可。久而久之,學生對體育的理解就是“玩”,因此出現各種紀律問題:上課排隊隊伍不整齊,不能按要求或動作要領做動作等等。所以體育教師怎樣把學生違紀現象控制到最低最小的程度,來實現良好的體育教學效果非常重要。
(3)教學評價過于單一,不利于學生的健康發展。在體育教學中,以往的評價主要針對各種體育動作和知識的掌握能力,這種評價方式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基礎差異,埋沒了學生的主觀努力和進步幅度,既缺乏激勵性又有失公允。同時,有的學生的努力得不到理解和支持,便會逐漸失去對體育課的學習興趣。久而久之,不僅與素質教育背道而馳,更無法讓學生從中了解自我,評價的存在也變得毫無意義。
二、優化策略
(1)充分考慮學生個體間差異,力爭做到因材施教。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個體差異,采用個性化的體育教學方式,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體育課上有所收獲,從而激發學生體育學習參與積極性。在具體落實方面,教師可采用分層教學模式,將學生分為“A、B、C”三層,A層指的是身體綜合素質過硬的學生,B層指的是身體綜合素質一般的學生,C層指的是體弱學生。針對不同層次學生,專門設計一些有針對性的體育活動,從而讓他們都能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來,培養他們的自信心。
(2)進一步嚴格課堂紀律,進行量化管理。在體育教學中,老師要嚴格課堂的組織紀律,不能因為要保護學生的個性和創新性而忽略了紀律,任何特長發揮和創新性思維都需要在一定的紀律范圍內。例如:在課堂正式開始之前一般都會進行準備活動,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的整體表現加量或者減量,從而有效地控制學生在活動中吵、亂的現象。同時要將學生日常的表現納入到年底考核中,以此進一步規范課堂紀律。
(3)加強評價體系的改革,采取多樣化評價。評價是體育教育的補充,只有做到了科學合理的評價,才能使得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對自己有一個更加全面的認識。在進行評價體系的設計過程中,不僅要涉及小學生對基礎知識和技能的掌握,還應該考慮小學生的綜合能力素養的差異,以及小學生的個體差異等因素,從而幫助小學生不斷認識自我,更加自信地進行學習。
以上是我對當前體育教學現狀的一點認識和建議。當然,這些論述并不全面,很多方面還有待廣大同仁一起去探索。只有我們共同努力,才能讓體育教學的明天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