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超妹
摘 要:在立德樹人教育的背景下,班主任要肩負起育人的重任,在育人理念的驅動下,采取多樣的策略將班級管理與德育教育融合起來,驅動學生實現健康發展,提升班級管理質量。在本文中,本人將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從樹立育人理念,建構育人環境,實施德育活動這三方面入手,就如何提升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進行詳細說明。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德育管理;實效性;提升策略
素質教育的實施,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的問題。班主任作為教師隊伍中的一份子,同樣肩負著培養人的重任。立德樹人的提出,為班主任在班級管理活動開展中培養學生指出了新的方向,即將德育教育與班級管理融合起來。但是,就目前的小學班級管理活動的實施情況來看,大部分班主任受育人理念、育人方式等影響,難以有效地將德育融入其中,致使班級德育管理效果不盡如人意。基于此,為了提升小學班級德育管理的實效性,我在組織班級管理活動的時候,嘗試應用以下策略:
一、樹立育人理念
教育理念是班主任在班級管理活動中踐行各種管理行為的指導。當前大部分小學班主任之所以難以將德育教育與班級管理活動融合到一起,是因為他們仍受到傳統管理理念的影響,將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成績,維護好班級秩序作為管理重點,采取批評或懲罰的方式對學生們進行嚴格的管理。如此管理行為,不僅引發了諸多的師生矛盾,還對班級管理活動的實施產生了消極的影響。因此,要想真正地提升小學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實效性,在組織班級管理活動的過程中,班主任應當首先轉變傳統的管理理念,深入學習素質教育理念、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將學生作為中心,樹立育人理念,切實地將學生們的發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二、營造育人環境
建構主義者指出,在教育教學活動實施過程中,環境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同時,環境也是班主任落實各種教育管理行為的保障。當前的小學班級管理質量之所以不盡如人意,是因為班級環境不良,如師生矛盾重重。班主任和學生是班級管理活動的雙主體,二者在班級管理活動實施過程中是缺一不可的,且班級管理活動的實施是離不開班主任與學生的互動的。在師生矛盾嚴重的情況下,班級氛圍沉悶枯燥,學生將班主任的要求視作耳旁風,甚至排斥班主任的管理,將激怒班主任作為樂趣。面對學生們的如此表現,班主任覺得自己的管理權威受到了挑戰,于是采取強硬的手段,制止學生,甚至懲罰學生,不成想,招來了學生們的反叛,致使班級管理質量每況愈下,甚至連正常的班級活動都無法實施。要想真正地對學生們實施有效的教育管理,班主任要在育人理念的指導下,與學生建構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出適宜的班級氛圍,在師生和諧相處中,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樂于參與管理活動,提升管理的實效性。
為了建構和諧的師生關系,我在組織班級管理活動的時候,對全體學生一視同仁,而不不是過度地關注學優生,忽視學困生。每天在課上和課后對學生進行觀察,及時地發現他們的不良表現,或反常表現,利用課余時間,邀請學生們到操場走一走,或到辦公室坐一坐,就此與學生們進行互動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我會以平和的心態面對學生,用聊天的方式與學生們互動,使學生們受到我的積極影響,感受到我的關注和關心,從而吐露自己的內心,暴露學習、生活問題。然后,我們就此討論解決方法。如此溝通看起來很簡單,但其效果也是驚人的。通過日常與學生的溝通,不僅拉近了我們彼此之間的關系,還使學生們樂于接受我的管理,甚至部分學生自主地投身到管理活動中,和我一起管理班級,提升了班級管理質量。
三、實施德育活動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發現傳統教育管理不足之后,提出了解放學生的口號。要求教師在組織教育管理活動的時候,給予學生們切身體驗的機會,使學生們在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下,感知活動內涵,受到良好道德的熏陶,塑造道德品行,真正地實現健康發展。在小學班級管理活動開展中,班主任可以組織的德育活動是多種多樣的,如主題班會、節日活動、社會活動等。班會是班主任組織日常班級管理活動最常使用的一種方式。在傳統的小學班級管理活動實施過程中,大部分班主任將班會作為布置班級任務,點評學生行為表現的主要場所,致使學生們在單一的活動體驗中,失去參與興趣,甚至對班會產生排斥。新課改的實施提出了“主題班會”這個概念,指導廣大班主任在組織班級管理活動的時候,根據明確的目的或內容,組織多樣的班會活動,使學生們通過切身的體驗,感知到其中蘊含的道理,或內涵,從而實現發展。對此,我為了提升小學班級德育管理的實效性,會根據學校的要求和學生們的日常表現,組織多樣的主體班會活動,點燃學生們的參與積極性,使學生們在體驗中,獲得發展。
以“班級規則,我定,我遵守”為例,該主題班會活動的實施以班規的制定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們討論,遵守。在班級實施過程中,我先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展現給學生們,驅動學生們以小組為形式,合作討論,要如何遵守這些規范,哪些規范是目前難以遵守的,哪些規范是較為容易遵守的。在激烈的討論中,學生們將規范內容劃分為了不同的類別,建立了對規范的重新認知。之后,我引導學生們結合日常生活和參與班級活動的情況,再次討論分析,哪些規則是我們經常違背的。進而根據一次次的討論結果,自主地制定符合自身發展需求的班級規則。如此班會的實施,將制定班規的權利還給了學生們,使學生們成為了班級管理活動的參與主體,同時在自主性的發揮下,學生們制定出了切合實際的班規,有利于他們自主遵守,提升班級管理質量。與此同時,在不斷地遵守班級規范的過程中,學生們潛移默化地可以養成良好的規則意識,為踐行良好的道德行為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之,在組織小學班級管理活動的時候,班主任要在素質教育和立德樹人的指導下,樹立育人理念,優化傳統的管理方式,營造適宜的育人環境,組織主題班會活動,使學生們在體驗班級活動的過程中,受到良好的熏陶,實現健康發展,同時提升班級管理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王子源.從德育角度談小學高年級班主任管理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8(14):71.